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听力试题命制的误区与对策

2020-01-09 13:02徐颖
考试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短文听力语文

徐颖

近几年来,很多地市的语文期末测试卷都添加了听力题,这样的举措是可取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听力题,顾名思义考查的是学生的倾听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还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1]。这说明听力题是符合课标要求的“新生儿”。

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时常关注本地区小学语文测试卷中的听力试题。这些题的命题形式五花八门,内容涉及范围也很广泛,足见命题人颇费了一番功夫,值得肯定。但结合学生的实际答题情况、任课教师及阅卷教师的反馈情况分析,也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例如:听力题和阅读题混淆、考查内容不切合学生实际、机器朗读断句不清等。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听力题谈一点拙见,希望对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裨益。

一、听力题必须考虑学生学情

小学语文听力题命制应当把测试对象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作为基本出发点。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以学定教”。既然教学活动都建立在学生的实际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那么听力题作为教学测试评价的内容之一,就应当“以学定评”和“以学定测”[2]。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认知和经验有限的孩子,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思维能力不够完善,涉世不深,对很多问题似懂非懂;同时他们逻辑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足,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提高思维能力。正如有些学者提出的观点[3]:测试只是检测和评价学生的手段之一,目的并不是要把学生考倒,而是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也就是在他们原有认知水平基础上,略有提高。既要呵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他们能够解答出来,又要启发思考,学有所得,体会到学习的艰辛和攻克难关的快乐。

这就要求出题人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学情,紧扣“新课标”规定的学段目标,避免难题偏题,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有希望有能力“摘”得到果实;另一方面又要把握分寸,题型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减少刻板的“死”题——即光靠听写填录的题型。诸如听短文填词语、听写词语或听写偏旁部首等题,这样的题目学生靠死记硬啃勉强应付,长此以往,必定失去了做题的兴趣,听力题也就没有了生机和价值。语文听力题,要让学生有欲望愿意“跳”起来,并伸手努力“摘”得果实。

综上分析,诸如一些辞藻生僻、涵义太深的文章,与学生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有一定差距,学生即使费力地“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实的难题和偏题,就不适合作为听力题。例如这道六年级听力题:

听短文,回答问题:

1.自古以来,诗文常以( )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万树垂杨”写的是( ),“陌头杨柳”写的是( ),或称春天为“( )”。

2.作者认为杨柳有特殊的姿态,这种姿态特点是“( )”。

3.短文最后一句“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指( )。

附:听力材料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姿态的特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做春的主人呢?别的树木都凭仗了东君的势力而拼命向上,其贪婪之相不合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柳。(节选自《杨柳》丰子恺)

这道听力题虽选自名家名作,但语言风格是未完全脱掉文言文外衣的传统白话文,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不同,“曰”“其”“实因”等词令学生们感到突兀,特别是其中的“陌头杨柳”“不知凡几”“万树垂杨”等词语,学生仅凭听觉感知,没有文字功底,也没有实际经验,就算捕捉和记录了朗读内容,也不能将音和词对号入座,自然不能理解词语意思,也就难以把握文章内涵。这样的听力题实在是难为了小学生,有“拔苗助长”之嫌。加之从题型上看,这道题从头到尾都是填空题,没有任何启发性的拓展训练,学生只需要根据材料内容,照搬硬套地记录填答即可,学生品尝不到听读的乐趣,这样的题就太“死板”了。实际答题情况正是如此,学生们不知所措,苦不堪言;任教老师们面对一排排“红叉”,也是无可奈何,一声叹息。

而下面这样一道二年级的听力题则不然。首先这段文字没有什么生僻难懂的词句,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活泼生动,听起来饶有情趣,与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相当。其次题型设计合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契合低年级孩子的听读水平。该题目既能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考查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拓展延伸的能力。学生从“听清楚”每句话,到“听得懂”短文写了什么,最后到“听明白”写作顺序,这个过程融合了概括、理解、分析等综合思维过程,考量内容看似简单,实际涵盖面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难易适中,有一定区分度,也体现了上述的“不难不偏”和“启发性”原则。

