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1-09 07:37陈首红
科学咨询 2020年48期
关键词:计数劳动过程

陈首红

新课改提出,各个学科的教学都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劳动教育的内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按照这一要求,一方面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显性”资源,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中“隐性”的劳动教育资源,不断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钻研,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更好地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一、渗透数学文化,深入理解劳动意义

劳动不仅对人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和生存方式,也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诠释。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数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劳动的意义。

例如,学习“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时,主要是让学生认识11-20的数字,改版以后的内容增加了“古人计数”的情境。教师让同学们摆一摆和数一数,利用亲身经验鼓励学生读出这些数,并提问:这些数的由来是什么?然后由此引出“古人计数”[1]。通过这一数学文化知识的介入,让他们模仿古代人用手指数羊,数到10以后手指就不够用了,然后让学生对新的计数单位的产生进行思考,从而认识到十进制,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文化教育。通过对“古人计数”的学习,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理解人类在劳动中创造文明,体会人类的智慧成果。

二、开展数学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每个学生在成长之后都要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使其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不易,从而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在劳动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例如,学习“整理房间”时,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获得活动经验;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按照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做好整理,从而初步体会寻找事物相同属性的过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笑笑和淘气的房间进行对比,让他们明白整理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再对笑笑房间中的物品摆放进行观察,让他们得到房间整理的经验[2]。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借助实物图对自己的房间进行整理,在实践过程中寻找分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更好地积累分类经验。

三、通过数学之美,体会到劳动的价值

劳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个人内在的优良品质。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将数学文化的魅力与劳动教育结合到一起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从而得到其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会生成一种愉悦感,从而获得精神方面的满足感,这正是学生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例如,学习“欣赏与设计”时,要求学生通过对漂亮的图案展开分析,了解组成图案的基本图形,然后让他们利用所学图形设计出好看的图案,进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对地砖、窗帘、衣服等图案进行观察,之后引入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不可分割,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感的同时,也让他们对旋转、平移及对称等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数学之美,进而学会欣赏美,更好地体会到劳动文明创造的美。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对劳动教育的渗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此外,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点滴渗透、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双重教育目的[3]。

猜你喜欢
计数劳动过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古人计数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