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富
科学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探究能力是目前学前教育中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我们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而这个素养的培养需要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探究力成了教师关注的共同话题。本文首先对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找到有效的提升策略,进而全面推进幼儿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现代教育不再是教会幼儿知识,而是引导幼儿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幼儿阶段的学习最基本的就是理解,这个理解需要幼儿自己进行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知识。自主探究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幼儿需要自己进行体验和操作,在体验中可以丰富经验、获得知识,这也是幼儿学习科学最基本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尊重幼儿,给幼儿更多自主权,积极引导并鼓励幼儿,使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完成研究。
幼儿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往往都充满兴趣,而且,幼儿学习科学的动力其实就依靠着这样的好奇心。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和调查研究,使幼儿自己发现科学现象,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幼儿可以充分体验到科学活动的魅力和乐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幼儿的认知活动一致。
幼儿探究活动并不是在一个绝对自然的状态下完成的,需要借助一定的教育干扰,也就是幼儿的探究并不是真正的随心所欲,是离不开教师适当的引导的。教师会根据幼儿情况判断出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然后为幼儿构建一个发展的平台,幼儿在这个平台下能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学习,幼儿不断地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解决各种困难,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让鼓励幼儿自己决定探究主题,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己进行思考和探索,自己去完成各种尝试,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更有助于培养幼儿支配时间、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等多个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这样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幼儿大胆尝试和探索。另外,对于幼儿的观点,教师要尊重和接纳。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和不同意见,教师要参与其中,和幼儿共同讨论和思考。另外,要善于对幼儿进行激励性评价,挖掘出幼儿的潜力,放大幼儿的优点,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可以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放开自己的手脚,大胆尝试,为提升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做好铺垫[1]。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完成探究,准备充分的物质材料,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探究材料,这些材料有较强的选择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可以尽可能提供一些非结构性材料,也可以有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比如,在组织幼儿开展《弹性》这一科学活动时,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弹性不强的布料还有橡皮泥,然后准备一些弹性强的气球、海绵等,然后为幼儿提供生活中利用弹性原理制作的用品,如夹子、自动伞等。这些丰富的材料可为幼儿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物质环境,可以让幼儿充分利用材料完成科学探究,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如果幼儿园科学探究可以和家庭科学探究有效结合,往往可以带来更加有效的学习效果。所以,幼儿园要多进行科学教育宣传,让家长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玩的时候都是瞎玩,比如,有的孩子正在玩沙子,家长会责备孩子怎么又在玩这个,又把衣服弄脏了等。针对这些现象,幼儿园应给予家长正确的引导,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共同实现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总之,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在引导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自主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幼儿特点,创设轻松环境,提供丰富物质材料,给幼儿一个广阔的自主探究空间,同时获得家长的支持配合,为幼儿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