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积极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2020-01-09 07:37周尚全
科学咨询 2020年48期
关键词:家庭生命母亲

周尚全 杨 苏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120)

一、令人痛惜的危机事件

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几起弑母危机事件让人不寒而栗、扼腕痛惜。

2017年12月,四川达州的13岁少年袁某,由祖父母照顾,娇生惯养。案发前半个月母亲开始回家管教他。因为不服母亲的严厉管教,索要400元未成,遂把母亲杀死。

2018年12月,湖南益阳的12岁少年吴某,在家吸烟被母亲发现。震怒之下的母亲用皮带抽打了他,吴某心生怨恨,当即进厨房拿了一把刀,将母亲砍死。

2018年12月,湖南衡南的13岁少年罗某,因家庭纠纷用锤子先后将其45岁且为弱智的母亲和51岁头脑灵活、辛苦能干的父亲锤伤,逃逸现场,最终其父母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2019年3月,江苏盐城的13岁少年邵某,母亲不满玩手机游戏,伸手去抢,一气之下将手机摔在地上。母亲弯腰捡手机正要站起来,从厨房拿出一把菜刀用力砍下,母亲倒在血泊中死亡。

2020年2月,四川眉山的13岁少年刘某,母亲说他不认真学习,整天玩狗,导致成绩下滑,扬言要把小狗打死。刘某毫不示弱,对母亲声称“你打死小狗我就打死你”。母亲真的把小狗打死,刘某无法容忍,便趁母亲睡觉之际,刀砍母亲,致其死亡。

二、危机事件引发的思考

反思新闻披露的细枝末叶,不难发现在上述极端的弑母事件背后,在淌血的悲剧中,暗藏着一个让人揪心的共同之处:亲子关系的失衡与恶化,伤害母亲的健康和生命。亲子关系是养育的根本。孩子拥有父母的情感靠山,才能无畏、坚定地向前走,追求自由和幸福。彼此尊重、珍爱的良好亲子关系该怎样建立?

其中四起让人不寒而栗的少年弑母事件,起因都一模一样:孩子怨恨母亲管教太严。在鬼门关前走一遭才生下他们的母亲,管他们不学无术玩手机,管他们抽烟打游戏,管他们滥用零花钱不懂得珍惜,管他们整天玩狗不认真学习……管到被孩子嫌弃怨恨,刀口送命。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做到宽严相济呢?

四个家庭中为什么都是母亲在管,父亲呢?原来,三个家庭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都缺少父爱和父亲的高品质陪伴。三个家庭里的父亲常年在外,很少回家。另外一个家庭里的父亲在孩子6岁时患癌症去世,从此,年轻要强的母亲为了孩子考虑,没有再婚,独自一人抚养孩子长大。父母,尤其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该怎样发挥作用呢?

在另一个特殊的家庭中发生的恶性弑母事件,更让人痛思:女儿有精神问题,父亲视健康的儿子罗某为家里的唯一希望,把他从山里的学校转学到镇上的私立中学,学杂费一年交一万六千多元。父亲没日没夜辛勤地做木工挣钱养活全家,因为管教他挥霍学费等事情,罗某就以锤杀的方式使患有精神疾病的亲生母亲和辛苦能干、甘愿付出的父亲死亡,拿走家里的钱,抛下有精神问题的姐姐,于人情、于法理,都难以饶恕。谁没有原生家庭之痛,谁没有成长孤独之伤,谁又没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苦?为什么大多数人选择了接纳、理解、治愈和成长,而唯独罗某以这样残忍的方式,选择弑亲和疯狂?究竟怎样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

家庭教育是目前连城市精英家庭也普遍焦虑的事情。阻拦未成年人错与罪的社会矫正机制不够健全,拉拽一个堕落少年的社会力量还不够强大,与家庭教育的失守同时出现,呈现在了一个弑母少年的父亲的那句话中:“平时对孩子管得比较少,一年有时候见他一次有时候两次。现在民愤太大了,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弑母的这种极端行为是毁灭性的,当事人和其家庭,命运都不再可逆。这种不可逆,呼唤强大有力的社会治理力量。

