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芸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MOOC(慕课)教育是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与传统线下教学所不同,MOOC教学可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确保师生可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进行泛在化交互式的能动性学习[1]。文献检索课作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增强学生信息管理能力的重要实践性课程,对学生日后科研工作起到基础性与支撑性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方法固化、教学理念滞后以及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瓶颈,从而极大地降低了高校信息素养教学的质量。结合MOOC技术创建高校文献检索课程智能化教学平台,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在学习与科研过程搜索、评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亦能够显著增强学生对文献检索与数据挖掘相关主题领域课程的关注度。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现实情境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MOOC技术的文献检索课教学技术策略与管理策略,以期增强我国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学现代化水平。
教育部制定发布的《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信息素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升我国本科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对于促进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朝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自2012年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依托高校图书馆馆员与信息管理领域的骨干师资力量,为学生讲授涉及数据挖掘、文献整理、数据处理与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在肯定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在广度层面上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亦应该看到其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问题。文献检索课作为当前我国高校所普遍开设的应用型课程,其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时长严重不足。受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办学特点、学制与学生培养目标多样化、异质性特点的制约,高等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的起步严重落后于其他课程。如部分地方省属高等院校采取用一年的时间来完成公共课及选修课的教学——文献检索课往往列入校级公共课的范畴,这显然难以实现有效教学。
另一方面,文献检索课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固化。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大多采用专题讲座式的教学模式——由于文献检索课对课上师生协作、课下研讨训练的要求极高,因此,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仅无助于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亦会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自主性,长此以往必将使文献检索课教学流于形式,并削弱学生的信息意识[2]。
MOOC技术是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或无线网络技术提供移动学习信息与学习服务支持的软件系统。根据移动通信技术的现状以及慕课学习过程中信息获取方式,MOOC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短消息学习技术、基于链接浏览的学习技术以及基于无线网络的交互式学习技术。(1)基于短消息学习技术。该项技术的实质是通过短消息传递文本和语言信息。由于MOOC技术内核是资源泛在共享技术,因此,施教主体与学习者可利用MOOC系统自带的资源推送与信息交互技术进行学习讨论、分享各类学习资源[3]。(2)基于链接浏览的学习技术。MOOC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凭借多媒体移动终端使教学资源实现无边界传递。与以往课堂实体教学所不同,学习者可通过手机、个人PC等设备上随时访问教学服务器[4]。(3)基于无线网络的交互式学习技术。随着5G信息技术不断成熟,学习者可随时随地使用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与教师进行随堂互动,而教师亦可在HTML5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支持下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动态监测,以保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
鉴于慕课化文献检索教学在知识组织上与传统的课堂实体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文献检索课课程资源建设方面,需要教学主体对碎片化的学习资源进行结构化整合,促进课程资源与学习目标、学习环境的紧密关联。具体来看,基于MOOC技术优化文献检索课程资源内容,首先是要遴选基础知识。即利用慕课教学方式重点为学生讲授信息检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核心检索工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是要突出实践操作。即通过慕课教学系统所自带的音视频展示等功能插件,为学生讲授涉及常用中文检索系统的使用、特种文献信息检索的技巧学习等方面的实践操作类知识。再次是要强调研究应用。为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检索策略、合理选择数据库、灵活选用检索途径、正确编写检索式,教学人员应利用慕课技术为学生讲授有关文献收集整理分析方法、科技文献写作、学术论文写作与科技查新方法等方面内容。
