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菲
2020年10月14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坚决反对美国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反对美台之间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联系。
美国大选已基本尘埃落定,明年拜登入主白宫应该不会存很大悬念。预计拜登上台以后,美国对华方针不会有明显变化。在此背景下,未来美国对台政策走向,将以连续性为主。未来美国对台海实施军事干预的意图,不会“收手”,但会“收敛”。
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延迟。这次选举可以说将美国社会的分裂“大白于天下”,美国的政治形象与外交政策的影响力不可避免地受到削弱。有德国评论尖锐地指出,在一个地缘政治四分五裂的世界里,如果美国继续搞单边主义、搞反复无常的政策运作,无异于“自我消亡”。
从西方国家率先向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发出贺电贺函的反应看,除了外交礼仪表态外,西方国家的基本立场是支持拜登当选,认为拜登当选有利于维持相对稳定的世界政治体制。中国政府也向拜登发出了贺电,同时表示“理解美国大选的结果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
拜登当选后美台政策的走向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这一政策走向受到中美关系走向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与美国关系大框架的制约。拜登上台后的中美关系,适合用“低开”来进行表述。在疫情仍未结束的态势下,中国与亚洲经济率先复苏,增加了亚洲国家的信心,这也使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日前得以签署。亚洲经济的发展使其对美国的依赖有所减少,但美国仍然是重要的角色。从这个大前提看,亚洲与美国的关系,体现为亚洲内部关系的拓展(如RECP)、亚洲与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如目前讨论的TPP的重建)、亚洲与中美关系三个层次。这当中,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举足轻重。这三个层次的发展变化将影响中美关系架构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
这次美国大选所产生的政治效应可能使美国民众对国内民主政治方面的不满情绪继续扩大。预计拜登上台后,美国将进行一段时间的内部调整,这也决定了中美关系“低开”的背景,决定了美国对华方针不会出现明显变化。总体来说,“低开低走”是大选后中美关系的基本走向。美国从其国家利益出发,不会放过继续打“台湾牌”的机会,不会改变通过加剧海峡局势紧张对中国进行要挟的套路。对此必须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受中美实力对比差距缩小的影响,受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加强政策反制的影响,美国新一届政府在台海问题上实施军事干预的意图可能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某种程度的“弱化”。若如此,这将对以“中美关系必然恶化”为前提的台湾当局构成冲击,民进党以大陆为“最大威胁”的政策也将受到挑战。最近,在台湾“中研院”等学术机构对美国大选进行的讨论中,一些知名学者提出“台湾应该蹲下”,应该“避免对中美关系做出过激反应”,“避免身不由己,陷入僵局”等建议,折射出他们对台美关系前景并不看好。
下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除了受领导者个人性格、幕僚、财团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将受大选后美国政治现实的制约,比如特朗普政府对大选结果的抵制,共和党在参议院的优势以及民主党对众议院的掌控等。从美国国内政治看,下届美国政府执政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整理烂摊子。美国在亚太区域运用军事实力与政治权威的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具体到对台政策上,下届政府对特朗普政府执政四年来粗暴的对台政策作风,如支持民进党不断在两岸挑起事端的做法,将予以一定程度的纠正。就政策趋势而言,美国对台进行军事干预会朝强调所谓“依法而行”的方向发展。下届政府会“正大光明”地在语意使用上,恢复“与台湾关系法”中所体现的对台湾安全的“承诺”,这也是最近许多讨论中所提到的,美国对台政策将回到传统模糊战略。
今年9月,蓬佩奥在接受采访时,特意提到“与台湾关系法”和“美国的承诺”,表示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是为了“确保台湾及其周边航行自由”。接下来,蓬佩奥突然不明不白地说:(中美)“有一系列已经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谅解。”最后,蓬佩奥竟然戏剧性地宣称“我们想要和平”,同时又强调“但我们将确保履行我们对台湾的所有义务”。应该说,蓬佩奥表态的主要目的是企图在“反中”路线上,持续获取政治红利。但应答中,蓬佩奥一方面避免直接承认中美关系受到三个公报的制约,另一方面,其制造事端的态势已有所“收敛”。
美国大选结束后,蓬佩奥11月12日特地接受媒体专访,在谈到台湾问题时,他继续挑衅中国政府,妄称“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接下来,蓬佩奥又补了一句:“从里根政府以来就是如此。”这一论调,从政策连续性看,有可能暗示他理解未来美国对台政策将按照“既定法律框架”行事。這一方面表示他们(以蓬佩奥为代表的共和党)反对民进党当局将台湾现状定义为“已经实现台独”,同时也表明他们存在另一种担心,即下一届政府在对台政策上进行“收敛”时,有可能将放弃对“台湾独立地位”的支持立场。
特朗普政府的对台政策,主要表现为进一步冲撞中美关系,为中美关系设置障碍,从而挑起两岸冲突。其“台湾牌”大体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提升台湾国际空间”和“提升美台安全关系”,即通过支持民进党当局搞“一中一台”,挑衅和敲诈中国。但其“提升台湾国际空间”部分,由于在国际上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性质为非官方关系,加上特朗普政府搞单边主义、屡屡退群等,在国际上影响力下降,所以美国真正能够为台湾“突破国际空间限制”的机会,几乎没有,反而是台湾的“邦交国”快速减少。因此,在实际运作中,特朗普政府将对台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增强“美台安全关系”方面,内容包括提升售台武器的金额和规格、加强美台军事合作和信息共享等。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预计拜登上台后,美国对台政策将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其一,美国将面临亚洲内部关系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未来美国在中美关系上,地位将更加被动。如前所述,美国对台政策调整,受到亚洲与美国的关系、亚洲内部的关系、中美关系三个层次变化的影响。从目前看,无论是疫情后经济的复苏,还是区域经济合作所出现的变化,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其二,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融入世界的同时,更加强调走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这意味着中国强大的反制力量将迫使美国对台政策有所“收敛”。如果美国政府一味“反中”,顽固放弃与中国政府改善关系的机会,继续与“台独”势力勾连,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将出现变化。孰重孰轻,不言自明。中国政府多次、以多种方式显示出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与决心,提出在反对“台独”分裂主义和维护地区和平方面,最需要的是警惕台海失控、殃及周边。
其三,在两岸关系上,中国大陆对台政策越来越重视使用虚实兼备、重点打击、分化瓦解分裂势力的辩证手段。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创造战略与战术结合的实践典范,发挥政策主动性,正在成为融合两岸民意的主要方式。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会使未来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台独是绝路”,这一政策的执行,不仅对岛内分裂势力,对美国对台政策,都有限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