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2020-01-08 15:33
科学咨询 2020年7期

周 玲

(重庆市南岸区文峰小学校 重庆 400060)

课堂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2011版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纵观我们的课堂,学生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吗?课堂学习真实发生了吗?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这一口号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格外艰难与沉重。“深度学习”“主题阅读”等各种流派的叠加,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堪重负。笔者认为,是时候让语文课堂“减肥瘦身”,轻盈前行了。

一、减肥瘦身,聚焦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初步审美能力。核心素养的形成,一定是习得和悟得的过程,是大量阅读和实践的过程。为此,教师必须让课堂“减肥”,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学。

(一)减去照本宣科,力求课堂生成

课堂应该是动态生成,具有生命活力的。然而,许多教师唯教材、教参和教案,就教材而教,就教案而上,却忽视对一个单元板块或整册教学的研究和规划;忽视对课堂活动发展状态和学生需求的关注;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研究及针对“具体个人”的弹性化设计研究……有了这个“本”,我们反而忘了另一个本,即学习学习的本、课堂的本。

(二)减去生熟翻炒,力求学生主体

基于“教”的教师,让我们的课堂变成了讲授式,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生熟翻炒,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基于“学”的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引导学生策划设计,提倡互助、合作、探究学习,使课堂不像课堂……从各个方面“让教”“让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寻求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探索知识的乐趣,从而全面投入学习中。

(三)减去包罗万象,力求一课一得

一节课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课堂上我们必须减去包罗万象,聚焦核心素养,追求简约课堂和干净课堂!“一课一得”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即一堂课学生要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简言之,就是要求课堂明确一个总体学习目标,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围绕这个学习目标展开。“精准定位,集中火力”,学生才能真正学有所获,这是语文课堂应该牢牢抓住的一条主线,有了它,我们的课堂才能精简干净;有了它,我们的“让学”才有实现的可能。

二、轻盈前行,落实真正学习

(一)基于学,寻求真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萌芽。预习先行,先学后教,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充分了解学情,根据学情作出决策,设置环节,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尝试探索着学。

笔者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礼物”单元导读课时,设计了表格进行教学,学生在自读后,对单元三篇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初步的感受,再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教师通过对导学单的分析,学生的真问题便呈现了出来。“这些礼物的特点及感受”是学生理解的困难点和疑惑处,课堂上要有针对性解决,就能去繁就简,集中目标,层层深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实效。

(二)基于学,开展真讨论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方式的倡导为课堂提供了多元和多向的互动交流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伯牙绝弦”语用迁移训练的片段中,安排了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运用迁移学习法。有思维含量的真讨论,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变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此时,他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智慧闪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便有了出乎意料的“伯牙志在明月,皎皎兮若圆月,若玉盘;志在春雨,绵绵兮若细雨,纷纷兮若小雨;志在夕阳,红红兮若晚霞;志在蓝天,悠悠兮若天空;志在瀑布,长长兮若银河;志在杨柳,依依兮若柳絮;志在群鸟,啾啾兮若小曲”。诗化的语言,如清泉般汩汩流出,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接受不同的观点。这样,既扩展了他们的认知视野,又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

(三)基于学,迁移真得法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贵在得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学会学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狐狸分奶酪”片段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讲故事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读这段话,请帮我勾两个词:小哥儿俩、拌起嘴来。(1)抽生读;纠正:“俩”读轻声。(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他和他可称为小哥俩(指着两男生),那她和她怎么称?(摸着两女生的头)。父亲和你怎么称?母亲和你怎么称?(3)回到文段理解:它俩为什么拌起嘴来?(抽两生)你俩现在是熊哥哥、熊弟弟,在故事里你们怎么拌嘴的?生活中又是怎样拌嘴?(4)接下来,把你俩拌嘴的话加进去,说出来,就是讲故事了,试讲故事,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笔者小结:添加想法,有滋有味。这是讲好故事的第一个法宝。

2.接读后面的故事。(1)自读发现:红色、绿色、黑色的话各是什么呢?(2)引出故事的第二法宝:记住提示语。(3)师读提示语,生接读对话。指导语气、表情(皱眉)。小结:要把内心的活动放进去。抽生讲,师再讲,问:有什么不一样?(加“哼哼”,不一样。)“哼哼”笑声还可以放在哪里?最厉害的是把笑声放在每个字上。试试。抽生讲。(4)笔者依然给出关键词,学生添加想法和提示语,把刚刚那些笑声放进去,讲出来才有滋有味。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上面的教学片段呈现的就是在授人以渔。有价值的方法,学生才能学会运用,抓住关键词,添加自己的想法和表情,变读故事为讲故事。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整节课学生都兴致高昂,认真听讲,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