应用慕课交互技术创建师生、生生间紧密交互的学习环境,不仅可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不断创新,而且亦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感知程度,进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学习的满意度与获得感。基于MOOC技术促进师生交互主要包括如下三类核心工作:一是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实时交互。慕课学习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主要是对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实践操作提供支持,这主要包括教学课件讲解和实践操作演示两方面功能。对教学课件讲解而言,教师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向学生随堂展示教学相关的实体与虚拟资源。二是实现学生彼此间的实时交互。在MOOC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将MOOC教学平台的控制权限转交给该学生,以便学生实现组间互动与组内研讨。而学生亦可利用该项功能对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交流学习,进而深化对某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三是实现学生与教学资源间的深度交互。学生不仅可利用此单元随时随地访问线上资源,亦能够结合自身需要对所学的相关数据库的操作技能进行实践训练。
为使学生系统掌握各类检索技能并切实增强学习效果,需要对利用MOOC技术来拓展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功能边界,具体包括如下三类策略:一是实现同步学习。即在实现各个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状态保持同步的基础上,并利用Lanstar演示软件、蓝墨云班课软件、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等介质向学生实时推送教学资源。二是实现大数据存储。即对文献检索课教学平台的数据管理容量进行扩仓增容,确保其不仅存储教学课件、演示视频等有形资源,亦可存储学生学习行为等无形数据信息,进而便于精准预测用户在远期的学习需求。三是实现情景化适应。即通过确保客户端能够根据自身环境条件促进推荐资源与用户需求间的协同适配,并及时将有关网络宽带内容、存量等技术参数反馈至平台管理方,进而可为用户情景化的推送与其学习需求高度适配的学习资源。
文献检索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图书情报基础理论、馆藏资源以及网络信息检索三个部分,但是囿于教学资源与技术条件的限制,当前高等院校往往仅能蜻蜓点水般地讲授其中某个方面的内容,或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介绍诸如数据库操作等方面的实践性内容——长此以往或将割裂文献检索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间的天然关联性。因此,教师应利用MOOC技术系统讲授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等方面知识。如在讲解“中图分类法”部分内容之时,应通过慕课系统为学生先期导入数字化学习资源,并利用音视频等融媒体资源推送技术向学生推广基于索书号进行图书查找的策略方法,亦可以中国知网为例,给出具体的检索题目让学生进行现场检索,教师则全程进行跟踪辅导,此举不仅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词”“关键词”等基础知识,亦可显著增强学生对文献检索课基础理论的全面认知。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重实践、重技能的课程,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把单纯的理论学习转化为多层次多角度信息素养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应以慕课教学技术为支撑,适当在慕课平台上增加有关文献检索案例的实践性慕课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文献检索课程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如在讲授“文献检索课的意义和信息素养”内容时,可为学生推介与图情类知识应用为主题的慕课视频,学生在观看形象化的慕课视频过程中,可深入理解信息与情报对战略决策的重要价值[5]。又如在讲解“信息、知识、情报、文献”四类概念时,教师可利用文献检索课深度交互模块与学生就四类概念间的区别、联系进行研讨,进而使学生在浓厚的线上/线下研讨的氛围中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力。
当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存在并未就文献的分析、评价和利用的内容进行深度讲解的突出问题,因此应以构建教学平台为载体,加强对文献信息利用的指导。可从如下几方面来实施旨在强化信息评价利用的慕课教学实践。一方面,基于学生的所学专业与所在年级等客观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议题。如针对大一学生制定与文献检索概念有关的学习主题,为大二学生制定涉及文献检索技术的学习主题,为大三、大四学生制定文献资源利用相关的学习主题,并将“文献信息评价”作为通识类课程贯穿至信息素养教学的始终[6]。另一方面,应对学生进行模块化的分组,通过翻转课堂、结构化研讨与工作坊等MOOC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能动地针对所学的文献检索内容进行整序、分类、评价与利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文献检索知识转化为日后科研的生产力。
文献检索课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核心构成,对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学生信息类知识的内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文献检索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本文构建了旨在增强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的基于MOOC的技术策略与管理策略,其中技术策略主要包括优化课程资源、促进师生交互、拓展教学功能,管理策略主要包括重视基础理论教学、适当增加检索案例与强化信息评价利用。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课程教学的慕课化改造工作才刚起步,未来若能利用慕课技术构建一类旨在夯实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基础、丰富文献检索课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文献检索课综合效益的交互式教学平台,必将有助于全面提升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系统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