三、预防危机事件的策略

教育是使人成为人最关键的一步,教育不求“变现”、重在“储值”与“生长”。防微杜渐,学校家庭社会要将危机事件干预策略常态化,融入日常教育活动。

(一)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学校以人的生命为主线,举办专题讲座、影视欣赏、实践体验、辩论、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知晓生命过程、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做一个健康、优秀、幸福的人。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仅有的一次。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生命想象不到的短暂,要极度重视生命个体的存在,让学生真正明白:父母孕育生命不易,父母养育子女要付出不菲的代价,含辛茹苦的父母让子女健康成长不容易,有意义、有道德的成长、生存、生活不容易。珍惜生命,要学会发现生活之中真正的乐趣,发现生命之美丽。珍惜生命要学会应对人生之不如意,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命的不完美,勇于正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涵养自己的耐挫能力,正确看待生命中的得与失。珍爱生命,尤其要坚决远离生命的误区——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我是我,你是你,我们是独立的自己,我对自己负责,你对自己负责,任何时候,谁也没有随意结束别人生命的权利。用心懂得珍惜生命是热爱生活的基础,缺少这一颗热爱生命的心,这样的人生是脆弱的。真正懂得人人要勇于面对出生和成长的环境,让生命跟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有信心、有信念、有意志、有勇气、有信仰,增强生存能力,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自己生命的辉煌。尤其理智地懂得置人伦国法为儿戏,亵渎他人生命,罪不可赦。

(二)高度重视人性教育,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人性,是全人类共有的本性,也是全人类所特有的。不分贫富尊卑、上智下愚,只要是人而不是禽兽,普遍都有同样的人性。对学生实施人性教育是学校德育教师、班主任老师等应主要开展好的教育认知活动,集中围绕“1.你能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关于人类本性的定义吗?哪些本质特征是人们所共有的?2.我是谁?我和其他人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我们有不是自己的时候吗?3.你会把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吗?你如何看待一个熟悉的人?比如你的父母或者老师。4.作为一个独立人的价值是什么?认识到所有人共有的特点有什么意义?5.你有什么潜能?”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具有食色性外的良知良能,即杨绛先生称为的灵性良心。“灵性”是识别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标准的本能;“良心”是鼓动并督促为人行事都遵守上述道德标准的道德心。组织学生赏析充满人性美和人格力量的文学影视作品,陶冶学生有颗慈悲善良的心,能有效祛除人性的幽暗性,适时珍贵他人,时时接受自己,成为真正负责的自己,主动接受家庭父母亲人的管教,接受学校师长同学的熏陶,再加自己有灵性和良心,能管制自己,能感恩父母。积极采用赏识、期望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只有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规则、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才能真正在家庭、学校、单位等团体中获得归属感,这样,真正理解作为一个人的意义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健康成长。

(三)科学实施青春期教育,助力孩子全面成熟

西方把孩子11、12-19、20岁之间的年龄段称为青春期,中国12-15岁的男生、11-14岁的女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新时代的家长一定要重视青春期知识的学习,了解孩子青春期成长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处于生命旺盛生长和学习训练教育时期,处于期盼焦虑、冲动叛逆、诱惑矛盾的孩子,他们心理成熟、社会成熟远滞后于生殖成熟,因此,既要充分尊重他们,又要理性地教育引导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越来越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敢于为变化做准备、可以灵活变通、越来越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应该、不再执着于永恒、岁月静好是父母在负重前行。要积极践行“6岁之前父母的话是黄金,12岁之后尊重是黄金”的理念,不能简单粗暴、急于求成地处置孩子的有关问题,要讲情理,情在前面,理在后面,用柔和的方式对待,不断地尝试各种方式,把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平等、平和、积极地倾听孩子诉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可以做自己,成为一个可以自我引导、自我决定和自我发展的成熟个体。采取积极的“暂停”办法,有效解决对立冲突问题。在平静愉快的时候把“积极的暂停”教给孩子:“当你感到烦恼或生气时,到你自己的房间去做些能使你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可能会有帮助。你可以读书、玩玩具、听音乐或睡一会儿。然后当你心情好起来了,你就可以出来找我,咱俩再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有原则地衡量孩子所提出的要求,并延迟满足。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收获需要付出努力,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步。不能忽视孩子可能会接触毒品的问题,要管教孩子在性方面的问题。只有用心科学地处置青春期孩子的不良行为问题,才能让青春期的孩子真正明亮起来。

