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丰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浙江 嵊州 312400)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把“精读”变为“教读”,把“略读”变为“自读”,并创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教师仍在用教授教读课文的方法教授自读课文。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教自读课文?如何区分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如何处理教师、教科书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自读教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热点。接下来,我以第一篇初中自读课文《雨的四季》为例,阐述我在自读课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实践。
《雨的四季》是七上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三课,也是初中生第一次遇到的自读课文。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跟着老师学习了《春》和《济南的冬天》。《春》和《济南的冬天》都在教阅读,即师生采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习“方法”。《雨的四季》要求学生运用在教读课上学到的“策略和方法”来自己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使他们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那么自读课和教读课有什么区别?
从部编教材看,教读课由“预习”“正文”“思考探究”“积累拓展”构成且目录中没有星号。而自读课文由“正文”“批注”和“阅读提示”构成,目录中有星号。从配套的《作业本》看,教读课以“课前预学”“课堂导学”“课后拓展”的体例呈现,自读课则以“学习任务一”“学习任务二”“学习任务三”“学习任务四”的体例呈现。
在理解了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的不同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差异进行教学。
部编版教科书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要求和方向,倡导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独立阅读和自由表达,并在编写自读课文时首次写了旁批,还增加了教科书的空白空间,方便学生记笔记。这就是自读课文和教读课文的区别。它是部编教材编写的重点,一个很大的亮点。掌握教材的这一特点,充分利用部编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照亮亮点,是自学课文教学的关键。
教学《雨的四季》要引导学生阅读旁批,并研究旁批,对旁批进行分类。通过讨论和归纳,不难发现“冷秋雨为什么‘清纯’人心”“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涉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旁批“春雨‘洗淋’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雨的不同特点”“注意品味语言的清新典雅”则是指向语言的品味,还有“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和“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埋下伏笔”这是给我们点拨结构。所以学生就明白了“内容”“语言”“结构”是教材旁批的指向内容。在界定了旁批的内容后,学生可以根据旁批内容进行思考,并尝试仿写旁批内容。
当然,应该指出的是,不同风格的文章旁批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在阅读课文时,老师需要提醒学生比较不同风格的内容。《雨的四季》是散文。散文阅读的重点是文章的语言和作者的情感。小说则注重人物、情节和环境。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小说,所以它的旁批就对此进行了解释,如“进退两难,孤立无援”就是对人物形象特别是心理表示关注。
教科书“阅读提示”也是教学的一部分,不容忽视。它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相协调,或者选择文章的独特性作为指导。分析《雨的四季》中的“阅读提示”,我们可以发现,“调动多感官描写景物”“朗读品味”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根据阅读技巧,可以对课文进行以下教学设计。
第一,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文本。感受作者优美的文学才华,想象四季雨的美丽画卷。文章简要总结了四季雨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感受四季雨的美丽画面。
第二,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官,写作手法,修辞或用词的生动准确)表现了_________季节的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作者对雨的_________________感受(情感)。”
第三,文章开头指出了对雨的热爱,那么雨对作者全年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雨的形象。
在使用了教育部编制的教材后,省教育厅在修订后陆续推出了新的《作业本》。新版本的《作业本》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题目,而是一个逐层的任务清单,它改变了过去简单的问题和答案风格,成为情景模拟的类型;在思维中,它是一种多层次的思维碰撞,不再是一种单点思维。总之,新版《作业本》不仅仅是学生预习、测试和巩固的工具,也是教师备课的良好参考。
以《雨的四季》为例,《作业本》开头的“学习任务评价表”实际上告诉我们《雨的四季》的重点。这四个学习任务分别要求我们“把握特征美”“赏析语言美”“探寻情感美”和“自主表现美”。不难发现,它正在建设“学习与作业整合”的操作体系,指导教师整体学习课堂学习和作业设计,并以学习任务组织教学过程。
但《作业本》不能完全等同于课堂教学,多个环节的设计需要根据课堂的形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安排。例如作业本《雨的四季》“学习任务一”中的第二个问题和“学习任务二”中的第四个问题与理解四季雨的不同特征有关,可以在特定的操作中组合。
新编写的部编语文教材一个单元内出现了两种类型的课文,即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而且还推荐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文章或书目。教读课文的教学主要是展示、举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读课文的自我阅读是基于学生的自我阅读、教读教学和阅读方法在自我阅读课堂上的应用。同一单元的教读和自读课程共同努力实现单元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自读课文教学时可以从相互配合的角度来思考方法和用法的协调和能力转移。
在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散文阅读。在《济南的冬天》和《春》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阅读散文是欣赏作者话语的准确表达,理解作者所思所想。此外,还学会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然后,《雨的四季》的自我阅读部分可以设计为:描述一些你认为在文本中很精彩的句子,请运用本单元中积累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对句子进行感受和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以梳理出一种“自读模式”,即用旁批、用阅读提示、用作业本、用教读。当然,这不是一种万能模式,更不是唯一模式,它只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它旨在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一种阅读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希望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从老师的长期跟进模式中脱颖而出。他们可以自己确定阅读重点,讨论独立阅读的难度,最后学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