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婷 范续 陈均法 项静静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egakaryocytic leukemia,AMLK)是一种较少见的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一个亚型(AML-M7),约占其 3%~5%。AMLK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复发率高,无特殊症状;常合并骨髓纤维化,预后较差[1];患者生存期较短,单纯化疗2年无病生存率仅14%左右。浙江省中医院应用芦可替尼联合化疗治疗AMLK合并骨髓纤维化1例,患者得到了临床缓解,且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
患者女,73岁。2019年4月8日因“血小板减少3d”就诊于浙江省中医院。患者于2013年体检发现血小板计数增高,为1 540×109/L;至当地医院就诊,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羟基脲降血小板治疗,效果不佳。2013年9月28日至浙江省中医院就诊,考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予血小板分离单采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血小板控制后出院。2013年12月11日复查血小板计数1 447×109/L,予羟基脲(0.25g,2次 /d,口服)治疗;12月18日血小板计数为1 008×109/L,改羟基脲(0.5g,2次/d,口服)+血小板分离单采术治疗,血小板稳定后出院。之后患者定期门诊随访,血小板控制可,稳定在200×109/L左右。
2019年4月3日患者至当地医院检查血小板计数,为135×109/L。4月8日至浙江省中医院就诊,复查血小板计数为93×109/L,患者自诉按医嘱规律服用羟基脲(0.125g,1次 /d,口服)。骨髓常规检查示:有核细胞增生低下,粒细胞∶有核细胞为3.3∶1.3。全片原始细胞增生约占30.5%,该类细胞胞体大小不一,核圆形,偶见双核,胞质量少,大多细胞边缘不正,偶见血小板黏附;粒系增生低下占29.5%,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增生低下占9.0%。全片见幼稚以下阶段巨核细胞24个,其中产板型巨核细胞2个;血小板中小簇可见。结果意见:原始细胞增生,不排除AMLK可能,请结合细胞免疫分型检查。骨髓BCR-ABL(-)。髓系白血病36种融合基因(-)。血液肿瘤系统基因突变检查发现 TP53、IDH2、DNMT3A 基因突变。骨髓流式细胞术检测:存在16.90%细胞表达 CD45dim、CD33dim、CD13dim、CD34、CD117、HLA-DR、CD123dim、CD38dim,为异常原始幼稚细胞。免疫表型为CD34(+)、CD61(+)、CD42b(+)、CD41a(+)的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占异常细胞的27.34%。骨髓活检示:(1)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骨髓纤维化?(2)急性恶性骨髓纤维化?(3)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加速期?/急变期?。4月22日染色体检查示:核型44,XX,(3;3;22)(p21;q25;q22),-5,-8,-17,+19,{15}。结合骨髓常规检查及活检结果,诊断为AML-M7(考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骨髓纤维化伴髓样化生。排除相关禁忌证后,4月12日予地西他滨+HA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 2mg,第 3~7天,1次/d+阿糖胞苷25mg,第3~7天,2次 /d+阿克拉霉素 20mg,第 4、6天,1次/d)化疗。5月22日复查骨髓常规示:有核细胞增生低下,粒系∶红系为21.5∶1。原始细胞可见,约占2.0%;环片一周未见巨核细胞,血小板少见。骨髓活检滚片示:有核细胞量极少,全片仅见18个有核细胞,以成熟阶段细胞为主,全片未见巨核细胞。骨髓活检示:“髂后上棘”骨髓造血组织∶脂肪组织>90%∶10%,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原始幼稚细胞散在可见;巨核细胞明显增多,成簇易见,病态巨核细胞易见;间质纤维化。免疫组化染色示:CD34 散在(+),CD117 散在(+),MPO,CD15、CD235a部分(+),CD31巨核细胞(+),CD20、CD3 少数(+),网状纤维(+++),Perls(-)。5月23日因骨髓纤维化暂缓化疗,予芦可替尼(5mg,3次 /d,口服)治疗。6月22日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3.8×109/L,中性粒细胞47.7%,血红蛋白93g/L,血小板计数222×109/L,网织红细胞比例2.04%。6月24日复查骨髓常规示:有核细胞增生欠活跃,粒细胞∶有核红细胞为2.1∶1;全片原始细胞约占1.5%;粒系占45%,形态大致正常;红系占21.5%,以中晚幼细胞为主,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细胞占24.5%,形态正常;环片一周见巨核细胞3个,血小板中小簇分布。骨髓活检示:“髂后上棘”骨髓造血组织∶脂肪组织>90%∶10%,有核细胞增生显著活跃,粒系、红系增生活跃,原始幼稚细胞散在可见;巨核细胞明显增多,成簇易见,病态巨核细胞易见;间质纤维化。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前相同。患者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指标稍增高(丙氨酸转氨酶最高94U/L),经护肝治疗后恢复至正常范围。由于患者经济困难,治疗期间未进行流式细胞术及TP53、DNMT3A、JAK2 等基因检测。患者出院后,2019年9月27日末次随访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109/L,血红蛋白104g/L,血小板计数122×109/L,提示血象缓解。
讨论AMKL占成人AML的1%~2%,儿童AML的7%~10%[2];骨髓中含有≥20%的原始细胞、≥50%的巨核细胞[3],但部分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原始细胞<20%,此时应特别注意髓外疾病。AMKL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存在骨髓干抽现象,这也会造成原始细胞数量偏少,在疾病初期可能导致漏诊。因此,诊断AMK需要结合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染色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等。本例患者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增生约占30.5%,存在16.90%的细胞表达 CD45dim、CD33dim、CD13dim、CD34、CD117、HLA-DR、CD123dim、CD38dim,为异常原始幼稚细胞;免疫表型为CD34(+)、CD61(+)、CD42b(+)、CD41a(+)的原始幼稚巨核细胞占异常细胞的27.34%。基因突变检测发现TP53、IDH2、DNMT3A基因突变。染色体检查示:核型 44,XX,(3;3;22)(p21;q25;q22),-5,-8,-17,+19,{15}。骨髓活检示:骨髓纤维化。骨髓纤维化是AMKL的一个重要特征,约75%的患者可出现骨髓纤维化[4]。同时,骨髓纤维化的进行性恶化是急变信号,预示着急变期的到来。
对于AMKL,临床上首选DAE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或HAD方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化疗。但考虑该患者年迈,予地西他滨+HAA方案化疗,化疗后行骨髓移植;化疗过程中因患者出现骨髓纤维化,予暂缓化疗、芦可替尼口服治疗。芦可替尼是一种口服的JAK1/2抑制剂,作用于JAK-STAT信号通路。对JAK2突变的骨髓纤维化患者,芦可替尼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对于无JAK2突变的骨髓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报道不多。本患者无JAK2突变,但有 TP53、IDH2、DNMT3A 突变,经芦可替尼治疗后骨髓象缓解。芦可替尼相关不良反应有贫血、血小板减少、腹胀、发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等[5]。本例患者在芦可替尼治疗期间肝功能指标稍有增高,经护肝治疗后好转。
综上所述,芦可替尼联合地西他滨+HAA方案化疗治疗AMLK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疗效较好,患者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