听短文,回答问题。

1.短文主要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依次写了“小花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短文里听到一对近义词。()——()

附:听力材料《小花鹿》

“小花鹿”可讨人喜欢。圆圆的脑袋上,一对粉红色的小耳朵向上竖着,仿佛在倾听周围的动静,脸上嵌着两只明亮的眼睛。一张小嘴微微撅着,好像是在跟我说话。“小花鹿”的身体是橘黄色的,上面有一个个大红色的梅花。他那条又小又短的尾巴向上翘着,显出一幅很调皮的样子。我在它的脖子上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打了个蝴蝶结。这一下,它变得更加神气,更加漂亮了。

结合实例分析可知,听力命题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切不可过高或过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旦出现偏题、难题和“死”题的现象,就会影响到师生对听力题命题方向的判断和评价,特别会影响教师对听力题的训练方向,影响学生对听力题的兴趣。

二、听力题应有别于阅读题

听力题和阅读题应当是有区别的。倘若将阅读题直接摇身一变成为听力题,那就没有增加听力题的必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题和听力题的确有共通之处的。首先,两者都是获取、整合和创造信息的行为。其次,两者都是提高口语交际和习作等综合语言能力的有力手段,考查的都是学生的复述概括、整合信息、课外延展、创新思考等能力。但两者感知文字符号的途径又是不同的:一个是听觉感知,一个则是视觉感知。鉴于认知形式的不同,两者的命题形式也应不同。

学生在做阅读题时,没有听读时间和次数的限制,有现成的文章可以反复阅读和思考,可以逐字逐句地寻找答案,甚至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总起句、过渡句及总结句等推测和预知答案,细节部分也可以揣摩阅读,进一步找到例证来答题。题型自然可以更加多变,文章的长短也就无需太多考虑,考查的知识点也可以更深入。但听力题不同,由于听读信息多,听读时间受限,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做出反应,即便及时记录,也只能是提纲挈领,不一定能达到记忆和推断答题的目的。学生仅凭借一至两遍的听读后,难以将所有听到的文字符号在脑中形成文稿,进而反复比对和作答。

听力题材料选择应避免长文,低年级听力材料最多不超过200字,中高年级不超过400字为宜。字数太多,时间太长,就容易产生听觉疲惫,不利于思考和答题。而上文提到的文言文、传统白话文、诗歌等文学形式,因与实际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遣词造句较为拘谨和浓缩,与日常口语表达的语言特点相差较大,也不适合作为小学生的听力材料。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且有生活情趣的小短文就比较适合,如上面举的例子《小花鹿》,或是充满童趣和蕴含哲理的寓言小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小片段等都是可供选择的好材料。另外,阅读题中填空、选择、判断、问答等题型可以采用,而听力题则应力求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切忌拐弯抹角,五花八门。常见的题型可以和阅读题类似,但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否则就会让小学生厌倦。只有注意把握阅读题和听力题的区别,谨防步入“改编阅读题”的误区,才能利于学生通过听觉途径提取关键信息,为我所用。例如这样一道二年级听力题:

1.听朗读,根据意思填空:

( )的花坛( )的枝条 ( )的小花

2.花坛的四周有什么?

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美丽的花坛在学校教学楼中间。( )

(2)花坛里的花是同学们种的。( )

(3)五颜六色的小花挨着梧桐树。( )

(4)同学们经常给小花浇水,非常爱惜它。( )

附:听力材料

学校院子中间有一座美丽的花坛,里面的花都是我们亲手种的。花坛的四周摆放着一盆盆冬青草,嫩绿的枝条向四周伸展,枝叶上挂着水珠,长得非常密。挨着冬青草的是五颜六色的各种小花,在花坛里开得十分好看。同学们爱惜它,用汗水浇灌它。小花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欢乐。

