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2020-01-09 18:37:32付知孙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5期
关键词:校企环境教学模式

付知 孙华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0)

0 引言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生存和建筑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数量也在逐年增长。从表面上来看,市场对高校的环境设计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实际上用人单位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也随着市场的扩大变得日益严格,行业内现有的技术和建设思维已经无法再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对于专业能力强、实践水平高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迫切。

1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由于各个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加上学生群体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的目和结果上也会大相径庭。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学生,他们都直接、真实地反映出当前国内用人市场的供需特点。为了能够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方面就要结合新时期行业发展及职业技能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采取科研、生产、教学多方融合的方式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人才市场的需求。

2 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如果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方面除了要做好基础的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结合现有的资源条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但由于我国长时间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不能够适应高度商业化的社会形势。而采用产学研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能够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1 创新教学模式

按照环境设计专业的行业特点可以看出,企业或者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拔时,对于学生就业前的职业能力高低十分重视。所以高校方面就要对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所采用的“3.5+0.5”教学模式进行整改和优化,并依据实际需要酌情增加专业实践内容。为了确保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与发展中具有较高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采用“3+1”的教学模式。这里的“3”指的是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1”则是指毕业设计。“3+1”教学模式通俗地说就是学生在进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内的头三年时间里(1-6学期)要接受理论基面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在最后一年内要在企业内完成相应的实践。除此之外,学生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内容可以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实践压力,帮助学生能够提前进入到企业内适应生活。通过“3+1”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发挥出校企合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可谓是一举多得。

2.2 采取“本科”+“技师”实现师资培养

国内有设置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环境设计人才,另一部分就是为各中职学校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的师资。所以高校在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把考取国资证书作为前提,再把环境设计专业所具备的理论内容(学术性与师范性)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重视学生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随后在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中选择出一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或者有意向教育方向发展的学生进行教育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把技师职能与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出更多具有师资能力的优秀人才,以解决现阶段国内中职院校师资人才不足的问题。

2.3 构建完善服务平台,实现产学研人才培养目标

所谓的服务平台就是实现高校产学研多方结合的人才培养环境,通过设置专业化、科学化的实训室和实验所、兴建校办企业(例如校内生产基地或者公司)、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场所的方式构建出一个由产学研多方融合的人才培养平台。该平台内的职能包括了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技术研发、校企合作产业发展、技术支持以及对外多元化合作等方面,这样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全新高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专业化的实验室。环境设计专业所使用的实验室常见的种类有建筑模型实验室、材料实验室、计算机辅助实验室、光感实验室等等。这些专业性突出的实验室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的环境,而且这些实验室的建设除了帮助广大师生构建出一个良好、高效的学术研究环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思维能力。除此之外,这些功能性强的实验室在教学方面也具有明显的灵活性、时代性特点,和高校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度统一。而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学术研究时,既可以提高专业水平,而实验结束之后也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摆脱了传统课堂陈旧、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过程,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和科研活动的需要。

(2)推行工作室制。校方可以采取工作室发展机制,通过项目化的方式来提高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其他模式式相比,工作室有着明显的资源优势,工作室的方式既可以与外界企业进行技术对接,也可以和其他行业进行项目合作,同时还可以为校内的广大师生提供“教学一体化”的环境,把企业、技术、产品等方面形成一个闭环,确保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可以紧密地与生产相挂钩。除此之外,还需要构建出一个以工作室为核心的公开化平台,该平台主要是以服务为主,目的是提升高校内工科人才培养的水平。首先,把工作室承接到的各种项目代入到专业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其次就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顶岗实或者教学实践的方式把承接项目完成。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后得出,高校和所在地区的设计公司、室内装饰企业、园林景观设计机构进行长期的项目合作化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得到了强化,而且学生的综合实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3)实现校企、校研多方合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校企、校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是校企业合作的“3+1”实用人才培养机制。该种模式通常是高校方与公司有签订长期教育合作合同。合作内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在前三年课程结束之后赴企业内应聘,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签订合同;学生毕业设计必须在企业内完成,企业方面会按照实际能力高低给学生分发相应的补贴,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在企业内工作;其次是把科研课题作为核心,采取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的企业、学术研究机构、科研部门进行多元化合作(合作内容包括了理论内容和课题实践),所获得到的科研成果会给校方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第三是通过各种学术讲座、课题讲座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许多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师是设计公司和某些知名企业的兼职设计师,因此高校方可采取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方式邀请这些企业内部门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内展开讲座,把市场上最新获得的科研成果、先进的设计思维、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等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后是采取校企联动的方式开办培训机构。邀请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内的高级设计人员,到培训机构内对企业员工和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培训。培训课程可以按照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对于专业内的重、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分析。这几种不同的校企合作机制的核心是由教学、科研、生产这几个部分构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企业、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资源优势发挥出来,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设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方面除了要做好基础的教育工作外,还需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改革和重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机制,实现产业、教学、科研、应用的创新型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校企环境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环境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