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尽 刘娅婧 王春建 向明顺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聚落是由多要素、多系统组成的复杂聚合体。中国的传统聚落不仅涵盖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也从一定程度反映出该地区的自然、人文等特征。2012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发布,并将习惯称呼的“古村落”改名为“传统村落”,明确指出这类村落富有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与传统,有重要的研究和保护价值。我国传统村落形态众多,选址、建材、构造、形制、审美等各有特点。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是其民族和文化的所在地,具有脆弱性和独特性。川西高山峡谷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铸就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因此,本文试图从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角度对阿坝州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进行研究。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属于典型的高原地区,地形地貌复杂,高山峡谷并存。四川省境内岷江、嘉陵江、涪江均发源于阿坝州。截至2016年年底,在原住建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有36个传统村落位于阿坝州,占四川省全省数量的16%。本文研究的藏、羌族传统村落即位于少数民族世代聚居生活区,在传统文化、建筑风格、山水分布等方面均与其他民族存在较大区别。
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形式的常用的研究指标有:最邻近指数[1]、地理集中指数[2]、空间自相关指数[3]等。这些方法都可以从多角度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布局形式,或呈集聚或呈分散状。
对阿坝州36个传统村落进行最邻近指数计算后,得到实际/预期平均观测距离比值R=0.78<1。因此,阿坝州内传统村落趋于集中分布,呈现出东南集中西北分散布局形式。通过计算,阿坝州境内传统村落的地理集中指数为39.58。假设36个传统村落平均分布在各县内,即每个县的传统村落数量应为2.69个。但实际上39.58远大于2.69,因此阿坝州境内的传统村落处于集中布局,主要集中于东南高山峡谷区。二者的计算结果均表明,阿坝州境内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南密北疏。
2.2.1高程和坡度
对研究区DEM数据进行地貌特征模拟与分析,在高程模型(如图1所示)中清晰地看出全州地势由西北向东南走低,西部地区海拔均在3 000 m以上,东南方向地区处于龙门山构造带;北部位于西秦岭构造带以及东部摩天岭构造带,地势起伏明显,海拔约为2 000 m。
州境内36个传统村落,大部分分布于各县内的相对低海拔地区。一方面是对整体安全性的考虑,在满足自身安全的同时做到前后通视,以防外患,村落多选择建于平缓地带;另一方面,在这些地势较为平缓的地带,耕地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生产劳作便利,更容易获取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源,有利于少数民族的传统农耕、游牧生活。
利用Slope工具对提取的坡度进行自然裂点法模拟后发现,阿坝州境内平均坡度为23°,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分布于5°~15°(见表1),这些区域正是河谷阶地的主要分布区。
阿坝州河谷众多,气候寒冷,多年高山积雪。聚落在选址时的重要考虑因素即背坡面水、避风向阳。因此在聚落选址时,选择具有一定坡度的地方,即有利于避开地质灾害,同时在高原地区受降雪因素的影响,坡度的增加会减小雪荷载指数,对聚落更加安全。受不同地形的影响,聚落多集聚分布在地形较陡的坡地或台缘处,以节约平整土地进行耕种。此外,该地区宗教和传统文化与村落建筑的选址也有极大关系,聚落内多宗教设施、建筑,且他们大多认为以上为尊并非以中为尊,所以因不同功能以及文化因素影响,多分布在聚落范围的边缘处或相对外侧。
2.2.2水文条件
表1 阿坝州传统村落坡度分级统计
阿坝州境内传统村落最为集中分布的河流是岷江上游的杂谷脑河流域。岷江上游既是多民族的聚居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在这个区域的聚落以集中组团的形式分布,节约平整土地用以耕种,且岷江上流的泥沙沉淀,使得河道分散,便于居民引渠灌田,是传统村落选址的重要依据。此外,受到浓厚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天人合一的“山水”思想观:坐北朝南,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故而山水环抱之地就成为是传统风水思想中极佳选择。
2.2.3交通条件
交通便捷性是聚落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地区公路网密度代指研究区的交通网络通达度,制作公路网密度图,利用GIS与传统村落进行叠加分析,并以半径1 000 m的范围内,对阿坝州主干道(包括国道、省道、县道)做缓冲区分析,获得不同缓冲区内的村落分布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
在阿坝州境内36个传统村落中,4个距离道路缓冲区距离200 m内,7个距离道路缓冲区距离500 m内,14个距离道路缓冲区距离1 000 m内,8个村距离主干道的距离超过1 000 m范围。由此可知,距离主干道1 000 m左右是传统村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传统村落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明显的沿各等级道路线性布局。在距离道路缓冲区范围越近的村落(如:桃坪村)产业、旅游、文化等与外界的联系较为活跃,一定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高山峡谷地带,一方面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性,另一方面制约发展的生态、地质等因素众多。因此,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优化中,必须首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根据其重要性对其进行评估后,将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因地制宜的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与地域文化。
此外,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山地特色,建设绿色开放的村落空间结构。阿坝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空间布局形式,在解决交通与水资源的条件下,尽可能保持原始聚居形式不变。根据地形地貌大致呈现九分山地、一分平地的山地形态,村落分布的具体位置多处于山脚河谷附近的狭长地带或山腰缓坡地带,充分利用当前山水环境,寻求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未来优化两者之间的平衡发展模式。
阿坝州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独具一格,宗教文化资源、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相继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可以将传统村落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划分新旧两片发展区域,最大程度在保留现有人文环境的同时更新发展传统村落。另一方面,建立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障机制,建立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在基于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突显文化特色保护的原则下,开展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促进社会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保护,改善村落发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