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2020-01-09 07:27赵斯霞
图书馆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房图书馆服务

赵斯霞

(安徽省马鞍山市图书馆,安徽 马鞍山 243000)

21世纪初,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迅猛,文化娱乐业兴起,西雅图图书馆率先提出创立“城市书房”“城市客厅”的口号[1]。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显得尤为迫切,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发展短板。要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全民阅读连续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城市书房建设成为全民阅读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笔者将各地在城市书房建设中探索出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后期城市书房建设提供借鉴。

1 城市书房建设特征

顾名思义,城市书房就是城市居民家门口的书房,通过配建一些设施设备,以24 小时自助实体图书馆为基础而创建的城市阅读服务体系,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也是全民阅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在于提升城市文化服务水平,促进全民阅读,被称为居民的“精神粮仓”[3]。

1.1 文化性

为了减轻公共图书馆的压力,扩大全民阅读推广的实效性,城市书房以其分散、方便、快捷的地域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延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有力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市书房面积一般在100 平方米以上,内设自助办证、自助借还设备,还有书架、桌椅、空调、饮水设备,场地较大的还配备了PC 机,无线网络全覆盖;安装有高清摄像头、硬盘录像机、安全门禁系统,市民可以凭借身份证、读者证等任一有效证件刷卡进入。每间书房配备纸质藏书至少3 000 册以上,还配有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

1.2 亲民性

城市书房多位居市民家门口,临街一楼,人口密集,交通便利,阅读服务和便民服务紧密相融,有效实现15 分钟的文化都市圈。既坚守了传统图书馆的文化阵地,又满足了现代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1.3 个性化服务

城市书房外部建造统一形象统一标识,内部设计各具特色,或古典或简约或现代,或中式或欧式或田园。书房内部空间划分科学合理,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安静典雅,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较丰富的内涵,给市民家庭般温馨的阅读环境,适合各个层次的市民进行多种方式的阅读。采用RFID 技术,自助借还,自助办证,24小时全天开放,一般无人值守。

2 我国城市书房建设概况

2.1 城市书房建设现状

自2014年浙江温州率先建成5家城市书房之后,上海嘉定、江苏扬州、广东东莞、河南洛阳、重庆南岸、浙江杭州等地陆续出现城市书房的身影。至2018 年底,全国已有130 余座城市落地推进该项工作,建成1 300 余家城市书房,引领了公共文化服务新风尚[4]。笔者所在的马鞍山市是一座中小型城市,自2017年以来,深入贯彻《关于马鞍山市建设全民阅读名城的实施意见》和《马鞍山“全民阅读名城”建设指标》精神,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完善阅读基础设施,逐步实现阅读均等化、标准化、常态化,为实现“文化强市”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城市悦书房”。2017年投入使用的12个“城市悦书房”图书借阅量达3 480 册,接待人次约176 070,组织文化活动场次约378场;2018年“城市悦书房”已达25 个,覆盖三县三区,分布在文化园、超市、汽车休闲馆等处,方便市民借阅与书刊查找,成为诗城人民汲取文化营养的好去处。2018年1~12 月图书借阅量24 700 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280场次,参与人数约17万人次,线上活动参与8万人次。“城市悦书房”的建设,不仅引领百姓开展阅读,还通过各项读书活动加强了人与书、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了水泥森林里联系你我他(她)温情的纽带,社会效益明显。

2.2 城市书房建设存在的不足

2.2.1 设施设备有待完善

城市书房是新兴事物,在中小型城市,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书房建设的设施设备不够完善。以马鞍山市为例,2017—2018 年共建成城市书房25个,政府总投资300 万,只有3 个书房设置了门禁系统,实行24小时全天候、无人值守的服务;有17个书房设有自助借还设备和监控设备,还有8 个处于无智能设备状态,只能阅读,需要工作人员值守,未能完全实现通借通还、安全系统、数字资源全覆盖、24小时无人值守式开放,设施设备亟待补充和完善。

2.2.2 社会效益参差不齐

城市书房建成后服务社会的产出效益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书房选址正确、开放时间得当,设施设备齐全,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实现融合,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统筹有序的活动开展,社会效益自然偏高;反之,书房建设门槛设置过低、选址不合理、开放时间不恰当、设施设备不健全、书房日常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专业素养,图书物流配送、图书的更新是否及时等诸多因素,都制约了城市书房社会效益的有效发挥。

2.2.3 社会力量参与力度有待提高

近些年,我国一直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庞大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光靠政府提供,显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弥补公共财政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才能有效发展[5]。马鞍山市城市书房建设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政府全部出资的自建自管模式,二是市(县)区文旅委(图书馆)与企事业合作建设模式。自建自管模式除了前期建设投入装修、房租、设备等大量经费外,后期运营每年还需继续投入房租、人员、水电费等,建设运营成本大,地方政府压力大。虽已有社会力量投入到城市书房建设中来,但因合作单位给予支持的力度不够大,有的书房智能设施设备跟不上,活动经费短缺,去读书的人很少,实际运行效果并不好。