(四)有效担负角色职责,精心关注关爱孩子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每一个从原生家庭出来的人,都很难彻底地和那些不称职的长辈、亲人划清界限。合格的父母必须立德树人,牢固夫妻关系,稳固婚姻家庭,保障家庭的完整、和谐和温馨。积极进行情绪管理和情绪疏导,坚决不做情绪型父母,营造没有抱怨的家庭氛围。一定程度上,母亲的情绪决定孩子的命运。母亲应是一个家庭的调节阀、供氧机,成为孩子最依赖的人。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自于母亲。母亲喜怒无常,孩子就恐惧担忧;母亲怨天尤人,孩子就郁郁寡欢;母亲温和慈祥,孩子就乐观温暖;母亲宽容大度,孩子就有同理心。父亲是一种力量的存在,是一直悬于孩子头上的戒尺,权威而有力量,能教会孩子敬畏感。在父亲的陪伴与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会更加乐观、开朗、自信、上进。作为家庭主心骨的父亲,务必牢记和践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绝不能自动缺席”的理念。子女亲生,努力亲养子女,对孩子的管教最好不要隔代进行,单一祖辈教养的孩子问题行为更为偏多。父母要认真耐心倾听、有效关注孩子的真实内心,对子女不能只关心物质上的养育,忽略其精神和品德上的教育。一定要教育孩子自觉地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在为人忽略的地方,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表现。力戒干预太多、期望太多、责备太多、在意太多、满足太多等“五把刀”。承担起父母的法定职责,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一定要极力避免“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病态失控的孩子”伤害父母师长健康和生命的危机事件发生。

(五)家庭学校共同发力,促使养成良好习惯

家长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时才是教育,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在你们不在场的时候,都是教育。家庭里,父母必须三观合,拥有良好的生活态度取向,保有积极进取的心态,避免自己无足轻重和无意义。一定要积极立身行事,有自己的正当营生,努力拼搏,有值得肯定、让自己孩子学习效仿的地方,争做邻里社区都认同的向上向善的好人。积极营造好学上进的氛围,经常采用多种方式读书学习,接受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力争优秀。极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计划家庭娱乐活动,安排孩子为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始终严慈并济,立规矩,守规矩,守法律,努力培养孩子自律、负责、合作、耐心、尊重他人的品格,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培育以人为本、精益求精、敢于奉献的管理服务团队和读书做人、教书育人、育人育德的教师团队,彰显优良校训校风教风的独特魅力;持续开展科学文明的行为养成训练、严格规范的军事训练、个性彰显的技能文化节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讲堂),教授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定期举办课堂开放活动,进一步推动家校合作的开展,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持续开展“法制进校园”“庭审进校园”活动等。家校同向发力、协同育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学习、文明、生活、创新五大习惯,在精神上有根、生活上有序、社交上有礼、伦理上有情、学习上有主动性;持久训练和有效督促孩子养成重视规则、控制情绪、健康饮食、规律作息、慎重交友、勿忘读书、讲究整洁、崇尚劳动、坚持运动、节制网络和拒绝吸烟等良好习惯。

(六)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健全社会矫正机制

对于涉罪的低龄青少年,要切实完善和落实亲职教育的规定,建立违法涉罪未成年人家长的强制亲职教育制度。由办案机关在对未成年人作出处理的同时,一并决定强制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接受一定时限的亲职教育,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提升教养子女的技巧与能力,督促父母切实履行其监护教育职责。必须让家长付出成本,没有切实的“疼”就会缺乏制约。在社区建立亲职教育服务站(亲职教育培训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根据实际情况,邀请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社会学专家对家长和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育,让家长明白为何要对子女进行教育和监护,以及如何健康合理地教育子女,让孩子能享受亲情的温暖。随着时代的进步,政治、经济的巨大发展以及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成熟的提前,未成年人犯罪现实严峻,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低龄化犯罪趋势明显、犯罪主观恶性增加、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暴力性犯罪倾向严重等。现行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客观需要,不能对公众媒体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刚性弊端产生的种种质疑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也不能对媒体和大众要求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吁求做出理性而全面的回应。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让未成年人感受到法律威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将完全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由现行刑法的16周岁,调整为14周岁;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由现行的14周岁,调整为12周岁,即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设置司法化的决定程序,配备专业人员和专门场所。秉着“挽救教育为主、惩罚报复为辅”的思想,以保安处分和教育处分等非刑罚化方法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不轻易对未成年人实施刑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家庭生命母亲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给母亲的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