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光 秀
(延边大学工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在“互联网+双创时代”,赋予了大学生创业创新更丰富的含义。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民族地区高校更是如此,并且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促进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以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必须要建立与完善系统化的创新创业促进保障体系,丰富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形式,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虽然当前在创新模式和创业模式方面的文献很多,但基于“互联网+双创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1]的研究甚少。为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民族地区高校要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家、民族地区政策融为一体的同时,结合地方特色与优势、高校自身的教育课程体系、民族地区高校配套设施与资源等因素,研究提出创新创业模式的规划与设计,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知识以及能力素质的大学生,因此,该课题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研究价值。
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考察,了解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设计问卷调查;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并访谈(专家、学者、教师、学生),采用Excel图表分析,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外在与内在因素;最后,研究提出创新创业模式的规划与设计。
1)文献检索法:收集文献资料,掌握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汇总分析。
2)访谈法:对指导土木工程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和创新创业的学生进行实地访谈,收集第一线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制订完整而实用的调查问卷,随机向民族地区高校涉及创新创业的教师、大学生发放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搜集、调研、分析第一手资料。
4)图表分析法:采用Excel图表分析各项数据,增加其理论准确度和可视化性。
在“互联网+双创时代”,创新创业不只局限于实体一种形式,民族地区高校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促使更多的创新创业项目零距离与大学生接触。
以延边大学为研究对象,对象选择的特征:一是典型性,具备创新创业的思维,并对其感兴趣;二是涉及或经历创新创业课程和教育;三是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具有较为精准的敏锐力和判断力。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60份,收集了52份,访谈共5次。问卷调查内容与Excel分析如下:
在创新创业对于大学生现在及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可多选)中,回答A增长知识和履历的占18.8%;B解决就业问题的占18.2%;C挑战自我,提高竞争力的占26.1%;D实现自我价值的22.4%;E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地位的占13.9%;F其他0.6%,如图1所示。
在怎样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回答A支持、对社会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占39.4%;B支持、有利于自我提高和成长发展的占48.5%;C不关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追求、应多享受生活、没有时间受苦的占4.5%;D不支持、风险大、缺乏资本和经验的占7.6%;E反对、应该选择就业的占0%,如图2所示。
在参加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中,回答A学习了很多知识的占18.8%;B锻炼了创业能力的占26.6%;C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占12.4%;D获得了一份体验、得到了锻炼的占42.2%,如图3所示。
在参加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目的是什么(可多选)中,回答A重在参与、锻炼个人综合能力的占30.7%;B认真准备、体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占19.8%;C积极应对、为走创业之路做好准备的占20.8%;D获奖并得到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的占7.9%;E获奖并就业到理想工作单位的占10.9%;F其他占9.9%,如图4所示。
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创业中,回答A有自己的科研成果的占20.0%;B就业不理想的占9.2%;C有一定的资金,没有家庭负担的占50.8%;D个人理想的占20.0%,如图5所示。
在如果创业,会选择哪种形式中,回答A合伙创业的占75.0%;B家庭创业的占8.3%;C自己创业的占15.0%;D其他的占1.7%,如图6所示。
在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可多选)中,回答A经验不足、缺乏人际关系的占26.6%;B资金问题的占26.1%;C没有好的创业方向的占11.2%;D风险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的占18.1%;E担心亏损的占12.2%;F学校的创业促进机制的占1.6%;G学校没有好的创新创业导师的占3.7%;H其他的占0.5%,如图7所示。
在认为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可多选)中,回答A强烈的挑战精神的占17.4%;B出色的沟通及交际能力的占15.9%;C较好的专业知识的占12.3%;D管理及领导艺术的占13.8%;E良好的社会关系的占13.8%;F对市场的认识水平的占13.8%;G金融知识和资金运作能力的占13.0%;H其他的占0%,如图8所示。
在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不能满足创业需求中,回答A完全满足的占2.1%;B基本满足的占2.0%;C仅能满足一小部分的占56.3%;D不满足的占39.6%,如图9所示。
在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讲座,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些方面(可多选)中,回答A创业技能的培养的占15.8%;B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的占12.0%;C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占16.2%;D创业案例分析的占12.8%;E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的占13.7%;F创业理论课程的占5.6%;G创业政策、创业可行性分析的占11.1%;回答H其他的占12.8%,如图10所示。
在如果创业,认为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可多选)中,回答A专业知识的占11.7%;B人际关系的占13.6%;C吃苦耐劳精神的占9.8%;D实践动手能力的占9.5%;E合作能力的占10.6%;F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占12.9%;G创新理念的占12.2%;H创业能力的占12.5%;I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占7.2%;回答J其他的占0%,如图11所示。
在希望以何种方式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多选)中,回答A自学的占9.6%;B参加创业培训班的占22.1%;C求助于创业的企业家、成功人士的占27.2%;D参加创业大赛、锻炼自己的能力的占19.9%;E选修学校相关的课程的占20.6%;F其他的占0.6%,如图12所示。
在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可多选)中,回答A家人占19.2%;B合作伙伴的占22.8%;C政府部门的占14.5%;D学校的占13.0%;E社会舆论的占5.2%;F朋友的占9.3%;G创新促进机制的占15.0%;H其他的占1.0%,如图13所示。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非常支持创新创业,参加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目的明确,创业形式与合伙创业;创新创业最大的障碍首先是经验不足、缺乏人际关系,其次是缺乏资金,最后是风险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等;大多数希望参加创新创业培训班,求助于创业的企业家、成功人士而获取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并愿意参加创业大赛而锻炼自己的能力。大学生要求学校注重开设的创业指导讲座与课程内容依次是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创业技能、创业机会和环境分析、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心理素质、创业政策、创业可行性分析等。
“4个平台”+“3个联合与实践”+“2个联动”。紧密结合民族区域高校特色[2],搭建创新创业“4个平台”:即“互联网+”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包括: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民族工业创新创业研发中心,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孵化基地。“3个联合与实践”:3个联合,即:专业+企业+校友会;3个实践,即:创新实验、创新实践、创业实践。“2个联动”:营造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浓厚氛围、提供校内外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和贷款援助的配套机制。
1)学校教学名师、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创新创业导师主讲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在线课程资源。2)聘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名人、专家、企业家、知名校友[3]为师生讲解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与典型成功案例,提高课程的真实感、可操作感与新鲜度。3)加强与中小企业联合会、少数民族企业家协会、政府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网状结构,组建创新创业智囊团。
整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如图14所示。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学分构成如图15所示。
“互联网+”弹性学制包含两个内容,即: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
针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模式,通过问卷调查与Excel分析现状与存在的内外要因,并研究提出“4个平台”+“3个联合与实践”+“2个联动”的创新创业促进方案、整合“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互联网+”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等,为类似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模式与促进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