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红
(南宁市虹桥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0)
语文是一门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基础性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智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做为中心,不断探究语文的教,并将对教的思考应用于实践,在教中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生本课堂的构建。
新课改背景下,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学习主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由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其在主动探究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1]。在这里要围绕学生需求,突出“教”,采取翻转课堂辅助教学,教师可围绕教学重难点提前录制好10分钟的讲课内容,供学生进行预习、课后复习,由于是对教学内容的精炼且突出重难点,学生可随时观看,以快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如,在《寻隐者不遇》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准备相关动画视频,并设计相关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教学文本的意义及主题内涵有了深入理解,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教学中会基于自己的认知,表达见解与质疑,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在于做,要在实践中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师需要通过在做中学,采用竞争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语文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并在实践中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应用。如在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可先为学生逐句逐字讲解全诗的意义及其艺术表现手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神奇想象和浪漫主义情怀,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在此基础上,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进行古诗的背诵、默写与深入理解,再以两组为单位展开背诵、默写及阐述全诗意义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做中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教、学生机械性背诵的方式,没有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思维和探究意识,不利于学生思考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大胆质疑,并在答疑释惑中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掌握全文词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作者为什么要将“爬山虎的脚”作为文章的题目,为什么课文中的爬山虎和我们生活中的不一样等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反复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并就自己的思考展开相互交流,在讨论中完成答疑释惑,不断深化学生的思考力。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易分散注意力、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鼓励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类型,给予相应的教学、激发方式,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于内向型学生,可以多为其提供发言的机会,在问题设计上以体现基本知识点为主,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回答出来,以提高其发言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对于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有助于推动其深入思考、创新思维的问题,并鼓励其拓展思路,表达新的见解,不断增强其探究积极性和内在动力等。通过这种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中做,通过调动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随练的方式,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进行以巩固教学知识点为主的随堂练习,对于练习完成质量,教师可及时进行点评并批改,使学生享受到在学中做的快乐。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核心的思维,根据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学生需求以学促做激发其思维活力,根据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促进语文生本课堂的有效构建。实现教、学、做的三者合一,能够打造满足学生能力提升要求的高效语文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做能力,这样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主动性的目的,可促进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