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爱忠
(太原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 山西太原 030012)
2014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31.09 亿元,人均GDP59023 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7.23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1.13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46.09 亿元,投资率69.0%,财政公共预算收入258.85 亿元,占GDP10.2%,外贸进出口总额106.71 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8 元,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6 元,旅游总收入500.01 亿元。
2014 年,全市一级优天数17d,二级良天数180d,优良天数197d,优良率为54.0%;三级轻度污染108d,四级中度污染32d,五级重度污染27d,六级严重污染1d,污染天数168d,占监测天数的46.0%。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值为36μɡ/m3,评价达标;一氧化碳日均浓度值为3.2mg/m3,评价达标。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73。
2014 年,全市万元GDP(以2010 年价格计算)能耗1.18t 标准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5.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3.78t,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4。
全市耕地保有量196.78 万亩,森林覆盖率22.1%,森林蓄积量530 万m3,水土流失面积42.5 万hm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SO2(二氧化硫)11.93t,NO2(二氧化氮)12.84t,COD(化学需氧量)2.25t,氨氮0.43t,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8%。市区共有综合性公园31 个,专类公园11 个,带状公园5 个,街头游园156 个,社区游园43 个,街旁绿地116 块。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5%,绿地率35.5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6m2。
坚持“政府主导、创新机制、绿色发展”的原则,遵循“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发展思路,以城郊森林公园建设为抓手,以城市、村镇四周和河流、交通沿线绿化为重点,加大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的力度,努力构建城市生活、近郊休闲和远郊防护等三大生态圈。“十二五”前四年累计造林8.328 万hm2。
市委市政府采取改革的办法,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动生态资源资本化,以政府投资引领,吸引撬动社会投资,探索多元统筹资金。
一是西山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政府先行,优化政策吸引大企业、小资金撬动大投入的局面。截止2014 年底共有13 个国有、民营企业参与建设,五年投资67 亿元,完成绿化6.4 万亩。二是典型引路,大户造林成效显著。实行“谁造、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深入开展“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四荒”拍卖,认真落实林权属,手续完善。2005-2012 年绿化面积达23.3 万亩。
太原市生态文明建设制约因素很多,但从根本上而言:①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全市人口密度为615 人/km2,高于全省人口密度233 人/km21.64 倍;单位面积生产总值3622 万元/km2,高于全省814 万元/km23.45 倍,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②主要的关键限制性因子是水资源的短缺与需求之间的尖锐矛盾,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6 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2m3,仅为山西省人均占有量的38.5%,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9%,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③降雨量小与蒸发量大的矛盾,形成大面积的阳山植被严重破坏,长期的水土流失,山体岩石裸露,造林绿化难于实施,多少年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林业建设,也只有22.1%较低的森林覆盖率;④人均耕地0.46 亩,远远低于全省2.21 亩的人均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0.795 亩最低警戒线。这四个因素决定了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导致了一系列人与资源之间的基本矛盾,加上资源型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加剧了全市生础设施配套建设态文明建设的难度。
由于人为开发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导致生态失衡,有害物种增加,全市人均可利用的土地、水、矿产资源严重不足,生存资源相对匮乏,生态恶化的趋势仍然不容乐观,不仅威胁地区生态平衡与流域的生态安全,也给地区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水污染,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灌溉用水的污染,化肥和农药的超量施用等,出现部分农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的现象。
总体而言,太原地区土地、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市区是人口和产业集聚中心,人口和经济的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全市城镇化率高达84.3%,整体经济基础良好,可供开发的空间和强度较大,开发远景较好。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其排污排废强度比较大,环境水平总体较差;单位GDP 能耗、单位二氧化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一倍;三级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和六级严重污染天数168d,占监测天数的46.0%;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为138μɡ/m3,超标0.97倍;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为72μɡ/m3,超标1.6 倍,达标227d,达标比率为62.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值为73μɡ/m3,超标0.22 倍。
太原作为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一直沿袭着重速度数量,轻质量效益的资源高消耗性、外延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资源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冲击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小、产业布局不协调、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
由于生态意识教育和培养的薄弱,公众主动参与意识不足,公众对于环境科学知识的实际知晓率偏低,对于环境科学的认知广度较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力度不足,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意识迫在眉睫,还需要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生态文明的伦理规范,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