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外动脉狭窄中医研究进展

2020-01-09 06:17吴建萍丁砚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证型气虚血瘀

吴 俊,吴建萍,丁砚兵,陈 俊

颅内外动脉狭窄既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因,又是导致其高复发率的重要原因[1-3],现代医学多采用基于指南的规范化西药治疗,或用血管内支架等手术联合西药治疗,但其治疗措施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消化道出血以及手术并发症,尤其是支架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4-6],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中医学虽无颅内外动脉狭窄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划分为“中风”“中风先兆”“眩晕”等范畴。现综述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候证素、中医体质、中医药干预等,以期为中医药干预颅内外动脉狭窄提供依据。

1 中医证候及证素研究

王永生等[7]对25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进行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以中风病中的中经络最常见,且与痰浊关系最为密切。孙韶刚[8-9]分析了15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认为其病机复杂,多属虚实夹杂,且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病人证型也有差别,狭窄程度越重则血瘀证越显著。颜冬润等[10]将颈动脉狭窄病人按基本证型和复合证型分为10种证型,结果表明以血瘀、痰浊、气虚血瘀、痰瘀阻络4种证型为主。朱羽佳等[11]将57例颈动脉狭窄病人分为气血亏虚、痰浊中阻及肝阳上扰3种证型,研究表明前两种证型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较肝阳上扰证病人高,Hcy水平可一定程度反映中医证型差异。方庆霞等[12]将312例颈动脉狭窄病人分为气虚型、阴虚型、痰湿型、痰火型,结果表明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痰湿证、痰火证的比例明显增加。刘海琴等[13]对86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病人进行术前与术后中医证型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病人证型以血瘀证、痰湿证为主,兼风证,证型组合中以血瘀证+痰湿证+风证组合出现频率最高;术后病人以血瘀证、气虚证、痰湿证为主,气虚证明显增多,痰湿证较前下降,而血瘀证变化不明显。

在颈动脉狭窄所致中风先兆方面,齐婧等[14]对680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中风先兆病人进行分析,发现其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实证居多。贾玉勤等[15]对300例伴颈动脉狭窄的中风先兆病人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与齐婧等[14]类似。在其他未明确划分脑血管狭窄的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姚计文等[16]将139例伴有颅内动脉狭窄的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热盛、湿热困脾4类证型,且前两种证型病人更易发生颅内动脉狭窄。彭慧渊等[17]对247例伴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瘀证和痰证出现频率均最高,且运用化痰通瘀法可有效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张永全等[18-19]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辨证分析,发现脑动脉狭窄与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有关。王守运等[20]对172例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发现气虚血瘀和风痰阻络两种证型与脑血管狭窄明显相关。杨春霞等[21]在风痰阻络证方面研究结果与王守运等[20]类似,但其气滞血瘀证比例较高,且与脑血管病变的范围和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在中医证候要素研究方面,姬少珍等[22]对纳入的1 784例研究对象中259例颅外动脉狭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证候要素以血瘀、痰、火、气虚、阳虚、阴虚为主,且与非颅外动脉狭窄组病人无明显差异。郑硕等[23]对66例伴有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分析发现,其证候要素以血瘀、痰、火、气虚为主。

2 中医体质研究

王琦教授[24-27]在中医古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并制定了成熟的中医体质辨识方法,使得中医体质在临床科研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现代学者也对颅内外动脉狭窄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做了一定的研究。邱笑琼等[28-30]对伴有脑血管狭窄的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中医体质分析发现,血瘀质与脑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而痰湿质与颅内、后循环等狭窄部位关系更为密切。张峰等[31]研究267例中风高危人群椎动脉情况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发现,椎动脉单侧单发病变以阳虚质最多见,椎动脉单侧多发病变以血瘀质最多见,双侧椎动脉病变以气虚质最多见。邱朝阳等[32]研究207例急性后循环梗死病人的中医体质,发现痰湿质相较于平和质较易出现椎动脉颅内段血管病变。黄任锋等[33]研究了150例颈动脉狭窄病人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血瘀质、痰湿质在颈动脉狭窄程度≥50%病人中所占比例最高,且痰湿质与颈动脉狭窄的发生呈正相关。蒋玉倩等[34]分析了174例脑血管狭窄病人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痰湿质、瘀血质、阴虚质与脑血管狭窄有关,但不同体质类型与血管狭窄的程度及分布无明显关联。

3 中医药干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报道运用益气活血佐以养阴安神等治法治愈1例右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病人[35],显示出中医药干预脑血管狭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支架植入术是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主要治疗措施之一[36],但其有一定的再狭窄率,对病人远期预后有影响,有学者从中医角度探讨了支架植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中医证候因素及中医药防治。林浩等[37]对30例行支架植入术的颅内外狭窄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多表现为痰证、血瘀证、风证,术后以痰证、气虚证为主,可能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有关。童晨光[38]对93例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进行6个月随访,结果发现血瘀证和气虚证与术后再狭窄密切相关,气虚血瘀证可能为病人术后支架再狭窄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童晨光等[39]将植入椎动脉起始部支架且符合气虚证和血瘀证的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益气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安慰剂口服,随访6个月,结果表明,试验组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低,并可改善病人气虚、血瘀状态。张良芝等[40]将60例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中风防治灵胶囊,两组均治疗180 d,结果显示,中风防治灵胶囊联合西药防治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有较好疗效,同时可降低近期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胡玉英等[41]将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抵当通脉方口服,治疗3个月后,结果显示,抵当通脉方联合西药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有效减少斑块,并能显著降低颈动脉狭窄程度。

王立新等[42]认为对于行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的病人,其术后瘀血痰浊被支架局部强行祛除,类似于中医破血化瘀疗法,故易在化瘀时耗伤气血而导致出血、倦怠等证,主张在术中数小时内加用补益元气的中药静脉注射剂以增强机体对手术的应激能力,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张新春等[43]认为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时,术前针对痰浊、血瘀、气虚治疗,并佐以疏肝理气缓解病人情志紧张,术中以预防血管痉挛为重,宜理气活血,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宜镇肝熄风、化痰开窍,术后再狭窄应注意气虚这一病机,宜补气益气兼活血化痰。

4 小 结

目前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与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均有密切关系[44-45],中医对其理论及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理论方面多认为其病理性质多为虚实夹杂,与虚、痰、瘀有关,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为主,以益气活血为主要治则的中医药干预手段基本达成共识。随着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病因病机的深入认识、中医证型的不断统一、体质关联性的深入探讨,将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治未病”“治已病”的巨大作用,但在中医相关研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缺陷:①目前,以颈动脉狭窄研究较多,对其他病变血管往往未明确划分;②对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病因病机认识不一致,证型划分紊乱;③体质研究中病例均较少,缺乏不同地域之间的比较研究;④对于中医药干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病人多为中短期临床观察,缺乏长期随访跟踪报道等。希望在今后能进一步深入研究,在证型划分中达成共识,扩大样本量,完善设计方案,为中医药干预颅内外动脉狭窄提供更多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猜你喜欢
证型气虚血瘀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