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雪平
(甘肃省渭源县五竹中学 甘肃渭源 748205)
随着中考、高考的考试改革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影响制约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不是只靠语文老师就能解决的。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协作。
首先,恰当而精彩地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式、讲故事式、链接背景式、情境式等。教师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以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时,笔者清唱了与诗歌意境相同的《明月几时有》这首家喻户晓的通俗歌曲。动听的音乐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其次,要重视展示预习成果。预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1]。学生在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说说所得,说说疑惑。教案是死的,可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这能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依据。
最后,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会阅读,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在初读文章、整体感知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不同文体的特征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内容。如在学习议论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论点、论据、论证、论证方法、语言等入手,经过梳理这些要素,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组织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在精读文章、局部揣摩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学会提取信息,能抓住重点句、中心句,概述文段要点;能抓议论句、抒情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能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去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读了《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橘子这感人的一幕,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文中的父子情深。这样,学生一下子就突破了理解主题的难点。学生掌握了精读的规律,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自然也就会形成自己的阅读技巧。三是在细读文章、鉴赏文章写作特色的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一定高度审视文本的美点与亮点,积累写作技巧,提高悟性。例如,学习了《散步》后,学生认识到了从生活中的小故事、小题材生发出大道理的写作方法。四是利用好教材拓展延伸,从课本走向生活。文本是载体,而不是学习的唯一内容。教师要让学生建立起大语文学习观,认识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要让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以敏锐的眼光去感触外部世界,在阅读中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到阅读带来的情感共鸣。如在学习了《老王》一课后,学生马上将课文与当前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联系了起来。学生那种质朴的社会观、价值观尽情展现。
课堂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般的阅读步骤及方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呈螺旋式提升,让学生快乐阅读。
本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根据本校的基本情况和当下的语文改革,语文教研组制定了适合自己的读书策略。
1.各年级课内阅读常态化。每周,每班有一节阅读课。教师可以分组讨论或教师提问、指导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阅读,爱经典,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2.学生自带借阅的书籍阅读,阅读完后,可摘抄名句或美文,还可以写心得体会。教研组每学期组织检查两次读书笔记,并评出等级,对优秀者给予奖励。
3.学校在七年级走廊里设有读书角,学生可以从读书角的书柜上借阅书籍,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方便。
在当代,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了。纸质书籍阅读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低[2],笔者所在的农村地区更为突出。其实,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阅读场所,家长才是陪伴孩子阅读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必不可少。这需要老师做一些引导。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笔者都向家长宣传家庭阅读的重要性,并在网上下载了很多相关文章放在班级微信群里,供家长阅读学习,以向家长渗透正确的阅读理念。笔者发现,有的家长对阅读的理解非常片面。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父母对孩子读写的支持将显著影响孩子的读写能力。针对家庭的实际状况,笔者会对家长提出建议,让家长适当购买孩子所需的课外书(新课程必读书目里推荐的),满足孩子课外阅读的需求,同时,为孩子订阅杂志或报刊等;要求家长尽量给孩子创设舒适的、安静的读书环境;建议家长有空都带孩子去书店逛逛,多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表达各自的观点;建议家长坚持每天陪孩子阅读半小时。学校与家庭这样共同协作,将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阅读氛围。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会逐渐养成。
随着国家对全民阅读越来越重视,中央电视台陆续推出了《子午书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栏目,一些地方台也于此作了很好的引领。这些媒体从正面推动了全民阅读。再加上由老百姓喜欢的主持人主持,此类节目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因此,笔者也推荐家长和孩子坐在一起,看看这些节目。他们不仅能收获很多知识,而且培养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打好这套组合拳,让他们各自发挥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