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维晓
(山东省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永乐路小学 山东威海 26420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使学生加强系统性学习,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深度学习从思维水平来看,与浅层学习是相对的,指的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高水平的认识活动。教师在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围绕一个主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加强掌握知识内容的核心,从而有效把握数学知识的深度[2]。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生能力、水平等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能使学生深入进行数学知识的探讨,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学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以提升学生成绩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抓不到学习的重点。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出高效的教学方法,也没有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深挖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导致学生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形式,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力。
教师在提问时,不仅是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观察这个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加强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能在思考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教学“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数学乘法的意义为主题。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3个1/5是多少?可以怎样的形式表示出来?为什么两个3/7是6/7呢?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加强思考:为什么整数与分子相乘,却不能与分母相乘呢?学生就会通过不断的探究,运用数形结合的多种方式验证出整数要与分子相乘这一结论,从而有效得出答案,最终掌握整数与分数相乘的算法[3]。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设计,使学生加强思考,通过不断的探索、分析、总结,得出问题的答案。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深入理解解题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还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加强互动交往,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例如,课本中首先教学了各种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然后再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容积、占地面积及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方法的教学。这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比较繁琐,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传输,学生就很难有效理解。因此,在该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平面图与组合图立体图的构建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能将数学概念转化成形象的实物,通过观察实物,加强学生对面积计算、周长计算等知识的学习。
在数学解题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进行深度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退位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的是:树上原本有八只鸟,后来飞走了四只,请问目前还剩几只?学生通过观察视频,能立刻列出计算式8-4=4。教师改变一下该题目,如果原来有十只鸟,飞走了四只,那么请问目前还剩几只?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计算方法,第一种是:原来的十只鸟比八只鸟多两只,得出答案是在原本8-4=4的基础上加上2,则结果等于6只。第二种则是直接进行10-4=6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就不仅会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还能通过思考、深度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加强思考,不断探究,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答案和结论,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