从题型分析,这道听力题有三种类型,还算适宜。但第一题“什么样的花坛、什么样的枝条、什么样的小花”,这样的填空题,要求学生反应要快,记录填答要一气呵成。二年级学生刚刚学会写字,速记能力弱,写字稍微慢一点的孩子跟不上听读速度,填答有一定困难。第二题“花坛周围有些什么”这类问答题,没有现成的文字作参考,仅凭听两遍录音就能完整回答的学生也不多。加之,判断题有四道,也需要学生逐句比对,学生边听边记,疲于应付。几道题下来,学生对文章内容不能整体感知,思维被迫停留在个别词句上,顾此失彼,收效甚微。综合起来看,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少涉及概括、分析及获取信息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听力题应倾向于对文本的整体认知,关注点应当是文本 “讲了什么”“哪些是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是纠结在具体的细枝末节上,这样的题型并不是听力题的最佳选择,更适合作阅读题。《新课标》强调要指导学生通过耐心专注地倾听,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那么,好的听力题就应着眼于训练学生学会耐心专注地倾听,学会联系具体语境推测对方的态度及学会根据一定的场合和谈话内容调整自己的言行等。下面这道六年级听力题不论从题型还是内容上都可以作为听力题的范例:

听短文,回答问题:

1.深圳上周的天气情况?( )

A.炎热 B.温暖 C.寒冷

2.下列哪一项与“深圳的天气太‘任性’”中的“任性”一词意思最相近?( )

A.调皮捣乱

B.变化随意

C.活泼可爱

3.关于“感觉就像坐过山车"的理解,下列哪一项错误( )

A.速度过快或过慢

B.气温忽高或忽低

C.情绪或涨或跌

4.判断题

(1)关于“这种天气很深圳”这句话是指气温变化急速不够稳定,冬季气温偏高的现象是一种独有的“深圳特色”。

(2)本周来深圳旅游的朋友最好带上长袖外套,也带上短袖衣裳。

(3)这个星期大棉被基本用不上。

(4)本周六您如果外出衣物可以穿得单薄一些。

附:听力材料

播音员:听众朋友友早上好,欢迎您收听深圳电台FM89.8,我是主持人。下面由我为大家播报本周深圳的天气情况:虽然是11月份,但本周深圳的白天气温仍保持在25度-28度之间,早晚寒凉,中午高温,周六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北风加大,气温下降,请市民朋友根据气温及时添减衣物。(电台关闭)

两位听众听完播报后,开始讨论深圳的天气。

女:上周穿大衣都还冷,今天只想穿短袖,深圳的天气真是太“任性”了。

男:本以为深圳的天气“成功入冬”了,没想到气温回升得这么快。

女:穿外套热,穿短袖冷,有太阳热,阴凉处冷。深圳人真不容易呀,每天要做“两手准备”。

男:是啊。众里寻他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感堂就像“坐过山车”。

女:我把大棉被都拿出来了,结果天气暖和了,厚被子没有“用武之地”。还是收起来吧。

男:北方的伙伴们在看雪花飘头,南方的我们还在企盼降温入冬。这样的天气很“深圳”呀。

上面这道听力题没有仅仅停留在文本的阅读上,而是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引入听力测试中,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促成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链接。学生在做听力题时,先试着听懂这段话“说了什么”“说话者的意图是什么”,进而分析“哪些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再学会从中取其精华,用于指导生活实践。

三、听力题要指向“生活世界”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提出新基础教育理论,她认为“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要“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4]。换句话说,听力题的考查内容应更加宽泛,尽量指向于“生活世界”,不能只停留在听力材料的文本上就题论题。听力题不仅仅着眼于文字本身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言下之意”和“言外之音”,这也是新时代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之一。很多专家将“核心素养”归结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等六大素养[5]。在语文测试中加入听力测试题,显然符合这一需求,着眼于学生学习、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的学习经历或许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周老原本学习经济学,后来转学文学,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学有所成,成为语文大家。周老有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其中有一条习惯据说也得益于他的经济学导师。导师曾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去图书馆读报,并指出读报时要把握三个问题,即今天最重要的新闻是哪一条?为什么?有什么历史背景?倘若不明白可以去查图书馆资料。其实导师的做法正是以语言素养的提高为目标,通过真实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围绕实际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分析思考,并借助图书和报刊作为每日学习资源,自主搜集资料,学以致用。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学生将课内的学习空间加以拓展延伸,将课堂所学应用于课外,学思结合,获取的信息不可计量。周有光先生的语言素养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正说明了学语文的秘诀——语文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学得,但语文素养的形成绝不仅仅依靠语文书和语文课来求得,语文素养更多依赖于课外生活实践的体悟而习得。

