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娟, 禹 方, 皇甫贇, 常方方, 雷延飞, 李 平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 郑州 451191)
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主要人群,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形成手机依赖。手机依赖不仅会危害身心健康,影响学业进步,而且会对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手机依赖程度深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和睡眠质量问题。深入分析手机依赖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现状,探讨手机依赖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以进行一定的预防干预。
手机依赖指过度使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心理、社会功能受损的痴迷状态。手机依赖会对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多种负面作用。手机依赖的判断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②过多地使用手机影响了工作、生活和学习。③手机不在身边或停机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的不适反应[1]。手机依赖的界定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MPAI)[2]评定受试者近1个月的手机使用情况。MPAI 由17个题目构成4个维度,分别为戒断性、失控性、低效性和逃避性。如受试者17题中有8题是肯定回答,就被界定手机成瘾(依赖)。采用1(从不)~5(总是)计分,得分越高表示手机依赖倾向越明显。
据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3]统计,我国手机用户达13.22亿,手机网民达6.56亿,中青年尤其大学生是上网的主要群体。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主要人群,大学生手机使用率98.6%,MPAI总分(36.7±11.5)~(45.03±16.47)分,手机依赖发生率25.5%~37.9%[4-7]。手机依赖会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影响学业及生活。
1.1 手机依赖危害身体健康 长时间使用手机,尤其睡前长时间看手机,手机辐射会对人体产生许多隐形伤害,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出现眼睛干涩、发胀、疼痛、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引起身体不适,出现疲劳乏力、食欲减退、颈部僵硬、颈椎疼痛、手指疼痛、头晕、头痛、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8]。
1.2 手机依赖危害心理健康 大学生长时间玩手机,易减少与同学交流聚会的时间,忽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与其他同学的疏远,影响现实人际关系,导致社交障碍。手机依赖与消极情感有密切关系,长时间尤其睡前使用手机,会引起神经系统兴奋,造成睡觉拖延,久而久之可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抑郁、焦虑、情绪暴躁等不良心理反应。手机依赖会使个体逐渐疏离现实生活中的家人和朋友,容易产生孤独感、焦虑和抑郁,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对人际、社会和环境的疏离[9]。
1.3 手机依赖影响学业生活 很多学生不仅在课余玩手机,在课堂上也玩手机,手机占用了大部分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多数学生睡前长时间看手机,睡觉时间延迟,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不佳,课堂上精神状态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听课质量下降。手机依赖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更易产生学业拖延行为[10]。
睡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理、心理需求,是机体整合、复原等生命现象所必需的过程,是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11],能够保证学生精力充沛的生活和学习。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睡眠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突出性问题。中国睡眠研究会[12]调查显示,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为38.2%,约50.0%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大学生睡眠质量不容乐观,睡眠质量问题严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进行问卷调查, PSQI总分5.04~6.51分,睡眠质量障碍发生率16.4%~33.6%[4,11,13-14],护理专业大学生42.6%存在睡眠质量不佳[15]。有研究[16-17]发现,手机依赖会对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手机依赖高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和睡眠质量问题。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越长,每周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睡眠质量越差,手机依赖学生睡眠质量明显低于非手机依赖者[18]。手机依赖越严重,MPAI总分越高,每天尤其睡前手机使用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差[4,8,19]。手机依赖的大学生PQSI总分、睡眠障碍发生率都高于非手机依赖学生,日间嗜睡情况较严重,存在一定日间功能障碍,对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造成影响[20]。
医学生手机依赖和睡眠质量问题更加严重。平均每日使用手机4.59 h,平均每日使用手机2.00 h以上者占63.97%,77.70%的学生在上课时会使用手机,睡前手机使用人数达97.50%,手机依赖发生率高达46.24%[21-22]。睡眠质量不容乐观,PSQI总分(6.16±1.46)分,睡眠质量障碍发生率17.8%~20.4%[6,12]。可能由于医学生的专业学习任务重,强烈的专业感及激烈的竞争使医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较高,引起睡眠质量问题[17,23],睡眠质量问题又给学生带来学习和就业压力,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22]。
