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燕
(衡阳县林业局 湖南衡阳 421200)
茶油在我国南方素有“油王”之美誉、含油酸和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成分90%以上,不含人体难以吸收的芥酸和山俞酸,是优质的木本食用油。茶油及其副产品在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老油茶林进行改良,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恢复树势,对于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衡阳县是传统的油茶栽植地,具有2300 多年的油茶发展历史,素有“中国油茶之乡”之美誉,油茶是衡阳县群众最受欢迎的本土优良树种。油茶林生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油茶栽培面积大,分布具有区域性,形成“一带两线三区”的重点油茶产区布局。
全县现有老油茶林面积33.3 万亩,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从地理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我县的东北部和西部,因有大量板页岩和砂砾岩发育而成的红壤和世纪粘土,土层深厚,微酸性,特别适应油茶生长;从垂直分布看,油茶大部分分布在海拔200m左右的丘岗山地,一般生长良好,结实丰满,含油率高。全县重点油茶产业区形成“一带两线三区”的油茶产业布局:“一带”指集兵镇、岣嵝乡、界牌镇油茶低改产业带;“两线”指岳临高速两旁(石市、渣江、台源、杉桥)和107 国道两条(集兵、樟木)油茶产业线;“三区”指:大安-洪市-曲兰-三湖-金溪-溪江、关市-井头-岘山、栏垅-演陂-库宗桥-金兰三个油茶产业区。油茶产业发展面积在5 万亩以上的有樟木乡、岣嵝乡、界牌镇。
(2)油茶生产力低下,粗放管理,水土流失严重。
衡阳本土树种油茶种植面积总量大,但是分布比较散乱,老油茶林经营主体沿袭古老的以个体家庭小作坊式为经营单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大部分油茶林被分散在农户的手中,实际上每户实际管理面积很小,由于大部分油茶产区群众弃农从商或外出打工,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不大,导致油茶生态条件差,土壤肥力不足,油茶林“老、弱、病、残”林占比大,存在荒废状态,油茶林每亩产油5kg 一下面积占60%,产量低,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潜力没有深度挖掘出来,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少数农户复垦使油茶在短期内得到增产,但是长期使用复垦容易破坏地表植被,土壤受到侵蚀,最终导致衡阳本土树种油茶林生产力变得退化,大小年明显。主产区人们没有将复垦与水土保护结合在一起,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没有寻找到优质油茶生产方式,土壤养分不充足,影响了水土质量。
(1)树体衰弱,树龄老化。因现保存的老油茶林有近80%的油茶林是解放前营造的,且长期失管,树体老化现象明显,树体已进入衰老阶段,表现出生理机能渐弱,根部的吸收能力、叶片的光合能力减弱,没有充足的养分供给,产量低或基本没有产量。
(2)品种不良。衡阳县老油茶林的品种类型主要有传统寒露籽和霜降籽两个品种群。现保存的油茶林属多代萌生或多代近亲繁殖实生苗更新形成,因未选用良种苗造林,造成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差异大,导致油茶出油率低,品质不高。
(3)造林密度不当。因造林密度过大,一般每亩栽植达120 株以上,成林后迅速郁闭,林分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虫害危害严重,导致鲜果产量低。
我县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主要技术措施分二类:老油茶林更新改造;老油茶林垦复改造。
3.1.1 改造对象
针对树龄长、树体严重老化、品种不良、产量低(亩产油5kg以下)、坡度25°以下,且通过垦复措施无法较大幅度提高产量的油茶林。
3.1.2 林地清理
