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点餐,宋朝人很硬刚

2020-01-07 08:12李开周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韩世忠正餐士大夫

李开周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即将入法,各地针对宴会、聚餐等出现的铺张浪费现象纷纷出招。继武汉、重庆、株洲等地的餐饮协会倡议实行“N-1”點餐模式后,辽宁省餐饮行业协会更是倡议实行“N-2”点餐。诸如此类提法,显然不是要强制大家生搬硬套去执行,而是倡导节俭点餐的风气。事实上,类似的“吃法”,在历史上也不乏美谈。

宋朝皇帝饮食俭省

在很多人心目中,历史上,要说在吃喝方面最铺张浪费的,非达官显贵莫属。这样的情形固然不少见,但至少在宋朝,皇帝吃饭就并不见得有多浪费。

南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记载,宋宁宗中年节食惜福,每次喝酒不超过三杯,下酒菜不超过五道。为了提醒自己健康饮食,宋宁宗还做了两块小屏风,一块写着“少饮酒,怕吐”,一块写着“少食生冷,怕痛”。宋宁宗在宫里散步,两个小太监背着这两块小屏风走在前面,时时刻刻给宋宁宗做提醒。

宋高宗晚年做太上皇,别的方面奢华,饮食上还是很俭省的。南宋笔记《清波杂志》写过他晚年的饮食习惯:“早晚食只面饭、炊饼、煎肉而已。”早上和晚上两顿正餐(宋朝人认为午饭不是正餐),主食是面饭和馒头(炊饼就是馒头),菜只有一道煎肉。

士大夫聚餐很“抠”

有皇帝做表率,宋朝的士大夫们吃饭也大多提倡俭省,极少有人铺张浪费。苏东坡说过:“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苏轼文集》卷134《节饮食说》)意思是说,早上和晚上两顿正餐,只喝一杯酒,只吃一盘肉;如有贵客到访,最多增加到三杯酒和三盘肉,只能比这少,不能比这多。

当年司马光在洛阳闲居,经常请富弼、文彦博等退休官员聚餐,每次“菜肴不得过五样”(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这种聚会被司马光称为“真率会”,真率就是率真,不客套,不虚荣,不打肿脸充胖子。参加聚会的人有多少呢?宋代文献有不同记载,有的说十三人,有的说十一人。不管怎样,十几个人点五个菜,绝对比今人提倡的“N-1”还要硬刚。此外,诗人陆游写过一个士大夫,名叫谢昌国,不论请谁吃饭,都只上一道菜。

吃菜不喝酒,喝酒不吃菜

北宋大臣钱明逸更加俭省。钱明逸是吴越国王钱镠的后代,当过欧阳修的上司,担任过开封知府,替皇帝起草过诏书,他请客吃饭,必定先问一句:“是吃酒,还是宴席?”(张舜民《画墁录》)客人如果说吃宴席,那就俩菜,一荤一素,主食管饱。如果说喝酒,那就没菜,“酒数斗,瓷盏一只,青盐数粒”。在几斗酒旁边放一个瓷杯,瓷杯里放几颗大盐粒子。钱明逸认为,喝酒就是喝酒,用不着吃菜。那为啥要放盐粒子呢?为的是喝完酒漱口,盐能清新口气,免得酒气熏人。

说到喝酒不吃菜,南宋大将韩世忠跟钱明逸的习惯一模一样。《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写有韩世忠邀请帐下军官喝酒的轶事:每人发一瓶酒,各喝各的,都不许吃菜。有个军官觉得干喝酒没味儿,偷偷从怀里摸出一个青萝卜,刚啃了一口,就被韩世忠发现,然后被狠狠地教训一顿。现在西方人喝酒,一般也不要菜,颇有大宋朝钱明逸、韩世忠这一文一武两位先贤的遗风。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韩世忠正餐士大夫
宋韵
——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兵王韩世忠(五)
兵王韩世忠(四)
明代士大夫的法律修养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印度人不爱正餐好零食
更 正 启 事
韩世忠为何没有被秦桧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