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摘要:自主学习指的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然而,在小学阶段,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从课堂中,从教师那里被动学习,没有较强的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够更好地突出新课改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深刻内涵,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我,更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同时也会大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堂教学
2001年新课程改革标准颁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新课改来看,自主性学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使自主性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用,小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开展自主性学习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自主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推行自主性学习,不断改革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推动课程的改革十分有利,有利于推动我国课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遗憾的是,在小学阶段里,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从课堂中、从教师那里被动学习,没有较强的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不够突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接触的新事物不多,受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缺乏好奇心和探索新事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而他们更难在学习中做到主动去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能够更好地突出新课改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深刻内涵,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我,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性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寄宿制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安排,农村寄宿生离开家中的父母,转而进入学校中进行独立的生活、独立的学习。他们年龄还小,不够成熟,因此缺乏时间管理意识,未养成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未掌握稳定而有特色的学习策略以及多种有效的复习策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一)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
自主性学习作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当中的重要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不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全盘接受为主,而是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辅助指导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年龄尚小,自制能力不强,没有明确清晰的学习意识,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缺乏合理的时间安排,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他们是被老师关心着的。
(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
调查显示,能主动预习第二天新课内容的学生占比并不高。学生课前不主动预习书本知识,导致他们并不清楚第二天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更具有盲目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好。大多数的学生具有以下的特点:学生不懂得在上课的时候认真记笔记、记重点词语,不懂在书上圈圈画画写写;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课后复习与课后作业之间的关系,仅仅在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有的学生存在在自习中不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在作业很多的情况下不知如何合理安排以提高学习效率,在作业少的情况下又无所事事;还有部分同学缺乏问题意识,他们对知识全盘接受,却很少质疑,对自己是否真正理解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三)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自主学习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具有支配、控制权利的条件下,主动学习、寻求发展的活动。”小学生常用的自主学习方式有自学、讨论、实验、操作、实践、评价等。通过自主性学习,学生不仅仅能掌握关于学习的方法策略,更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也会有一定的规划,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完成更多的任务,同时学生对自己也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己确定好学习的目标与任务,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评价。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学习意识
在所观察的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中,学生进入学校后,会出现不合群、不能快速融入集体生活、缺乏时间规划、自理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在上课学习时,不能够有效地跟着教师的进度走,缺乏记重点笔记、记关键词、在书本上圈圈点点画画的学习习惯。在自习课上学生存在缺乏学习的计划性,没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缺乏有效的学习动机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作业完成不及时或质量不高。
(二)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然而在一些课堂教学推行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发言等自主性合作式的学习时,也很容易发现在这种学习情境下,教师没有协调好教師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同时也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存在学习困难大、学习效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活动,却没有进行课堂总结,学生学习的知识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
(三)教师忽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习惯于从课堂中、从教师那里被动学习,没有养成较强的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习惯。因此,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不够突出。而且,许多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只为了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却没有注意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过分强调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三、结语
俗话说:“教无定法。”对于自主性学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学者们关于自主学习的不同见解,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笔珍贵的教学资源。本文是关于自主性学习的一些看法,由于个人理论知识还比较匮乏,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如何更好地将自主性学习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一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