包括全面清理和带状清理两种方式,全面清理为挖除油茶林地所有树木、杂草、灌木等;带状清理为挖除2~3 行老油茶树保留1 行老油茶树的方式从山脊到山脚沿垂直方向进行,带状清理后种植带宽一般为7~8m,砍伐油茶树和杂灌,挖除油茶树蔸和主根,其小枝、叶片、侧根等可作为绿肥翻压到土壤中,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禁止炼山造林和全垦整地、提倡大穴造林,防治黄土裸露和水土流失。
3.1.3 打穴
按60~70 株/亩的栽植标准,确定合理株行距,种植穴标准为70cm×70cm×70cm。
7m 宽的垂直带则栽两行,行距3.5m,新栽植行与保留行间隔2m,株距3m。株行距3×3.5m 和3×4m,每亩60 株左右。
8m 宽的垂直带也栽两行,行距4m,新栽植行与保留行间隔2m,株距为2.8~3m,株行距为2.8~3×4m,每亩栽55~60 株。
3.1.4 施基肥
使用有机肥或复合肥做底肥,基肥要施足,不能偷工减料。
施基肥时间及方法:一般在种植前1 个月内,油茶造林应每穴施用厩肥堆肥(充分发酵)10~20kg 或餠肥1kg,或每穴施用油茶专用肥(基肥)0.5~1kg,施基肥应在覆土时进行,先将穴上方的表土铲下并打碎,拣出石块、树根后,回表土至半穴,然后放入肥料并与回穴的表土拌匀,再回表土至满穴呈龟背型。填土后待松土、肥料沉降后植苗,以提高成活率。施肥与填土要把握穴的深度,既要保证苗木能吸收到肥料,又不能让苗木直接接触肥料,还不能造成植株周围积水。
3.1.5 品种配置
更新油茶品种要求采用具有“三证一签”手续的良种嫁接苗木;采用湘林1 号、湘林27、湘林63、湘林67、湘林78、湘林97、湘林117、湘林210、常德铁城1 号、衡东大桃、华硕、华鑫、华金等湖南省主推优良品种,杜绝选用常规品种造林。栽植时,要求将花期、果期、苗龄一致的,适合本地区生长的多个以上优良品系进行配置造林,并采用混系造林,混系造林一般在50m 内采取行状配置。栽种用苗选用两年及以上营养袋容器大苗,二年生苗高40cm 以上,地径0.4cm 以上,三年生苗高60cm 以上,地径0.6cm 以上(按每亩70 株计算出油茶种苗需求量)。
3.1.6 栽植
选择阴雨天定植,把握“根舒、苗正、土实、压紧、培土”五个要素。栽植时,将苗木放入穴中央,让根系自然舒展开,苗木扶正后,边填土边提苗,加土分层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不能留有空隙),嫁接口平于或者高于地面,种植后土壤成斗篷型或面包型(避免积水)。容器苗栽植前应浇透水,栽植时不能使营养土分散。
3.2.1 改造对象
针对树龄30-50 年、长势一般、密度较大、亩产油5~10kg 的油茶林,通过常规抚育措施能较大恢复油茶正常结果,达到亩产茶油20kg 以上。
3.2.2 林地清理
清除油茶林中的杂树、野藤、寄生植物、病虫枝及枯死枝,挖掉老、残及病弱树,使保留下的油茶林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2.3 密度调整
树冠交错的过密油茶林,应适当疏伐,增加光照,改善林內小气候;过稀或缺株的空地,采用3-4 年生良种容器大苗进行补植,控制每亩株数70 株左右。
3.2.4 整形修剪
剪除地脚枝、病虫枝、过密枝、交叉枝、徒长枝,控制树高和冠幅,改善林分和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势,培育丰产树形。
3.2.5 垦复施肥
冬季深垦,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消灭越冬病虫害。林地坡度在15°以下的采用全垦;坡度在15°~25°的采用带垦,即沿水平方向带状挖沟垦复,带与带之间留一条带不垦复,第二年垦复留下带,如此更替,以免造成水土流失。结合垦复,进行开沟施肥,每株沿等高线方向开1m 长,20cm 宽,30cm 深的条状沟,有机肥、复合肥及硼肥结合施用,建议每株施有机肥2kg,复合肥1kg,0.1kg 硼肥。
加强油茶新造林的日常管护,做好油茶林地抗旱保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火灾、水土流失防控工作,禁止在新造林地放牧、使用农达除草剂、野外用火等行为,为油茶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概述湖南省衡阳老油茶林经营现状,分析老油茶林低产的原因,探究衡阳老油茶林高产栽培技术与改良措施,推行科学种植,使用优良无性系品种,根据土壤条件进行平衡施肥,科学管理,积极引进推广油茶种植与经营新技术,严格注意环境保护措施,大力提高单位产量,对乡村油茶产业振兴和实现油茶林的可持续经营,在生产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