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杰
艺术源于生活。2017年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刻画了像高育良、赵德汉等经典的“两面人”形象。高育良、赵德汉等人以“两副面孔”待人处事,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在他们心里,“人民”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一个亮丽的说辞。这完全违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党的假忠诚,对人民的真背叛,是典型的“两面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对“两面人”现象有精辟论述:有的修身不真修、信仰不真信,很会伪装,喜欢表演作秀;有的公开场合要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背地里自己不敬苍生敬鬼神,笃信风水、迷信“大师”;有的口头上表态坚定不移反腐败,背地里对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不追问、不报告;有的张口“廉洁”、闭口“清正”,私底下却疯狂敛财。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危害很大,必须及时把他们辨别出来、清除出去。
综观近年来落马的官员,“两面人”不在少数。这些落马的官员,不论他们职位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经常把党和人民挂在嘴边,幕前假清廉,幕后真腐败。这些人“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山东省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甚至在落马当天还“慷慨陈词”。然而轰轰烈烈的表态只是为掩盖贪腐行为而放出的烟幕弹。他将纪律和规矩写在文章里、讲在会议上,且充斥当地媒体的头版头条。但在他内心深处,却视党纪如无物,不仅顶风违纪,而且不知收敛。随着正风反腐强力推进,这些“两面人”被纷纷撕下伪装,为贪腐付出了惨重的人生代价。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曾痛陈“党风廉政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自己却做了“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腐’必然是‘全家哭’”出自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的“反腐金句”,而其自身最终也成为反腐的对象。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张阳曾多次狠批郭伯雄、徐才厚,要求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肃清流毒,而自己却大肆贪污腐败,最后落了个畏罪自杀,实在令人可笑。
一些“两面人”除了用言辞作伪装,还靠着精湛的演技成功地迷惑了不少身边人。破旧的衣服、土气的外表、吝啬的做派,腐败官员表面的穷酸形象很难让人将其和贪腐联系起来,而其背后却藏着一双肆无忌惮的敛财之手。比如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平日穿衣朴素、骑车上下班,家中竟藏着2亿多元现金;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王战方,表面上甘居土坯房,实际上严重违规违纪……“两面人”的手段五花八门,但都是用伪装、表演作秀的形式,企图达到欺上瞒下、迷惑组织与干部群众的目的。然而,无论“两面人”隐藏得多深,哪怕表演得再精彩,终究难逃法律的制裁。人在做,天在看;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两面人”为官的例子。他们得势前是一套,得势后是一套,人前人后,对上对下,说话做事,都是两样。他们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口蜜腹剑,阳奉阴违,就像一台“好看”的大戏。然而戏的收场总是凄凄凉凉,身后总是骂声不已。
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宰相李林甫[1]主掌朝政近20年,身居宰辅处处以个人权势地位为念,嫉贤妒能,闭塞言路,玩弄阴谋,酿成“安史之乱”,成为盛唐转衰的一个重要因素。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总是表现出一种忠心为国、知人善任、见贤思齐的样子,也很少跟人起正面冲突,说话总是恢宏正论,但他真正做事的时候却不是这样。对皇帝赞许的人,他往往当面夸奖并佯装举荐,背地里却暗使计策,使皇帝失望,用贤不成。对权力有可能超过自己的人,他表面尊崇,小施恩惠,却在关键时候一反常态,助长谗言,使对方不得翻身。李林甫“口蜜腹剑”,使贤人气郁、国家昏乱、藩镇渐强、人多以阴谋相欺,终至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李林甫本人死后因杨国忠构陷而被灭族,也算是对他阴谋一生、两面处世的一种报应了。
在北宋末年新旧两党相争的政局中,蔡京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两面人。[2]自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司马光重掌政局,限期五天要求各地官员尽废新法,恢复旧制。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众官都极力反对,唯独蔡京赞成,并在属地做到了。司马光为此对他大加赞赏,以为己党之人,加以提携。而后来司马光败落,支持新法的章惇主政,蔡京又表示应该尽用新法,得到章惇的赏识。前后十年,蔡京易容变色,以党争矛盾为自己进身之阶,在主掌大权后又利用党争排除异己。直到后来众人才看明白,原来他既不是旧党,也不是新党,而是一个“两面人”。蔡京一生屡起屡落,当年他与人说话往往正气十足,君子小人分别甚严,后来却贪污腐败,任人唯亲,诛除异己,难掩官场恶名。晚年被人上书称为北宋“六贼之首”,而连遭贬谪,死于途中。此等两面之人,瞒人一时,总不能欺人一世。一经发觉就会招来天下的唾弃。可恨的是天下遂因此而伤,国家遂因此而衰,黎民百姓无不受其毒害。北宋的灭亡与“六贼之首”的蔡京不无关系。
