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烨
地理算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看似远在天边,可又近在眼前。远在天边是指整个地球表面、宇宙奥秘,这些是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近在眼前则是指我们脚下走过的每一寸土壤也可以称为地理。
对于地理学科来讲,地图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上课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也能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版图,所以,当我们走过初中的每间教室都可以发现地图或地球仪,但地图本身的文字是极其枯燥的,都是地名之类的,但种种文字后面蕴藏的知识却十分丰富,带有各自对应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带领学生去使用地图,不能让学生只把地图当成装饰品,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地图的意义也就被曲解了,而是应该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去理解、认识它,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肌肉记忆[1],当学生上课听到某个地名时,能迅速想起它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并顺带着回忆起附近的知识,当学生能达成这样的肌肉记忆,才算是对地图认真使用、理解特别透彻了。要达成这样的肌肉记忆,不能仅靠学生自己,教师也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例如,教师在最开始讲授初中地理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备一份地图册,当学生备好了地图后,教师首先要教他们正确使用,如教授一个关于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记住地名、气候状况及所在山脉位置等,也可以普及一下历年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国内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英雄壮举和这项举动带来的深刻含义等。教授地理知识的同时,穿插国事、趣事等,也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能基本掌握和使用地图,才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绘制地图,这才是真正掌握它的关键。学生能够识别地图后,下一步是要掌握绘制地图的能力,学生在绘图时,学习的不仅是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也是引导学生绘制地图的关键
例如,讲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顺势教授学生绘制地图,第一步是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整个分布状态,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演示一下,再由浅到深,可先以亚洲为中心,然后分别画出其他州和洋,这也是一种小技巧。这种绘制能力一开始学生肯定不能熟练掌握,教师则要讲解相应的诀窍,可以先画一个整体框架,再以一点为中心,把剩余处画完,最后就是详细地填充,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养成后,学生脑海里自然能形成一种思维版图,再去绘制地图时也能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引导学生上台解说地图,就是掌握地图能力的最后一步了。若学生只能识别地图、绘制地图,却不能把它以及自己的思维很好地表达出来[2],也是一种缺陷。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绘制过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每讲解一章知识需要绘制地图时,都可以安排几个学生讲解自己的方法,人数不要太多,每节知识对应两到三人即可,但要面面俱到,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从识别到绘制,最后到讲解,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还附带思维能力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转变过往的教学方式,通过以上几大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提升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