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爽 王斌全
清明前夕,我和奶奶聊起了为爷爷上坟的事情,奶奶感慨地说:“你爷爷还没怎么好好享福就得脑溢血走了,现在给他烧多少纸钱,他能收到吗?哎,等以后我不在了,你们不用给我烧纸钱,去坟头儿看看我就行”,我特别不解地问原因,奶奶说:“生前把该享受的都享受到了,死了之后这些都和我没关系了。我在的时候你们多回来陪陪我、和我说说话,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说着便从相册里拿出一张黑白老照片,我问这是谁,奶奶说这是20 几岁刚结婚那会儿照的,打算把这张照片用在自己的葬礼上。我噗嗤一下忍不住笑了:“奶奶,您可是要长命百岁的,等您不在的时候用这张照片,大家会觉得您是英年早逝呢。您要是想选照片,我可以帮您拍”,奶奶连忙说不,觉得自己现在老了,满脸皱纹,“奶奶,老有老的气质,您看您现在,和蔼可亲、端庄慈祥,而且现在流行美颜相机,我可以用这个给您拍”,经过我的一番软磨硬泡,奶奶终于同意了。于是,我拍了好多张奶奶满脸笑容的照片,奶奶最后选择了一张,说是让我把它洗出来夹在相册最后面,将来用在她的葬礼上。
每当谈及死亡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都是比较避讳的,但是奶奶却能笑着说出来,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她坦然无畏的死亡观。其实,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角色,妻子、丈夫、儿子、女儿……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最重要的角色是我们自己,即使是至亲,有的时候也并不能代表我们自己的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能决定自己的死亡方式,那该是一件多么值得肯定的事情啊。
在医院这个充满爱与不爱的地方,每天都会有很多关于死亡的话题,我对死亡感触最深的一次是初到急诊实习的时候。一位老大爷被送到急诊进行抢救,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仍没能救活他,医生向家属解释了情况,但大爷的儿女们一直下不了决心,哭着喊着强烈要求我们继续心肺复苏。后来,老大爷的老伴儿来医院了,哭着问我们还能救活吗,医生摇摇头,大娘一边哭着,一边颤抖地再三确认:“老头子是不是真的救不回来了?”在得到医生的肯定回答之后,大娘颤颤巍巍地说:“那就别再动他了,我们带他回家”,说着便让儿子签了字,并希望我们能帮忙擦去大爷身上的血渍。其实老大娘的想法是多么地简单明了啊,她不希望老伴儿在离去的时候还遭受那么多痛苦,既然没办法救活,那就让他有尊严地离开吧。那一刻,我觉得老大爷如果还活着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我曾经设想过有关死亡的种种场景,在医院插满管子无助地离去,在家中被子女环绕欣慰地离开,在舒缓疗护病房没有任何痛苦地离开……在这么多年的学医生涯中,我们学到了很多医学专业知识,但是对于死亡教育,我们知之甚少。面对临终患者,我们是选择继续救治,还是选择放弃?这个话题始终争论不休。但是,无论是哪种死亡方式,如果是患者自己的选择,就没有所谓的对与错,我们都应该给予支持与帮助,如果患者已经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死亡方式,希望我们能够多些理解、多些尊重,让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能有尊严地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