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琼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在社会学领域,角色是对群体或社会中拥有某一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角色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任何一个角色都有明显的社会规定性,承担或扮演一定的角色就是表明个人对他人、集体、社会要尽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并且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不同的状态下,可能会充当多重角色。一个人的角色行为不仅与他自己的社会地位或由此决定的身份相关,而且也与和他互动的他人的社会地位或社会身份相关。高校学生干部是从高校学生中选拔出并担任一定学生工作的角色,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高校学生干部本质的身份是学生。高校学生干部是从青年学生中产生的,他们的本质身份是学生,其主要职责是完成在校的学习任务。
(二)高校学生干部是联系青年和党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党政和共青团组织的要求和意见需要由各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传达并带领青年学生去实现。同时,各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与广大青年学生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他们可以将学生青年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党团组织。
(三)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青年中的“领头羊”,负责配合学校党团组织教育青年学生。高校学生干部经过选拔、品学兼优并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是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在开展学生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律行为中去。
角色认知是指个体对角色的定位和角色职责的认知。本次问卷通过调查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的动机、对学生干部的角色期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角色冲突等情况,调研学生干部对自身角色认知状况。
本次调查采取匿名方式,通过问卷星网页问卷调查平台对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学生干部采取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全校本科生各个年级和研究生的学生干部,共回收694份有效问卷。其中,57.2%的问卷是由大二学生干部填写,33.14%是由大一学生干部填写,大三、大四、研究生学生干部填写问卷的比例分别为9.37%、0.14%和0.14%。此次调查问卷多为多项选择题,可以一题多选。
表1 高校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动机
根据调研,高校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动机多元,58.11%的学生干部是“为了锻炼自身能力,提高社会工作能力”,19.8%的学生干部加入学生组织的初心是“为了服务老师同学的同时提升自己”,21.38%的学生干部是“为了丰富大学生活,增加自身履历”,而只有0.72%的学生干部选择做学生干部是“为了评奖评优,增加学分”。根据以上调研数据显示,在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中大部分学生干部是出于提升自己能力、服务老师同学来参加学生组织的。同时,也存在极少部分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学生干部就必须有回报,比如可以优先权评奖评优等,这类学生干部缺乏大局意识、集体主义意识,需要加强价值主义取向的引导。
在高校学生干部角色认知方面,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对自身角色认知相对普通同学是有能力、工作热情高且团结同学、服务集体的。80.55%和80.98%的同学认为周围的学生干部都是有能力的且团结同学、服务集体的,70.46%的同学认为学生干部做事积极主动,只有11.38%的同学认为高校学生干部一味追求加分、评奖评优。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在问到“您觉得学生干部内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时,有71.76%学生干部认为是“创新能力不强”,33.86%学生干部认为是“管理能力弱”,同时也有32.42%和30.84%的学生干部认为是“功利性强”和“存在官僚主义作风”。
在问到“您认为合格的学生干部是什么样的?”时候,92.07%的学生干部选择了“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这一选项,其次是83.29%的学生干部选择”政治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73.78%的学生干部选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58.36%的学生干部同时认为“大公无私,热心为同学服务”,而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并非占绝对优势,选择这一选项的同学只占42.07%。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82.56%的学生干部认为需要指导老师、部门学长学姐的指导去提升工作能力,同时,65.99%和65.56%的学生干部认为参加学生干部培训和社会实践可以提升自身能力,41.35%和40.49%的学生干部认为依靠自己摸索、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提升自己工作能力。
大多数高校学生干部对学生工作热情度很高,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学生,随着年级越高,他们对学生工作认识到位和全面,那么此时对待学生工作的热情度就会有所减弱,由此产生的消极作用会影响学生自身成长和发展。根据调查显示,在调查“学生干部认为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哪些”时,认为“缺乏相应激励”占60.66%,“得不到指导老师的重视”占比53.77%,“工作遇到挫折”的回答占比53.31%,认为“奖惩不公”占比50%,还有45.1%的学生干部认为“抱有功利目的地开展工作”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表2 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冲突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53.66%的学生干部认为在学生干部工作中常遇到学习和工作的冲突,15.78%和12.77%的学生干部认为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自身定位的矛盾与同学关系和工作的冲突,9.04%的学生干部认为在工作中遇到兴趣爱好和工作的冲突。学生干部的本质身份是学生,其首要任务依然是学习,如何权衡与协调工作和学习任务一直是学生干部中的一个难题。
