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林
(湖北省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 湖北武汉 430012)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仅有结构完整的教案,并不等于备好了课。那么,备课到底要做好哪些工作呢?一般来说,要备好课,需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制定考试大纲的依据。因此,教材是备课的主要蓝本。然而,由于受到篇幅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教材只能将知识以结论的形式呈现,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展开,即以学术形态展现学科知识。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将知识以学术形态灌输给学生,是难以被学生所接受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即将课本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
那么,什么叫知识的教育形态呢?就是将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揭示出来;将原理的背景、归纳的过程暴露出来;将方法的概括、抽象过程显现出来。将知识以其发现、探索的形态出现,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备教材的关键就在于此。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传统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只管讲、以讲代教,学生只管听,以听代学,课堂成了教师向学生输送信息、学生从教师那里接收信息的单向传递结构。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容易形成依赖思想,更谈不上有所创新。要改革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教师在备课时就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上的单向结构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换的多向结构。即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交流信息、研究探索。教师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考和对课堂上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加工与提炼,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探求知识,变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为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备教法是一种具有较强选择性与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是调控教学过程。要使教法适应课堂教学的多向结构,就必须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教法的选择应以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思维量为标准进行衡量,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思维量充足、并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是好的教法,教法的选择应灵活多样,不能千篇一律,这样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室应该是学堂,教学的核心是学。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学则提倡变学生学会为会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法,学生会学了,教师当然就可以不教了。可以说,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这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突破,也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正因如此,教师备课就不仅是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法,使教案成为学案,教学互补,教学合一。
备学法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也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那么,怎样备学法呢?首先,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转换教师角色为学生角色。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知识能否被接受,方法能否被掌握。回顾自已在学习过程中的习得经验或受挫经历,揣测教与学的转换中容易出现的障碍,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以提高教学效益。其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发掘学生学习方法中合理的部分,并进行肯定,同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考虑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影响,在备知识的同时,对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鉴别,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优学法,帮助他们走出学习方法上的误区。再次,教师应学习一些有关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以便对学法进行理性分析,为我们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增添理论依据。
学生既是我们施教的对象,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因此,教师的备课要备学生。
首先,备学生是为了更好地贯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形式下,一个班数十名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征、智能特点不尽相同,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就必须先熟悉、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在教案中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作业中设计不同坡度的习题,使所有学生均学有所获。其次,备学生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需要。课堂教学的目的除了是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书是为了育人,先育人后教书。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育人目标,使德育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之中。而所有这些,均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否则,目标不明确,我们的教书育人就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将抽象的学生对象转变为具体的学生对象。在教案中,应有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设计的内容,还有专门为某些有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设计的内容。因而,教师的教案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随着学生的变化或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结构。教法、学法均应从属于学生的需要,因需施教、因材施教。总之,备课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教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因此,谈备课实际上就是在谈课堂教学。青年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备课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