3.1 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3.1.1 手机依赖受人格特质的影响 具有内向、自卑、敏感、依赖、低自尊、缺少自信等人格倾向的人群,比普通人更容易发生手机依赖。自尊水平较低、孤独感较高的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率高,自尊和孤独感对手机依赖有明显的预测作用[24]。孤独感强、有强迫症状、具有完美人格的学生会增加对手机的依赖。焦虑、抑郁等消极情感容易促使手机依赖。
3.1.2 手机依赖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主观幸福感是影响手机依赖的重要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通过主观幸福感影响手机依赖。父母的教养方式表现为拒绝、过度保护等方式,个体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较低,有较高的手机依赖。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使个体形成高自尊、外向、自信的心理特征,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减少手机依赖[5]。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因缺乏父母的关心及爱护,易养成退缩性格,逃避现实,形成手机依赖[16]。
3.1.3 手机依赖受性别、年级的影响 有研究[5,17]发现,在校女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发生率要高于在校男大学生,可能由于女生感情色彩较重,容易情绪化,用手机来回避现实问题;女生感受到更多的孤独感、压力等,通过手机来获取人际联系。大学生手机依赖随着年级增高而显著降低,低年级的学生手机依赖发生率高于高年级的学生[5]。可能由于低年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对学校、同学缺乏了解,还没有真正融入校园生活,人际关系较紧张,人际交往相对较少,利用手机来逃避现实的交往,消磨课余时间。
3.2 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3.2.1 睡眠质量受身体状况及生活习惯影响 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是决定睡眠质量的关键因素。身体状况差、睡眠环境不佳、作息时间不规律、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过长,睡眠质量较差[14]。宿舍同学关系不好、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对专业不满意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12,14]。
3.2.2 睡眠质量受心理健康及人格特质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大学生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有抑郁、焦虑症状的人群睡眠质量较差。长期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会使机体出现疲劳、睡眠障碍、抵抗力下降等,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精神疾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11,13]。压力作用也会引起睡眠质量下降,日常生活压力越大,学习和个人烦忧越多,睡眠障碍越多,睡眠质量越差,催眠药使用率越高[25]。
3.2.3 睡眠质量受体育锻炼的影响 规律的体育运动能够提高生物节律,稳定心理健康状态,对大学生睡眠质量有明显干预效果。有氧运动、健身气功、有氧健身操等可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26]。在运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负性情绪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运动锻炼可改善在校焦虑女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水平,从而改善睡眠质量[27]。
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主要人群,大学生手机依赖发生率高,手机依赖会对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影响学业及生活。大学生睡眠质量障碍发生率高,医学生手机依赖和睡眠质量问题更加严重。手机依赖与睡眠障碍有关,本研究发现,手机依赖会对睡眠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手机依赖高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使用手机时间越长,睡前使用手机次数越多,睡眠质量越差,手机依赖学生睡眠质量明显低于非手机依赖者。大学生应减少手机依赖,改善睡眠质量,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干预。
4.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手机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手机依赖对身心造成的伤害,要正确理性使用手机,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4.2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应树立长远目标,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制定使用手机的范围,培养兴趣爱好,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应充分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加强对课余时间的管理和控制,把宝贵的时间用到学习和交际上。自我控制能力会影响手机依赖,可通过训练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如课堂上限制手机的使用,来改善手机依赖[10]。
4.3 加强交流沟通 多参加团体活动,增加和同学的交流机会。遇到问题时,积极与老师、家人进行沟通,主动把情感从虚拟世界转移到现实世界中,减少对手机的情感依赖。
4.4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使兴奋中心发生转移,使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其他事情上,使生活重心发生变化。科学适当的体育锻炼能诱发锻炼者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有效抵抗焦虑、抑郁、困惑等消极的心理反应,有效改善手机依赖的程度。研究者[28]选择排球项目对实验组进行运动干预后,实验组MPAI总分、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有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