“两面人”想在官场上走得更远,通常会用拉关系、搞圈子等方式影响其他官员,往往导致腐败态势蔓延,严重影响政治生态,进而败坏整个社会风气。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袁世凯,恐怕也难逃这样的定位。当年身在清廷,以手握军权之位受谭嗣同持诏之拜,当面应承政变之事。不料他却反去太后那里告密,以变法之命运换来官阶之上升。若以旧道德来讲,不能算忠君;若以新道德来讲,不能算开明;若以时势论,也不过是为了保自己的位置而已。但这可以看出其两面之容,而后窃国之事,就更令人痛恨。清廷弩末,他看出革命党之势不可当,便摇身一变成为革故鼎新之先锋,逼帝退位以换得大总统之位。后又以北洋军阀为班底,乃至于野心毕现,谋取皇帝之位,终至天下皆明其心,一起诛伐。于是他终日里惴惴不安,竟至于郁郁而终。孙中山先生一生事业未能成就,就因有太多这般“窃国大盗”的存在。是故中山先生叹道“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
《论语·阳货》中称左右逢迎的伪善小人为“乡愿”。“乡愿,德之贼也。”这些表里不一的人是没有忠义侠骨的,惯会媚上欺下,欺世盗名,貌似忠良,其实心里没有真正的德行。他们什么都撑不起来,权势再大也只是一个站错位置而败坏国家的跳梁小丑罢了。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厉,一国作乱,其机如此。一般人纵是言行不一,纵是两面做人,也不过招来一家之祸而已。但若为官则不然,对百姓承诺得信誓旦旦,背地里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无所不为,就绝不仅仅是一身一家之祸患了,而是国家天下之灾了。李林甫、蔡京、袁世凯等人就是一面镜子?
当今社会,多少干部昨日还在荧幕上光彩夺人,今日便锒铛入狱?多少公仆在公众面前振振有词,背后却大肆贪污,最终晚景凄惨?两面为官,抛开悲剧下场不说,抛开祸国殃民也不说,纵是伪善面孔不被揭露,内心惶惶不可终日,岂不可悲?身居官职,本应服务大众引为光荣,却偏偏谋求一人私利,聚积非法钱财,岂不辜负于国民,辜负于人生和家庭!
回溯“两面人”的蜕变轨迹,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一开始并非如此。王敏当年入党,兴奋得整夜与人长谈,立志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青年时期奋发图强,工作业绩优异,在组织的培养下一步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他们曾有知行合一的岁月,对党一片赤诚、满腔热情。然而随着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身边寻租机会、围猎者越来越多,行动与理想宗旨渐行渐远,最终走向人生的歧途末路。
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两面人”首先是在“总开关”上出了问题,党性锤炼不深刻,严以修身不入心,理想信念就会在和内心贪欲的斗争中甘拜下风。久而久之,宗旨意识就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沦为一种道貌岸然的伪装。失去了基本的价值判断,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腐败官员披上伪装,自以为高枕无忧。他们从一开始演得战战兢兢,后来装得炉火纯青,最后甚至连自己都当了真,沉迷在自己编造的幻象里,一步步由违规违纪走向违法犯罪。
《荀子·大略》云:“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3]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不仅是为官者的品行操守,更是应遵循的社会责任和公民道义。对那些善于伪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喜欢搞“两面秀”的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是“貌似公正”的狡猾的狐狸。各级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应该睁大眼睛,调动多种监督力量,以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布下天罗地网,对腐化迹象悉心地觅踪影、找马迹,寻来龙、看去脉,揭开他们“伪善”“伪廉”的外衣,识破他们“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伎俩。不仅听他们台上怎么说,关键看他们台下怎么做,让再狡猾的贪官也无处遁形。严以律己不是一句口号、一种伪饰。干部应对制度、法律、规范的遵循和恪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牢修身做人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从官为政的习惯。
荀子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称为“国妖”,把“口能言之,身能行之”的人称为“国宝”,认为治国者要“敬其宝”“除其妖”。领导干部肩负建设国家和振兴民族的神圣职责,理应坦坦荡荡、表里如一,当“国宝”不当“国妖”,做老实人不做“两面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的“总开关”,切实做到仰不愧于国、俯不愧于民、内不愧于己,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正能量。
[注 释]
[1]刘昫等.旧唐书· 李林甫传[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 :2056.
[2]脱脱等.宋史 [M].北京:中华书局,1985:13721.
[3]荀况.荀子[M]. 北京:中华书局,19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