2.2.4 管理需要加强

城市书房建设基本上是由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相关部门依据相关条例进行考察确定建设,由市图书馆统一管理,统一形象标识,使用统一设计的LOGO。图书册数按照书房面积的大小配备,由市图书馆统一采购、编目、流通和管理。但在实际的运营中存在管理松散,个别门槛设置过低,设施设备的养护、图书的更新不及时,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伍培训不到位,创新服务不力等问题。特别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模式上,管理主体不清,设施和服务不能统一标准化,统筹不足,公益效果弱化,工作机制有所不畅,具体责任不是很明确,存在资源浪费等现象。

3 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量体裁衣,精准服务

每个城市在打造本市城市书房的时候需要量体裁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市文化旅游局需要牵头联合多部门多方考察、多方调研、多方取经,选址不仅要考虑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安静等因素,也要考虑选择的场馆条件是否能满足市民阅读的需求[6]。浙江温州、江苏扬州、安徽合肥等地城市书房建设均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中小型城市的城市书房建设应学习它们在运作中的经验,从中获取借鉴,但也不可全盘照搬。需要依据地方文化特色,精准定位、精准选址、精准服务,体现自己城市的文化风格,给市民营造如家般的阅读体验。在城市书房建设过程中,要仔细核算经费投入,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跟风,谨防因一味追求数量的增加而忽视其服务质量与发展创新。更要注重每个书房设施设备多类资源的完备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分析研究书房周边人群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阅读习惯,配送具有针对性的图书和数字资源,实现以需求为导向的精准服务。

3.2 多元共建,社会办馆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和招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7]。此指导意见对财力有限的中小型城市建设城市书房尤为合适。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应以政府为主导,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城市书房文化服务力。

3.2.1 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居民参与度

社区人口相对密集,能够提供室内外活动的场地,有一些热心肠的社区志愿者,有一些基础设施良好的社区图书馆,将这些社区资源加以整合,施以装修改造,发挥乡镇街道基层政府和社区深入基层的优势,加大政策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协调上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并在场地、人员、水电等基本资源方面提供支持。居民个人既可以积极配合,也可以志愿参与管理。

3.2.2 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提升办馆能力

繁华市井旁的书店、咖啡屋、茶馆、酒楼、烘焙屋、文化用品店等地方,无论时间还是环境布局都是适合阅读的好地方,城市书房可以嵌入式的方式入驻这些商家,由图书馆提供书刊、借还之类的设施设备,给予一定经费的补助;商家则提供场地负责日常管理,并相互联手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城市书房为商家招揽了顾客,商家为顾客打造了优雅舒适、文化休闲的现代读书环境,多业态与城市书房共生共赢。

要通过政府号召、媒体舆论造势、城市文化宣传等方式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书房建设服务中来,社会力量可以资金或设施设备的捐助、文化品牌等项目的资助以及各种文化活动场地经费的赞助参与。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效的同时,品牌获得免费的广告,良好形象自然获得大众认可。

3.2.3 利用地方高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服务,是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公共图书馆应携手地方高校,利用地方高校丰富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城市书房提供一定的智力、人力支持。一是发挥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优势,快速提升城市书房人员业务能力。应用理论讲授、经验交流、座谈会、实地参观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能使新员工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图书馆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入工作角色。由于知识在不断更新,图书馆需要定期加强业务学习,公共图书馆可以邀请高校图书馆员进馆开展业务指导。二是发挥高校人员优势,积极举办公益文化讲座。可以城市书房为媒、以全民阅读推广作嫁衣,邀请高校名师开设文化讲坛,举办各级各类讲座,提升城市书房内涵。三是努力吸引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在城市书房设立实习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大学生们通过上书整架、书目推介指导、参与组织各项读书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服务创新、设施设备等的维护,既能解决城市书房服务管理、技术处理上人手缺乏的难题,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实践场所。

3.3 加强城市书房宣传,提高利用效率

城市书房除了通过自身润物细无声的优质服务感化、引导、影响民众阅读外,还需要通过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图书馆官方网站、QQ、微信微博网络等媒体对城市书房的开办、阅读活动、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报道,聚合媒体的强大效应,将城市书房的魅力广而告之,激发人民群众走进城市书房阅读的积极性。各个教育机构也有权利有义务让广大中小学生知晓中心图书馆、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流动书车、农家书屋等各个阅读场所,积极组织倡导广大师生参与各项文化活动,让这些地方成为学生们课余最好的去处,形成“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让整个城市溢满书香[8]。

3.4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城市书房建设发展的立身之本,是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获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从书房立项之初的投入、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到书房建成后的服务运营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对城市书房加以约束指导。图书馆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城市书房的监督管理与创新服务。

建立绩效评价机制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级分类和绩效相关原则,以投入、过程、产出(服务)、效益4 个一级指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评价、效率评价、效果评价3 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对运营效果较好的城市书房,给予表彰奖励;对运营效果欠佳的城市书房,予以通报批评。连续两年评定较差者,取消城市书房资格,暂停相应图书配送流通和设备维护服务。

4 结语

城市书房激活了城市的阅读生态,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和社会化。优化城市书房建设,加强城市书房服务创新,保持城市书房长效发展,全民阅读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书房图书馆服务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品鉴书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大师们的书房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