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毕业生就业初究

2020-01-07 00:45王莉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外贸国际贸易毕业生

王莉

摘要:本论题是研究者从自身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对某院校5届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持续跟踪访问的汇总信息,结合对该校2017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者发现此类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历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比率较低,与当前国际贸易人员缺口很大的现状形成一对矛盾。通过本论文研究,研究者试图从学校培养学生技能取证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同时,也为存在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此类高职院校提供一些现实的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外贸人才缺口;技能证书

导言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已从改革开放前只占世界贸易量的0.5%发展到今天的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因此,国际贸易从业人员是外贸行业中领军人物。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是我国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需要大量的优秀外贸从业人员,一方面是高职国际贸易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对口的工作比例非常低。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市场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随着上海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成功,我国经济的外向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的外贸事业将更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贸经营权已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现在的登记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由改革开放前的17家发展到今天已达3万多家。这中间有外贸专业公司,自营进出口的生产企业,科技企业,还包括几乎所有的中外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还有为数不多但发展势头迅猛增长的民营外贸公司,外贸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因此,外贸人才十分抢手,在人才市场上,注明“持有国家外销员证书者优先录用”的广告也很能说明问题。

目前我国的国际经贸人才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在业务上、素质上符合国际贸易人才条件的人数不多。据研究者跟踪调查,在某高职院校已经毕业的450名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不到2%。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不具备从事相关工作的资格,例如:单证员、外运代理等工作。

由于经济改革初期社会上需要的经贸人才急速增长,使得该类人才非常吃香,于是许多高校基本都开设了经贸专业,在几年的时间内造成了功过于求,再加上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的增长放慢等原因,经贸专业火爆的景象已经时过境迁,但是随着中国加入WTO,一些中美、日本等地区有较多的知名零售业巨头进入我国,给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提供了机会。据有关专家保守估计,即使仍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五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是现在外贸企业数量的两倍,仅按每家新增企业需要十位外贸专才计算就需要180万人,而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五年内也只能培养出65万名该行业人才,尚有一百万人才的大缺口。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市场呈现失衡状态。

2.应对我国外贸就业市场失衡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高职国际贸易市场现状的分析,由于造成该就业市场失衡的因素较多,这里仅从技能取证方面给出建议。

2.1从高职院校的技能取证培养角度应对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它的发展加大了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要求而迅速建立,目前我国共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并且大多作为重点学科或专业来建设。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学校的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这里着重谈一下学校培养学生专业取证的问题。

国际贸易专业技能取证的职业标准开发相对完善,发证规范,主要有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的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员;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外贸跟单员;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外贸业务员;商务部中国国际货代协会的货运代理;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的国际商务英语(BEC)等。学生毕业时手中含金量较高的国际贸易职业证书缺乏,在就业竞争和岗位竞争中处于落后局面。高职院校必须通过明确技能取证途径,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外贸企业提供合格的一线业务人才。

2.2从学生个体能力拓展角度应对

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较大的岗位主要有业务员、跟单员和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学生要根据需求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外贸企业对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进出口业务能力、外语语言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与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认真进行实习实训、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2.3建立符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

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人才所需的基本知识归结在五个模块中。模块一是思想品德人文模塊。主要构建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协作能力框架及良好的人文知识、身心素质体系。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文体活动、名人讲座等辅助教育形式,来提高该模块教学效果。模块二是英语模块。主要构建英语阅读与翻译本专业资料能力框架,以使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对英语的需求。模块三是计算机应用模块。主要形成完整的计算机原理、应用、操作体系,组成计算机应用工作平台。模块四是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形成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体系,构建专业技能所必须的国际贸易理论平台,培养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学会自我提高与完善。这部分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对有些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形成新的课程。模块五是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模块。主要构建本专业所需进口、出口全部流程、各个流程中的具体环节操作,这个模块是本专业的最重要课程,是本专业核心课程。

基于以上分析,再加上近2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即将毕业的本专业学生对就业表现出担忧和信心不足。如果对此现状不思考对策,将会进一步加大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导致外贸企业、高职院校、学生个人及家庭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简言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不畅会直接影响该专业的招生;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学生本人前途及其家庭命运的“民生”大事;外贸企业人才缺口大会影响到企业效益,进而制约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与全球同行竞争、制约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猜你喜欢
外贸国际贸易毕业生
商务书屋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年底前我国将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国口岸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