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红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库伯提出了著名的“体验学习圈”概念,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活动或环境,让学习者通过个人在实际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们阅读的信息和听取的信息能回忆起来的概率分别在10%和20%左右,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回忆起来的概率高达90%,强调幼儿情感体验的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几年,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由此可见,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环境,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基于此,上海市嘉定区小蜜蜂幼儿园在幼儿学习方式上进行了尝试,构建了社会体验特色课程体系。社会体验活动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幼儿走进社会,进入各类公共场所学习。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可以运用的空间,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获得体验,对体验进行反思,将体验转换为概念,并反过来成为新的体验向导,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
从幼儿经验和兴趣出发,挖掘活动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活动,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开展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通过谈话法或者调查法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挖掘适合的社会体验活动内容。
开展“在秋天里”主题活动时,我们首先通过谈话法了解幼儿对秋天的认知,发现幼儿对秋天的植物有所了解,但只是停留在表面,他们想了解更多植物在秋天的特点和生长规律。于是我们选择了植被丰富、植物特征明显的顾村公园作为本次社会体验的地点。
确定活动地点后,各班教师再次组织幼儿开展了简单的谈话活动,汇总幼儿的兴趣、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据此确定了该体验活动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并制定出简洁明了、便于幼儿记录的记录表。同时,幼儿也可以尝试自己设计记录表。
在开放的空间内,自由探索与发现
布鲁纳认为,在教学进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能够独立学习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种由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奥秘及内在规律的学习方法,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在社会体验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给幼儿创设了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体验、探究、发现。
关键词1:开放的空间与时间
在“秋韵之旅——参观顾村公园”活动中,涵涵飞快地奔了过去,捡起掉在草地上的一片叶子,高兴地说道:“我找了一片树叶。”浩浩过来说:“我也找到了。”他们两个兴奋地讨论着自己找到的叶子。突然,涵涵问道:“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浩浩回答道:“是虫子咬下来的吧。”说完,他们开始在树上寻找小虫子。
幼儿置身植物丰富的公园里,可探索的内容十分多元,可以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究,也可以自主地分配探究时间。“社会体验”背景下的活动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内的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和一日活动,而是让幼儿走出幼儿园,进入社会。
在“社会体验”这个新的学习方式下开展活动,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时间,幼儿在开放的空间里,学习的兴趣更高,学习过程中更积极主动。
关键词2:开放的学习形式
文文和添添对地上的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开始捡起了树叶。“我这两片树叶的形状不一样!”添添说。文文马上说:“我这两片树叶的颜色也不一样啊!”在旁边探究顾村公园内特别植物的岑岑,听到他们的话后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她走到老师身边问:“为什么这几片树叶的颜色不一样,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绿色?不是只有黄色的树叶才会掉下来吗?为什么绿色的树叶也掉下来了呢?”岑岑的话引起了添添和文文的兴趣,他们也跑过来一起观察。
三个幼儿组合成探究小组,开始他们的探究之旅。他们发现绿色的叶子之所以会落下来,是因为它们被小虫子咬坏了。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查找了相关资料,了解到树叶的颜色本身就不一样,比如枫树的叶子到了秋天就会变红,飘落下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这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来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探索,促使幼儿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社会体验”背景下的活动,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同伴进行探索、讨论、发现,进一步寻找答案。在活动开始之前,兴趣点相同的幼儿自由组成小组开始探究,在活动中,幼儿可以随时调整自己探究的内容。
关键词3:开放的教育形式
小郡和依依是同一组的,他们一路上都在观察公园里的植物。起初是走马观花式的,当走过一条弯曲的小路时,大家闻到了一股香味。小郡和依依一下子就被这股香味吸引了:“好香啊!”“是什么东西那么香?”随同的小郡妈妈说了一句:“你们可以去找一找哪里来的香味,看谁先找到!”于是,两人就开始积极地寻找,发现路边有花,便会停下来看一看、闻一闻。最后,他们在桂花树下停了下来,为找到了香味的来源而高兴不已。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幼儿们提出了各自的问题。依依说:“桂花为什么这么小?它跟其他花都不一样。”小郡说:“桂花为什么会这么香?”在家长的引导下,幼儿们将自己的发现与问题记录了下来。
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成年人不再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充分尊重幼儿的体验,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間。同时幼儿可以用喜欢或者擅长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如记录表、绘画、照片、录像等方式。
在分享交流中,生成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分享交流帮助幼儿梳理、再现体验活动的内容,在问题碰撞中生成新的学习内容。
笑笑在活动结束后问道:“为什么树叶会掉下来?”泽瑞马上举手说道:“一定是小朋友不乖,摇树,把树叶都摇下来了。”教师问:“破坏环境是不对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楠楠说:“可能是长颈鹿要吃树叶,把树叶都弄下来了。”“有的小动物把树叶当作食物。”岑岑说:“秋天到了,风很大,就把树叶都吹下来了。”“对,那春天和夏天的大风为什么没有把树叶都吹下来呢?”小程说:“树上的叶子都枯萎了,所以才会掉下来。”教师在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树叶没有了水,就会枯萎,小朋友们可以去观察一下,掉下来的树叶是不是大部分都枯萎了。也有一些树叶落下来是有别的原因的,你们可以继续去探索一下。”
这样,一场关于落叶的探究又开始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幼儿们发现:绿色的叶子掉下来有很多原因:可能是大风吹掉的,环卫工人修剪掉的,下雨的时候大雨打落的等。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形成概念的。而在集体活动中,实践和体验是活动开展的基础,缺少任何一项都会使幼儿“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真实的世界让幼儿感兴趣,这样一个真实的经历和体验空间让幼儿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经过社会体验式学习,幼儿在家长的配合和教师的支持下,自主地查阅、收集资料。而在体验过程中,幼儿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自主发现、自由探索、寻求答案。这样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幼儿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变得更加敏锐,能够随时发现周围事物的特征、变化等;问题意识明显增强,在活动中喜欢追根问底;敢于质疑自己的经验,并展开探究来获得新经验。同时,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对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愿意主动地探究知识,寻找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方法, 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小蜜蜂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