正因此,机械填空式的听力题,或者是等同于听写题的听力题,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死”题都是不可取的。好的听力题应当可以更加全面而科学地评估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而不是阅读短文后的机械填空式应答。

事实上,语文听力题可以从英语听力题上吸取经验。语文听力题和英语听力题同属于语言类范畴,是可以互相借鉴的。英语听力题侧重于听读和思考,语文听力题也一样。英文听力题内容取材广泛,特别是专业考级中的英语听力题,涵盖角色对话、新闻广播、电影旁白、歌词、演讲等等,这些内容来源于生活场景,将语言材料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测试,可以说是“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的听力题既能检测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识记和判断、分析和理解、归纳和推理的能力,也能全面考核学生对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运用水平,这是值得语文听力命题学习之处。

当然,小学英语听力题和小学语文听力题还是不同的。小学英语听力侧重于单词的考查。一般题型为边听边选单词、选句子、看图排序、判断及听短文填空等,只要熟练掌握书本上的单词读音,基本可以过关。但小学语文听力题则不同,因为汉语毕竟是母语,试题不能停留在听写词语、听问句选答句、看图听录音填答等等初级的语言练习上。小学语文听力题虽然应以文本为基础,但要跳出文本,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聆听对方的话,学会思考并理解“言外之意”,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指导实践生活。

下面这道五年级听力题,命题很有新意,而且和生活紧密相关,是非常不错的听力试题。

听短文,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正是冬游黄山的最佳时间。以前黄山的“四绝”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现在又多了“一绝”是________。

3.本年度黄山门票对特殊群体实行优惠政策,他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4.黄山门票价格旺季是________,优惠后是________。

附:听力材料

2018年黄山门票价格及优惠政策公告(节选)

为了方便广大游客冬游黄山赏“五绝”之“冬雪”,黄山市旅游局特制订以下优惠政策,公告如下:

一、黄山门票淡、平旺季执行时间:

(1)黄山门票平季、旺季:3月1日至11月30日

(2)黄山门票淡季执行时间:1月、2月、12月

二、2018年黄山门票价格

(1)2018年平季、旺季黄山门票价格:230元/人

(2)2018年淡季黄山门票价格:150元/人

三、2018年特殊群体黄山门票优惠政策

黄山门票半价政策:6到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本年度高考生及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学生、60到70周岁的老年人、现役及部分伤残的军人和人民教师(仅7月1日—8月31日)、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英雄模范和省部级以上的劳动模范,给予黄山风景区门票平季、旺季价格半价优惠,即115元/张。

这道听力题和前文描述《深圳天气》的六年级听力题一样,不同于一般的阅读题,符合“新课标”中五年级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年段目标,即:“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信息,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6]。通过此类听读,培养了学生从日常的所见所闻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题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家乡本地资源,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多关注家乡和身边的“大语文”,形成语文素养,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种真真切切以 “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听力题,值得借鉴和推广。这道题也为一线语文教师指明了方向:语文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听力题应更多取材于生活场景,只有先让语文题有生活化的“归属感”,教师的教学才会有“指明灯”;也只有依赖正确的引领,教师才不会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听力测试题虽然是小学语文综合测评舞台上的“新人”,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听力水平的高低不仅制约着语言智能和认知能力的发展程度,还影响着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提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标”一再强调要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更多引导学生做“生活阅读”,营造与家庭、朋友圈及其他公共场所类似的真实语言交流环境,将这些生活情境中的阅读和语言运用方式作为语文听力测试的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小学语文听力题纳入语文综合测试的时间不长,要加强对听力题的思考,改进和完善听力测试评价体系,提高听力测试的科学性。诚然,由于水平有限本文还存在不足之处,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短文听力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KEYS
Keys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