高校共青团在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围绕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共青团的性质和大学生群体的特点,肩负教育青年一代重任。在全面履行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四项职能中,应对引导青年这项工作常抓不懈。高校的学生组织建设是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管理需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服务育人的五大育人功能。共青团工作的主体是学生,做好青年学生服务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迫切任务,加强学生干部角色意识培养是高校共青团职责所在。
高校共青团与各类学生组织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第三章第八条指出:“本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指导下,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本组织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明确了高校共青团与学生会组织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高校共青团指导各类学生组织首先体现在思想引领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高校共青团指导帮助各学生组织开展实践工作,即在实际工作中教会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提升各学生组织各方面社会工作能力。最后,高校共青团是青年学生干部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高校共青团有贴近青年学生干部、了解青年学生干部的优势,做好青年朋友包括青年学生干部的知心人、热心人和引路人是高校共青团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中存在学生干部耍官威、功利主义倾向等角色认知偏差问题,高校共青团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想信念引导。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遵循青年学生成长和思想教育的客观规律,把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和发展需求,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学生组织、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的不同问题与不同精神需求,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工作体系。在中高年级团学骨干中,开展校院两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在大一新生中举办校院两级团校培养活动,同时开展“我和国旗有个约定”养成教育、“青春榜样导师团”系列报告会等,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并依托学生团体联合会,加强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的指导与监督。加强对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制定管理办法,抓住学生社团的登记、注册、年审、考核以及活动审批、社团学生干部的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社团的规范发展。
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表演互动论”认为,自我是依据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准则在行为中展现出来的。人们的社会行动受社会期望的限定。而理想化的表演就是人们根据社会公认的价值、规范与标准调整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可以创造实际问题和案例等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体验建构自我认知。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开展团史团青教育、业务能力指导、作风建设讨论、素质拓展等多种培训,提高学生干部整体素质。按照年级划分构建分层分类体验式培训体系,针对大一的学生主要让其尽快熟悉暑期日常事务工作,是一个走进来的过程,大二要在大一的基础上进行密集高效的指导,而大三则是在前两年的基础上进行沉淀,并开始内化培训知识,为自身未来做好铺垫,大四的关键是把能力应用起来,并可以“高姿态”地走出校门。
在高校学生干部角色体验式培训的应用方面,以安徽财经大学国旗护卫队为例,该学生组织与当地部队加强合作,通过选派优秀学生干部赴部队参观学习、安排国旗护卫队到部队体验部队生活、邀请部队干部来学校举办讲座等形式,实现军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青年学生对优良传统、革命精神的深入了解。
考评激励主要是指对学生干部工作结果给予考评,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的奖励,这是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干部对自身角色认同的重要措施。学生干部部门不同、分工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有时即使有考核也是走个形式,为了避免打击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考核结果全部为优秀,这样“一碗水端平”的现象反而影响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并产生对自身工作角色怀疑的现象。因此,高校共青团要重视学生干部的考核工作,制定并严格执行考评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推优入党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及格者应予以免职,同时将考核结果及时公示,接受全校学生的监督,并及时表彰考核优秀的学生干部。
高校共青团组织指导帮助学生组织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教给他们正确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学生干部往往存在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不当等问题,他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处理日常工作能力等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提高。共青团组织可以在帮助学生干部工作的过程中,在业务上对学生干部加以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引导学生干部正确认识自己,确定与适当调节自己的成才目标,自我规划、自我实施、自我约束。
共青团组织发挥实践育人功效,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展校园实践活动,通过寒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观察等方式,引导高校学生干部在实践中加强自我认知。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知整合的过程,通过不同思维的碰撞,学生干部在寻找个人与集体、社会结合坐标的过程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系,从而逐步深入认知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