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希 夏晓青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红色基因是一种英雄精神,是中国优秀的特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最早于2013 年提出“红色基因”一词,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孕育凝练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等的总称。现代高校是传承红色基因最主要的坚强阵地,肩负着伟大中国梦的青年学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有助于引导高职学生继承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提升道德素养。
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具有思想引导的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身处在网络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今社会,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极易受各种网络声音和观念的影响,形成自我个性的价值观。红色基因所蕴含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作风,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载体,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自觉形成当代新青年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
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具有文化育人的功能,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合格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更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传承红色基因,挖掘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用好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故事、红色经典书籍等文化资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励、引导大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1]。
由于新时代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人类信息获取的便捷,然而与此同时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也都呈现于各类新型媒体。无可置否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在能拓展人们的视野,增加人们的思考,但也对包括红色基因在内的中华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重要阶段,极其容易对各种网上的观念感到不解与茫然,甚至有些学生出现理想信念缺失的状态,他们对课堂上讲述的正确的历史存质疑态度,对红色文化有抵触情绪,如何去让他们接受正确的历史,接受红色文化[2],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一困境,才能让红色基因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高校在挖掘和使用红色资源方面,常借助于思政课堂或党团活动来宣传红色文化。利用红色资源的方式固化为让学生参观红色景区、历史遗址等并撰写实践报告,但是这种模式更适合小班型的研究生教学,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特别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钻研能力不足,过于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得红色资源的使用率较低,且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红色基因的传承主体,普遍存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这就给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差异。无论是面对网络上红色文化的接触程度,抑或是在党团活动中接受红色资源的程度,都会受到个人的素质能力的影响,从而使得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吸收效果良莠不齐。即便大学生能够全面接受红色资源,但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领会和传播红色基因的能力也存在差异。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效果方面切实遭遇着窘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传承和宣传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在全国高校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政课程的创优创新”这一明确要求,具体落实要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坚持推动课程思政落实落地,重在培养思想端正、道德素质过硬的时代青年。
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在课程中融入专业特色,注重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导入。教师应着力于寻找红色基因与思政课程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为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活力,应致力于改善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模式单一的现状,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完善红色基因相关的理论学习,比如通过开设与红色基因相关的选修课对红色基因进行系统的介绍,或者在思政课程中挖掘红色基因中的感人故事,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加深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了解。第二,重视课程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具有特色的红色品牌活动。第三,要借助网络媒体如微信、QQ、抖音、快手等,实现线下线上融合联动,积极打造红色课堂。如此一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质量将会有一个明显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将会明显提升[3]。
继承红色基因,把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回望历史,无数的红色榜样在我们心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无论是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还是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普通人,他们都是当代中国青年最好的榜样,为后代树立了坚定的信仰。大学时期正是树立人生目标且为之奋斗的关键时期,用榜样的崇高沁入青年学子的血脉中,使传承红色基因成为青年学子践行人生规划的正确价值本色。在借助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队伍力量宣传红色基因的同时,更应注重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有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才能更加丰富和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方式。高职院校定期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借助红色人物的榜样力量,宣传红色基因。例如,扬州市职业大学每年都举办红色演讲、红歌会等主题活动,能很好地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高师生红色基因传承的使命感。
高职院校应着力挖掘优秀的学生党员,树立红色的榜样力量,以点带面影响红色基因的传播。高职院校每年都表彰获得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大部分都是党员的储备力量。他们除了学习能力出众之外,工作能力也不俗,大部分都是班级的学生干部,甚至分布于学校各类学生组织中,如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自律会等。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依托各层级的学生组织以及基层党、团支部、班级等群体,发挥学生组织在第二课堂中的作用。通过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将红色基因的学习宣传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提升广大青年的参与感与获得感[4]。
红色教育基地是让大学生领略和感受红色文化最直观的场所,是传承红色基因最有效的实践途径。高校应根据所处地区,挖掘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必要的教育主题活动。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该校坐落于美丽的古城江苏扬州。扬州市一直致力于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资料,为提升城市文化自信,还打造了如扬州市烈士陵园、平山堂、毛泽东故居、扬州中学树人堂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极大地增强了扬州的城市软实力。扬州职大的每届新生都会利用思政实践课或团日活动的契机去红色基地参观和学习,使职大学子能够通过红色环境的氛围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力量。为了让扬州市民也从红色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扬州市还采用了“建设红色基因读本”“开设城市书房红色专架”等方式,以鲜明的特色将红色文化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让红色基因在扬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高校的校园环境都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场所,高职院校在这些区域进行红色元素布置,能形成以史砺人、以景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春风细无声、化雨润心田”的效果[5]。首先,高校都设有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平台,可以专门设置红色文化宣传版面,利用红色节日加强宣传,凸显榜样模范的红色基因。其次,在课间和晚自习前,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播放红色歌曲,渲染校园红色氛围。最后,在校园网络平台以及班级群中宣传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版面,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校师生都能接触到更多红色知识与信息,将红色基因渗入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6]。在当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红色文化极其容易被淹没于多元化的海量信息,这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高职院校在传承红色基因仍面临着现实挑战,但是通过创新思政教育课堂、树立红色榜样、宣传红色文化等多种实践路径,使得红色基因的传承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潮流,切实让当代大学生吸收红色基因的精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红色基因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