应用型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2020-01-09 18:37:3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经济学应用型实训

熊 超

(湖南警察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8)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而应用型人才是指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方法,专门从事运用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实践型高级人才。

以湖南警察学院管理系为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二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门西方经济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用一个学年修满西方经济学课程5个学分才算合格,专业地位重要。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以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为重点,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简单经济问题,具备一定经济思维,社会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同时为后续《公共经济学》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在从事四年多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现行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存在很多不足,导致授课后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得到较多提升,依然处于仅掌握书本知识点通过考试即满足的现状;理论如何联系和指导实际,经济理论和经济具体问题如何结合的能力依然很欠缺,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还有大段距离,急需对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课程教学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师在授课时的实践引导,课程实训,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等,本文侧重于课程实训部分的实践教学探讨。

1 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1.1 课程理论体系庞大,实训学时较少

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身属于理论体系比较庞大的课程,两门课程共计88学时,其中实训课时16学时。从整体课时上看,实践学时占据不到30%。从理论体系上看,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与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短期经济波动理论、宏观经济模型、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来看,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宏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构建基本的理论体系,更应该学习如何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经济生活,应该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实训。从课时设计来看,应该适当缩减理论课时,提高实训课时比例,理论学时应该更注重重点理论讲述,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重难点突出,应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侧重跟专业素养契合的知识点的重点讲解,增加实践技能的培训。

1.2 实训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效果不佳

从过去几年的实践教学看,实训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大类:以老师为主体的案例讲述型;以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剖析,老师点评型;或者教师给定目标和问题,学生自行开展社会调查,提交实训报告的形式。以上几个大类,各有优缺点,以教师讲述为主导,学生对于理论如何结合实际会领会更透彻,但往往造成学生迁移能力不够,讲过的案例可以理解,变换案例则困惑的窘境;以学生为主导的讲述案例型,出现学生选择案例不切合实际,所提问题学生缺乏深度思考,有时案例重复,学生解读不够,缺乏思考,为完成任务而准备;学生开展自我调查型,往往出现调查结果差强人意,人云亦云,实训效果不理想。从以上结果看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进一步完善,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应尽可能提高实训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考,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1.3 实训教学设施不完备,教师实践技能需提升

从目前学校所具备的硬件设施上看,西方经济学课程没有实验室也没有课外实训基地,实训任务的完成多局限于课堂,对于实操的内容学生缺乏直观的体验,加上学生自身课外实践不够,大部分学生对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很模糊。导致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举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来说明经济问题,学生才能较好理解,但对于宏观经济学而言,本身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较高逻辑思维能力,加上生产实践的宏观经济问题一般比较复杂,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而且,目前师资上,教师从学校毕业即进入高校任教的情况居多,教师自身亦缺乏到生产实践部门锻炼的机会,在授课指导过程中,如何提高实训效果存在困难。综上所述,软硬件两方面的欠缺都导致学生在实践技能的提升方面缺乏资源和指导,亟待改善。

2 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不完善,实训结果考核比重不足

每隔两年学校都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每四年会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但对于实训教学方案却更新并不很及时,多年重复使用一套实训教学体系。案例陈旧,数据更新不及时,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保守,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兴趣,对于问题也没有及时改进。在课程考核中,实训成绩一般占据总评成绩的10%,最终成绩还是以卷面成绩为最后依据。实训的重要性没有在课程中突显出来。卷面考试成绩又要求符合成绩正态分布,保证一定及格率,往往导致出卷时应用型题目考核不多,导致很多分数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获得,自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目中占据不到高位。学生还是以最终卷面分数为准,对实训不予重视。

2.2 实践教学实验室和实训教学基地匮乏,教产融合不够

目前,我校行政管理专业没有建立学生实验中心,经济学的实训教学基地也没有建立。硬件方面需要投入资源和财力,应该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地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旁边多有上市公司、工厂、现代产业园、物流园等基地,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实习和实训教学提供机会。

2.3 双师型师资匮乏,缺乏有效激励

教师多是高校硕士博士毕业后即到学校任教开始授课,一般而言缺乏企业实践部门的从业经历,双师型教师比较少,大部分非双师型的教师对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自身亦需多参与调研等实践项目进行训练。学校在这方面激励机制较少,校企合作项目,生产实践调研项目开展不多,关于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开展较少,教师缺乏理念方法的指导,多以自身摸索找同行交流获得提升。

3 解决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训效果不佳的对策

3.1 及时更新实践教学体系,扩大实训考核期末占比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及时更新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方案,教学案例、数据、实训环节设计、考核方式等。应该及时总结学生实践教学效果,吸收优秀方法,反馈积极的教学设计,改进引起学生厌倦方案的内容,正确每学期都有吸引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热情,能触发学生思考的方案出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训教学。同时,一定要改革实训考核办法,加大期末试卷中实践性试题的比例,放开及格率限制,对于不积极懒惰的学生应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负责,重修或者补考都是为自己的懒惰买单。可以适当加大实训比例,对于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应该给予奖励,对出实训分数,按比例参与期末考核,期末考试分为期末试卷分,出勤讨论作业分,和实训分三个大模块,提高实训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3.2 积极搭建经济学实践教学基地,扩展第二课堂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应该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学校应该积极投入资源建设课外实验室,积极引进设备,经济学可以开展沙盘模拟实验,需要购置软件,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技能培训,为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技能提供支持。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积极进行课外实践,申请到周边企业实习等,学校鼓励学生申请课外实践项目。比如:微观经济学的生产论章节,可以申请到周边商铺、企业等经济主体走访,了解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控制情况,有利于对成本论和生产论的相关理论概念进一步深入理解内涵。同时,可以引进模拟实验,比如市场定价策略的相关理论,学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通过第二课堂的体验,或者到实验室进行实训,可以增加学生主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3.3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对教师队伍多进行正激励

大部分教师理论基础都很好,由于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对于经济理论的现实应用方面存在短缺。其实,大部分理论功底好的老师都是希望可以学以致用,希望能让学生掌握更多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应加大教师实践方面的指导。比如鼓励教师多承接企业调研项目,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教师团队开展课外调研,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教师有机会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加大引入具备生产实践部门教师的引进工作。例如,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等专题,可以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教授来学校开展讲座,对于市场结构理论、宏观经济波动等专题可以请教授或者相关企业生产经营者给学生开展讲座,或者聘请为专业的课外指导专家,通过研究人员或者生产实践一线人员的讲述,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进一步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提升和学习的机会。

猜你喜欢
经济学应用型实训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简明经济学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英语文摘(2019年11期)2019-05-21 03:03:30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经济学
新校长(2016年5期)2016-02-26 09:28:48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