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二亮
(山西省中条山国有林管理局南樊林场 山西临汾 043000)
抗旱造林技术的发明为林业工程解决了众多问题,然而,抗旱造林技术在实践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效果不明显,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倒逼抗旱造林技术进行自我革新和完善,以更好的适应现代林业工程的需要。文章重点分析了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希望相关技术研究人员能够不断弥补技术缺陷,林业工程工作人员也尽量配合抗旱造林技术的实施。
由于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土壤特点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抗旱树种的时候,应该做到因地制宜。选择前应该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进行一定的调查了解,根据结果来科学合理地选择树种,这样才能保证树种的成活率,保证抗旱造林技术的效果。除了要对客观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以外,相关企业也应该对树种本身进行分析,因为所选的是抗旱树种,因此抗旱性是树种选择的第一要素。其次,为了降低成本,尽量选择成活率高价格较低的树种,再结合当地情况分析是否适合种植,切不可盲目做决定。总之,树种的选择是抗旱造林技术的关键部分,做好树种选择,能对未来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抗旱造林技术之所以在林业工程中难以得到好的效果,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树种选择存在问题,选择不合适的树种,会造成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大量浪费,严重拖延了我国林业工程的进展。最后,在树种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是否好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桉树这一外来物种入侵使得周围的树木被剥夺养分而死亡,抗旱物种应该与当地原有植被和平相处,不能因为抗旱工程就毁坏了原有植被,这对于环境也是一种破坏,抗旱造林应该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虽然我国林业起步晚,但是国家和政府都对林业工程的开展十分重视,大量培育林业人才,不断对林业工程进行摸索和创新,对抗旱造林技术也是不断进行研究改进,可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技术理论的成熟似乎并没有带来应用方面的良好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抗旱造林技术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的不足,但另一方面,林业工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也是影响技术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工程施行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际施工人员的不精确对接,容易造成技术重要部分的缺失或者是种植过程中的错误操作,因此,相关企业应该重点关注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提高技术操作完整度,精确度,尽量避免人为原因对工程效果的影响。此外,大部分工程注重过程,但是缺乏后期的持续治理,种下的抗旱林没有得到较好的管理和保护,时间一长,树木的病死率大大上升,所以林业工程中经常出现短期内效果显著但是长期效果微弱的情况,这就是后期管理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最后,林业工程施行过程中监督工作经常落实不到位,由于林业工程时间长,见效慢,因此监督工作难度更大,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导致监督工作容易钻空子,从而失去了监督的作用。
由于抗旱造林技术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自古以来,造林抗旱就是林业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林业工程也难免形成一些旧有的抗旱造林技术管理模式。但是,文中提到的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技术不同,因此,管理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现代抗旱造林技术之后,设计与其相匹配的林业工程管理模式,并落实于工程进行过程中。此外,林业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应该加强,不能因为林业工程的自由性较高就缺乏管理,科学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推动林业工程的实施,使得抗旱造林技术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文章的第一部分对抗旱造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的阐述,文章的第二部分针对上文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对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在选择树种之前,相关部门必须对种植环境进行全面调查检测,可以从气候特点,土壤特点,水资源特点,地形特点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所选的树种与种植环境相匹配,降低树种死亡率。树种的选择是灵活多变的,甚至可以根据工程初期效果对树种进行灵活调整,总之,要避免树种选择的僵化。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先进行树种试种,选择几种较为适合的抗旱树种先小范围试验种植,根据试种效果来最终确定树种的选择,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树种选择的合理性,避免树种不合适而造成经济损失和工程效果不佳。
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发展过程中也会遇见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因此,造林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造林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变完善,才能更好的提高造林抗旱效率。造林模式的创新与抗旱造林技术的创新应该同步进行,才能保证运行模式与技术相匹配。造林抗旱技术也需要创新,根据实际遇到的新问题发现原有技术上的不足,针对性做出改变,完善造林抗旱技术,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林业工程服务。
为了更好地达到抗旱造林的效果,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抗旱技术与其他技术有机结合。例如,将转基因技术与抗旱技术结合使用,利用转基因工程进行基因编辑,培育抗旱性强,生命力强的树种作为抗旱技术种植的主体,人为干预提高植被的生存能力使其适应恶劣的环境,用其他技术的力量来弥补抗旱造林技术的不足,此外,还可以将抗旱造林技术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结合,运用学科知识作为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支撑,从而不断提高抗旱造林技术的科学性,保证林业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实践过程中,经常发现林业工程对技术操作的完成度不高,导致抗旱造林技术的难以发挥理想的作用。其次,对林业工程的监督管理也不够到位,严重影响林业工程的开展。因此,相关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林业工程对抗旱造林技术实施的管理系统,确保抗旱造林技术步骤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消极怠工,偷工减料的情况,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原因对抗旱造林技术应用效果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生活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植树造林作为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之一,林业工程应该对这一方面引起足够的重视。抗旱造林技术虽然暂时还不完善,但是我们需要对它充满信心,科研人员也要不断努力,完善发展这项技术,提高它的实践应用水平,让抗旱造林技术能够真正发挥科技的力量造福社会。文章针对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过程产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抗旱造林技术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