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2020-01-09 07:37
科学咨询 2020年48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创作素养

华 威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共鸣能力。制作音乐的人也把自己的情感放入到音乐中,把声音、乐器、情感放入音乐中,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制作音乐的人的情感却被保留在音乐中,能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思考,自己的情感。而作为倾听者,我们或许有不一样的情感,或悲伤,或喜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实践引导学生领悟这种情感,为学生提供他们的情感依靠。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的一大教育热门,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这一理论[1]。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理论体系中又一大的跨越,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让教育工作者单纯的从只传授现成的、前辈们总结的理论知识改变成,思考为什么这个知识会出现,如何出现的,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知识体系的提升,提高自己的能力,让教育变得通俗易懂好接受,这需要各学校教师一同交流、实践,通过实践得出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吸收这些观念,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跟着教师一起创造知识的乐趣。

二、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育方式

(一)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个好的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变化,学生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时刻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不丢下任何一个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不用在意对错,每个同学的经历或许不同,体会到的感情也不尽相同,要鼓励每个同学。

比如,在“国威国魂”这一单元,我们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下他们对国家的情感,对国力的认知,注重素质教育,不能只听歌曲,用填鸭式教育讲音乐知识,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是不同的。去年是我国建国七十周年,可以让学生讲解一下当时自己的体会,与平常有什么不同。情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教师认为观点不是很正确,不一定要急于反驳,可以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然后正确引领,使学生的思维回归到正确的观念上。初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观思维方式,教师可以在他的思维方式上带领他更加深入地思考,让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增加师生交流

音乐课堂可以是一种自由的课堂,如多沟通,理论思维、头脑风暴的碰撞,不再以教师单方面讲授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深入参与课堂进程,学生与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深入了解,增进师生感情,师生间沟通增多,学生能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目的。学习思路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接受知识,学习并运用所学理论。而教师则更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思路,给学生制定适合学习的方案,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从而自主学习音乐知识、欣赏音乐。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形成学生愿意与教师交流从而使知识学习更加深入的良性循环。

比如,在“与世界联网”这一单元,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交流近年来世界的变化,学生的看法与教师的看法相碰撞,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增加同学看世界的角度。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本课的内容,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三)多方式教育策略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教育方法的转变,让学生从单纯学习教育理论、知识结果,改变为参与这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从单纯学习结果到看到结果背后的过程。让每个同学都体会到音乐的创作过程,作者的创作心路,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创新,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作,体会创作历程,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舞台咏叹》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舞台的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体会如何创造舞台,让学生从自己的灵感出发,一步一步创作舞台,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成就感,让学生爱上创新。

三、结束语

总之,在改变教育理论体系的现阶段,教师应在实践中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同时,教师要注意的是,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学生才是教学任务中的主体,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才应该是教师所关注的。学生的反馈会让教师知道自己教育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与学生沟通,让自己的教育方案更清晰,简单明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师生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创作素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