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凤
(西北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127)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文化中枢。“中枢”,即中心与枢纽之意。“中心”,明确了图书馆作为校内的文献信息收藏机构,具有其他校内机构所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理所应当承担起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中的作用,它应是高校科研活动的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发展中心。“枢纽”,指图书馆并非“文化孤岛”,它应是学生与校园文化、社会文化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战略目标下,师生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越趋多元化、复杂化、个性化,传统的服务已无法满足“双一流”形势下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同时,伴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向已发生了重大改变。以往的服务以文献为主,如今的服务逐渐转变为以数据为主。发送在线资源、为用户提供有深度的咨询,这些都是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构建科学高效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已成为图书馆主动对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予以高度重视,2015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应积极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数字信息服务,嵌入教学和科研过程,开展学科化服务,根据需求积极探索开展新服务[1]。”此规程为高校图书馆拓展学科创新服务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的就是图书馆如何开展创新型的学科服务。
笔者以“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文献库,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探讨学科服务的模式构建、学科馆员建设、实践探索、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程锦认为,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可将传统的学科服务模式与新的网络设备、数据平台相结合,通过网络媒体建立预约服务平台,同时打造阅读品牌项目,开展数字分析调查、细化师生需求层次[2]。高珊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传统学科服务模式的新方向与新发展,即建立学科战略联盟、实现学科服务知识增值、深入科研一线全程跟踪研究以及打造虚拟学习空间[3]。杨冉、郭虹良、曹茹烨等认为,未来几年学科服务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ESI学科分析服务、专利分析服务、专利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4]。刘妍、王天泥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了智慧化学科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到馆、服务到人、融入科研一线、推动知识创造的新模式与新机制[5]。从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学科服务,尤其是“互联网+学科”服务,已成为图书馆重塑自身角色、提高服务精准度,进而主动参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热点领域。
一方面,“双一流”建设对学科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突出建设重点学科”的任务[6]。随着2019年第一批“双一流”名单的公布,国内高校竞争日益激烈。在新形势下,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机构,亦不能置身事外,它的建设、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衡量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鉴于此,图书馆需不断定义、践行并重设自身角色,创新服务理念,开拓服务模式,探索融入学科、嵌入用户过程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和强化图书馆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另一方面,MOOC资源嵌入式学科服务为“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新动力。2013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Association of College&Research Libraries)在其发布的未来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中指出,图书馆应积极尝试将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的发展与传播融入到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使“图书馆服务慕课化”成为一种常态服务[7]。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指出,“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优质数字资源。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8]”“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开发具有竞争力的在线开放课程”。虽然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的生存环境、运行模式、发展状态各不相同,但在全球化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发展日趋同化,ACRL的报告与《规划》对我国高校图书馆来说,一个具有借鉴价值,一个是指导性文件。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范围内广泛应用,成为人们无法避开的信息传播渠道。MOOC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成果,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教学的成功例证。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式教学模式,MOOC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学门槛低,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因此,任何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时间安排,在此平台上进行学习。而各大名校名师推出的精品公开课程也可以自由选择。同时,一节微课程的授课时间大都控制在十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十五分钟,这一时长设置符合人脑的最佳记忆时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和记忆知识,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综合来看,在“双一流”建设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在依托其信息资源进行服务的同时,可以考虑将MOOC资源嵌入图书馆服务体系,全面优化知识服务环境,深化教学改革,从而满足师生对知识服务普适化和智能化的需求。
目前来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主要有以下3种发展趋势:一是学科馆员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设备服务等推送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嵌入课程教学服务;二是分析科研人员需求,以定制投稿指南和收集科研成果为目标的科研辅助服务;三是助力人才培养,以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信息素养教育服务。不难发现,MOOC资源嵌入式学科服务就是依托互联网MOOC平台,整合以上3种学科服务的一种创新型学科服务模式。具体来讲,图书馆通过MOOC嵌入用户的科研、教学、学习过程,结合自身的资源服务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主动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知识,与MOOC用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掘图书馆的功能与价值。
