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林下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0-01-09 06:11:10唐璇
花卉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食用菌林地栽培

唐璇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 广西南宁 530001)

近年来,利用林下资源对食用菌进行林下栽培得到了充分发展,食用菌的林下栽培是林下经济的一种模式,即选择水源充足洁净的林下位置,可以充分利用诸如荫蔽,充足的散射光,通风和湿度等有利条件来生产食用菌的种植模式。尽管食用菌林下栽培的产量已大大增加,但由于我国边界范围辽阔,以及气候,土壤和林地资源的多样性,食用菌的林下栽培仍面临某些困难。本文介绍了食用菌林下栽培的概念以及食用菌林下栽培发展的优势和意义,总结了现有食用菌的栽培概况及当前食用菌林下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从而降低培养成本,提高了培养效率。

1 食用菌林下栽培原理及优势

食用菌林下种植技术是食用菌的栽培方式之一,可以在林地中选择水源便利、清洁的空闲区,并在荫蔽、温湿度和通风充足等有利的条件下进行食用菌栽培的一种栽培模式。食用菌的林下种植是林下经济的其中一种,在这种经济中,林地和食用菌是互利互惠和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林地是食用细菌生长繁殖的好地方,林地为食用菌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例如避光、氧气、养分及温湿度等,从而有效促进食用菌在林下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食用菌栽培中产生的菌渣可以用作林地肥料,促进林木的生长,食用菌也利用林地中的砍伐废物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食用菌的林下种植有助于保护林地土壤,从而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减少水土流失。食用菌是传统的林副产品,食用菌的林下栽培与其他人工栽培的方式相比成本较低且管理简单,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虽然当前食用菌林下栽培发展良好,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我们国土辽阔,气候、土壤和森林种类繁多,这导致食用菌的林下种植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对于食用菌的林下栽培应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栽培品种与管理模式。

2 食用菌林下栽培概况

2.1 林下栽培食用菌种类

可供林下种植的食用菌种类的筛选是食用菌林下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在林地中成功培育食用菌的关键因素。由于食用菌的林下栽培是利用林地的自然温度进行的出菇,因此要根据气候,生态条件和土地资源,并结合菌种自身的生物特点选择在相应林地中生长的食用菌的品种。其次,必须充分考虑生长季节和食用菌种类的组合。我国大约有967 种食用菌,占世界总数的50%,研究人员根据生长适宜的温度范围将目前用于生产的食用菌的种类分为三个温度类型:①低温型(12℃~18℃):香菇、平菇、鸡腿菇、白灵菇、大球盖菇、双胞蘑菇等;②中温型(18℃~24℃):竹荪、黑木耳、灰树菇、茶树菇等;③高温型(25℃~30℃):草菇、灵芝、长根菇、金福菇、姬松茸、鲍鱼菇等。此外,还有研究人员根据其原始栖息地和原始生态来种植某些特殊类型的可食用菌。近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和食用菌研究者的不懈努力,食用菌的新品不断用于林下种植,而相同种类的食用菌也培养出可适应不同温度的菌种,使得食用菌的林下栽培朝向多样化发展。

2.2 林地的选择

食用菌生长的林区及周边地区应没有水源和空气污染,以确保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产品质量安全。若不能保证水源,可以通过安装管道进行饮水或水井来抽取地下水,以确保水质符合用水标准。在种植食用菌之前,应根据种植的菌种对林地进行相关处理,做好畦床,排水沟并清理好残枝废叶。

2.3 食用菌林下栽培基质

食用菌的林下栽培首先通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过程完成,栽培基质的选择与其他人工培养方法基本相同。由于母种的种植需要更严格的种植条件和耕作技术,因此生产者通常直接购买种子以进行林下栽培。用于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种类繁多,主要使用农林残余物,以及制糖业产生的蔗渣等。需要根据食用细菌的营养来源,不同菌种的生物学特征,林地资源优势,基质原料的购买价格等确定具体的栽培基质。

