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珍 陈科峰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由鄞州区委宣传部、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鄞州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宁波博物馆承办的鄞州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中,鄞州少儿非遗精彩亮相,成为舞台上一颗颗夺目的新星。横溪镇童心幼儿园幼儿舞龙队带来的少儿龙《腾飞鄞州》生龙活虎,朝气蓬勃;东南小学少儿曲艺基地小朋友演唱的宁波小调《成长之歌》旋律轻快,表演活泼;才读二年级的叶宇翔小朋友讲“武书”《缸鸭狗的传说》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华泰小学少儿曲艺基地同学们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他们演唱的宁波走书《诚信大妈》刚刚参加过2019年长三角地区青少年曲艺大赛展演,是名副其实的“拿手好戏”。孩子们充满朝气、活泼纯真的表演,让舞台熠熠生辉,更让观众看到非遗传承的希望。
其实大放光彩的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在舞台下方,鄞州区首届中小学生手工艺作品制作大赛优秀作品正在展出,来自各所学校的同学们现场展示了竹编、金银彩绣等“手上功夫”。
“非遗生命力在于传承,只有在年轻一代中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让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血脉,激发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的非遗事业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鄞州区非遗中心负责人说。近年来,鄞州区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推进学校常态化非遗教育的开展,让学生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不但让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更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讲座、组织学生非遗作品比赛等,为鄞州区非遗的活态传承播下了种子。全市唯一一家校园综合非遗馆——四明中学非遗馆在去年建成开馆,区非遗中心与区曲艺家协会共同在东南小学和华泰小学建立了少儿曲艺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全区已有非遗教学传承基地20个,今年还将增加一批新的教学传承基地。包括金银彩绣、朱金漆木雕、灰雕、竹编等在内的32个项目将在40多个学校开设非遗课堂。
各个非遗教学传承基地建设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课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2019年,各个学校参加各类比赛获奖逾百项。如横溪镇金峨小学舞龙队获2019年全国青少年舞龙舞狮锦标赛丙组竞速舞龙一等奖、儿童组竞速舞龙和自选套路一等奖;横溪镇中心初级中学舞狮队《狮舞》获2017年浙江省中小学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2018年“甬上风华”宁波非遗表演优秀展演奖;姜山镇中心初级中学学生的竹编作品荣获首届浙江省百姓手艺教学成果奖和宁波市第二十届劳技操作比赛一等奖;五乡镇中心小学少年内家拳获浙江省体育局颁发的集体体育项目金奖和“非遗薪传”——浙江传统体育展演活动优秀展演奖等。
非遗进校园,传承在“后浪”。在孩子們心中种下一颗非遗的种子,等它发芽成长,就是非遗传承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