高校图书馆在MOOC资源嵌入式学科服务中,将集发起、实行、监管、维护于一身。图书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顶层设计方面,如制定学科服务发展规划、联络各院系资源、与MOOC平台进行服务技术沟通、购置用于拍摄所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进行专业的MOOC馆员培训等。在这里,馆员是学科服务的最终践行者。MOOC资源最终能否成功应用于学科服务,关键在于馆员能否具备学科服务所必需的知识、技术等信息素养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培养和设置专门的MOOC学科馆员岗位就显得十分必要。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多以“面向科研服务和学习”为主,所以MOOC资源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各类科研、学习、信息培训需求的在校师生、科研人员,以及由他们构成的各类学术团体和科研团队(以下统称“MOOC用户”)。由于服务对象知识水平、专业方向、需求各不相同,MOOC资源嵌入式服务应坚持以用户为导向进行差异化精准服务。
3.4.1 信息素养教育服务
MOOC资源的快速发展,对用户如何反思性发现、评价和理解网络上的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涉及到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培训。MOOC既是信息素养服务的多媒体库,又是开展信息素养课程的载体。图书馆MOOC资源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图书馆主动参与到MOOC课程设计与教学评价过程。一方面图书馆可采用“授课+案例分析+检索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将MOOC资源的利用纳入馆内信息素养教育培训课程,将信息检索、信息评估、信息整合、信息伦理、信息创作等信息素养能力融入专业课,培养学生利用MOOC查找专业资源的办法;另一方面,馆员可利用MOOC在线互动与学习社群功能,协助用户在诸如观看视频、在线测试、提交作业时遇到的各类技术性问题,开展远程教学服务,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整个MOOC学习过程。
3.4.2 资源链接服务
资源服务一直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为用户提供文献资源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立业之本。但拥有资源的多寡并不是判定图书馆服务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用户的精准需求才是图书馆应该追求的目标。因此,在MOOC资源嵌入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资源提供者,准确来说,它更像是一个资源向导。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式教学,MOOC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弊端,比如学习过程缺乏师生互动,遇到难点疑点不能立马解惑,授课时长较短,无法对涉及知识一一展开详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学习的难度,所以高校图书馆在加强馆内MOOC平台建设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馆内已有的信息资源、网络技术及专业知识,将MOOC教学过程中所提到的参考书目、期刊资源、外文资源与MOOC平台进行数据关联并提供无缝化链接地址。
3.4.3 翻转课堂服务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流学科”建设,图书馆还可与愿意互通资源的校外机构进行馆际合作,汇聚业内优质资源,用作MOOC“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资源。在馆内开辟新的学习空间,融入网上预约学习、讨论等项目,提前将课程的重点内容、教学课件、参考视频上传至MOOC平台。通过课前的看视频、查文档、阅读书籍来增强用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在同一环境下共同学习,培养学术共享氛围,使图书馆成为高校教研活动的翻转课堂,发挥图书馆在高校中文化中枢的地位,为MOOC教学提供线下活动场所。
3.4.4 用户指导服务
具体到图书馆馆员,就是在充分了解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和网络专业技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MOOC用户解决在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多媒体编辑、文字处理、视频演示、课件资源上传、作业提交、在线答疑、教学情况追踪等技术性和后台服务性问题。于每次开课前在图书馆平台上预告课程内容,讨论主题以及作业,定时发布“课程提醒”,提醒学生观看影片,参与讨论。
此外,通过采集、分析和管理用户数据,将从不同MOOC平台搜集来的课程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与管理,并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导航、资源推介服务,进而帮助用户进行文献资源积累和科研数据调研准备。
最后,对大多数MOOC用户来说,最青睐的课程往往不是自己校内研发的课程,而是那些由名校名师研发的精品课程。受制于版权和局域网的限制,用户可能无法直接获取所需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来帮助用户规避版权纠纷、寻找版权替代资源[9]。图书馆还可为本校用户特别是有制作和开设MOOC需求的教师开展线上版权知识宣讲活动。
毋庸讳言,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各大高校都在逐年扩张图书馆的纸质和数据资源采购力度,但图书馆“边缘化”危机一直存在。一方面,教师、学生、教辅人员仅把图书馆当成一个“资源储存馆”,在无法获取有效文献信息资源时便转而投向其他信息检索渠道,缺乏主动向图书馆寻求帮助的意识;另一方面,图书馆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极少主动地追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缺乏嵌入式服务意识,因此多处于被动服务的状态。MOOC资源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提出,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学科服务准备环节,图书馆应使MOOC服务制度化,为MOOC化服务制定服务流程、购置硬件设备、更新软件技术。同时,培训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MOOC系统馆员,加强MOOC的推广投入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准备,努力为图书馆MOOC资源嵌入式服务创造条件、开辟道路。
在开展学科服务环节,图书馆作为MOOC资源嵌入式服务的主导机构,首先要做的就是思考用户动机为何?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第一步我们先要做好问卷调查,搜集用户的动机与意图信息,进而做到有的放矢,研发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MOOC资源,争取更多的MOOC用户。其次,需要我们要做好网络平台建设,MOOC教学属于远程网络教学,不管是学习用户与授课教师之间,还是MOOC制作者与MOOC平台方都无法进行有效的面对面沟通,这就需要一个联络者作为学习用户、MOOC教师、MOOC平台之间的沟通桥梁。所以图书馆需建立一个自己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MOOC学习资源数据库,也是高校图书馆自己的资源库,两个数据库要实现无缝对接,由专门的图书馆员进行后台运营与管理。图书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不同用户间的差异化需求,根据用户的年龄、性别、身份、年级、借还书情况、网络浏览记录等分析不同用户的阅读指征,将用户兴趣与专业进行信息标签化、细分化,打破传统的无差别化服务现状。通过图书馆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将符合用户需求的嵌入式服务进行智能化推送,以实现更精准的学科服务效果。
在满意度调查环节,图书馆可通过线下回访用户、线上用户点评反馈、后台数据追踪、组织MOOC社团,开展MOOC社交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用户体验,及时发现MOOC资源嵌入式学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改变服务模式,提高用户满意度。此外,还可将MOOC作为用户获取技能和展示成果的一个平台,设置不同等级和任务的资格认证、学分认证,以此来激发用户的参与度,进而刺激用户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完课率。
高校图书馆应继续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利用自身资源服务和情报服务的优势,不断优化知识服务环境,将学科服务嵌入学习、教学、科研全过程,提高用户服务的精度与深度,以满足不同学科用户的不同需求,辅助好教学、科研工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