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弘扬了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提升了人们的价值水准,培育出了一种新的公共精神。社区志愿者为社区的工作贡献了很多精力,那么在社区中,怎么挖掘志愿者更多的无限潜力?本文将对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的“五环”工作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五环”工作法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实践舞台,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应摆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的突出位置。如何发挥社区志愿者的主力军作用,尝试提出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的“五环”,即引导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自治、搭建志愿服务站互通平台、骨干志愿者培养、培训并优化志愿者队伍、构建志愿者激励机制。这“五环”环环相扣,影响整个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
一、引导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自治
社区志愿服务是当代志愿服务的一种重要类型,是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进步,资源贡献时间和才智、且不图报酬的行为。科学、全面地评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是正确认识其地位作用的重要前提。对于社区来说,我们需要的志愿者不仅要具备“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精神,更要有责任感、毅力和有专长。引导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注重营造参与感和善于把主动权移交给志愿者。其中,营造参与感可表现为在进行社区社工组织的志愿活动时,社工邀请志愿者参与后,将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告知给志愿者,并分配任务交给志愿者,能够让志愿者在活动中有充足的参与感,这是志愿者参与社区自治的第一个过程。把主动权移交给志愿者可表现为引导志愿者自发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开展中,社工将活动的主动权慢慢移交给志愿者,在活动中添加志愿者自己的想法。社工退居二线,并在活动中给予志愿者支持和帮助,做好志愿者服务的后勤工作。针对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反馈,让志愿者通过小组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协商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避免影响后期志愿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总结和学习过程中提高志愿者个人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志愿者成为社区自治的积极推动力量。
二、搭建志愿服务站互通平台
志愿服务是政府、民间组织之外重要的社会治理力量。街道是服务站的主管,社会组织是服务站的主导,社区和志愿者组织是服务站的主体,充分保证了志愿服务站这个互通平台的方向性、专业性和积极性。街道是主管,保证互通平台的方向性。街道政府是志愿服务站的管理者,对志愿服务站的管理等具有决定权。社區服务机构与街道通过项目合同,制定服务站年度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绩效考核方法等,保证志愿服务站的方向和工作任务的完成;社会组织是主导,保证互通平台的专业性。社会组织拥有专业社工人才,掌握志愿服务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能够保证志愿服务的专业性,通过“督导+社工+实习生”的工作模式,保证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有积极性、有热情,有想法,社区有需求,但这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和对接的平台。志愿服务站刚好解决这个问题,提供需求方和提供方之间的对接平台,促进志愿服务有组织、有规模、有方向地发展。
三、骨干志愿者培养
骨干志愿者是一个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灵魂人物和核心人物,社区自组织的孵化和培育除了社区和社工的推动,其骨干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骨干志愿者需重视大局意识的培养,把握志愿服务对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的成长向,整合志愿服务队的人力资源,明确志愿服务的重点对象和服务范围,引导骨干志愿者们进行思考讨论。志愿者服务组织在成立之初便会涌现出一到几个能力特别突出、组织管理特别优秀的人才,这时要 “抓骨干”。大多数中老年组织的骨干都是退休前在各自行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校长、高级教师、公司/工厂管理人员等,他们在管理、组织等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现在依旧可以运用到带领社会组织中,而组织中的其他人也非常愿意被他们带领,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同时对骨干进行能力培养,目的在于促进其公益意识的转变、组织的规范化发展等,使他们在带动居民方面更加专业。
四、培训并优化志愿者队伍
社区志愿者整体素质对于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为了健全志愿者工作管理和队伍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组织要尽多为志愿者提供有益的培训或讲座。培训内容可包括志愿者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志愿服务的内容、志愿服务的规范等相关知识[1]。资深志愿者可就曾参与的服务情况与新加入的志愿者们做经验分享,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道德引领作用,欢迎更多的志愿者能够早日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开启社区志愿者们更加饱满的服务热情。社区组织者可根据不同的目标,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展现志愿者服务培训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化。
五、构建志愿者激励机制
志愿者激励机制可促使每一个志愿者努力去实现组织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带来满足个人的需要。许多志愿者最想得到的回馈是精神上的肯定,最希望得知被服务者的评价如何,探索建立一套“志愿者消息反馈机制”,可从细微处做足人文关怀,加大精神激励举措,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服务成效[2];现有的“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表彰激励机制还存在完善的空间,尝试建立一套关于志愿服务的兑换激励机制,设定包括购票、看病、乘车等多方面的奖励办法。这些激励方法有助于形成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性化志愿服务管理文化,让服务成为良好社会风气。
社区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志愿者服务是这个主题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运动的过程,不进则退,永不休止。在运动过程中,社区志愿者工作又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调整、适应、完善的过程。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水平的五个环节相辅相成,必须把志愿者服务工作落实到社区制度方方面面,推动社区志愿者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参考文献:
[1]张金亮.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及奖励策略探讨[J].《青年时代》,2019,(18)
[2]焦敏龙.多位政协委员建议完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N].中国青年报,2020-01-15.
作者简介:刘艳(2000.07—).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 新闻学专业 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