2.4 食用菌林下种植的林木选择

目前已知可用于食用菌林下种植的林木种类繁多,通常分布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之间,绝大多数可食用的可食用菌对林木的类型没有严格的选择,常见的人工林和经济林几乎生产出所有的食用菌。某些特定类型的共生菌必须根据其共生树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树木,并使用特殊的接种方法进行半人工生产。

3 食用菌林下栽培存在的问题

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产量不断增加,同时应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及栽培技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资源丰富,但食用菌种植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仍存在产品类型单一,质量安全等问题。

3.1 适用于林下栽培的食用菌类型单一

目前,食用菌种类主要为香菇、平菇、黑木耳、竹荪等,很难适应多种林地环境。可进行食用菌林下栽培的季节也十分有限,尤其是在南部地区,夏季的雨水充沛,病虫害非常严重,生长季节较短,这减少了栽培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产品成本并制约了林地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此外,绝大多数可食用细菌种植者会选择一年种植一种类型食用菌,这大大减少了林下空间的使用。

3.2 科技水平低下

林下种植的食用菌品种与非林下大棚栽培的品种相比,没有价格优势。目前还未开发出块菌、松茸、青头菌等最畅销品种的林下种植技术,尚未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没有达到科技带来预期应有的结果。另外,还没有食用菌栽培的技术标准或菌类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这不利于食用菌的大规模生产或销售。食用菌林下生产相对简单,并且更依赖于人工劳动力,这会产生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并使其难以大规模开发和集约化经营。

3.3 食用菌和种植林木之间的配合不足

食用菌林下栽培过程中,不同的树木都有自身的病虫害发生模式,控制这些病虫害的药物也会对林下种植的食用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相对安全的食用菌也可能会产生农药残留。

3.4 加工和市场体系不完善

大多数栽培食用菌的地区交通不便、信息匮乏,林下栽培的食用菌与市场联系较小,农民常常不得不离开林区寻找市场。食用菌的市场的缺乏,和较低的销售价格已经严重阻碍了食用菌林下种植激素的推广。

4 食用菌林下栽培对策探讨

4.1 加大政策与农业技术的宣传与推广

各级政府,林业从业人员和食用菌从业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林下食用菌的栽培,使农民意识到生产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林地中可食用菌对林地和环境的贡献。同时,林业和食用菌技术人员应努力做好现今已较为成熟的食用菌林下种植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寻求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建立具有示范能力的示范中心。向农民和务林员展示了成本效益,以增加农民和林业工作者在林地中生产食用菌的动力。

4.2 加强技术支持

首先,针对高价可食用细菌(例如块菌,牛肝菌和其他未攻克的林下食用菌)的科学研究继续得到加强。其次,对于林下种植技术成熟的食用菌可建立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化的推广基地,以确保安全,高效,标准化的规模生产。加强科研和技术改进,提高食用菌种植和加工的创新能力,为食用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4.3 加强政策扶持

林下食用菌的栽培是林下经济的重要组成之一,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了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及规划。这些政策和规划中确定了林下经济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并且当前需要抓紧将其贯彻到位,特别是在贴息贷款等财政支持政策方面。对于龙头企业,对林业和经营权的贷款、农业的综合发展和扶贫基金的落实到位,对促进食用菌的林下栽培发展至关重要。

4.4 培育市场品牌

建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和市场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种植者建立利益紧密联盟共同体,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新型市场运行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从而促进我国林下食用菌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我国林下栽培食用菌的原理及种植概况,提出了林下栽培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林下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食用菌的林下栽培可以有效利用闲置的林地空间和农林生产残余物,做到食用菌与林木生长的相互促进,是一种生态友好型产业。林下栽培方不需要太高的技术方式,易于管理,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产生可观的收入。目前,我国拥有大量的林木和食用菌资源、充足的劳动力以及大量食用菌林下栽培成功经验,因此食用菌的林下栽培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食用菌林地栽培
油麦菜栽培要点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31 09:00:42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 02:30:40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8:04
自然栽培的味道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8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夏季苦瓜栽培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3-18 23:30:47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
云南林业(2014年4期)2014-02-28 21: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