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0-01-07 08:07潘早云
唯实 2020年12期
关键词:镇江市中医药基层

潘早云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中西并重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指明了道路。近年来,镇江市中医药事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做出重要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中医药事业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药品研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分析研判,中医药服务有基础有特色有成效

近年来,镇江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系列指示精神,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健康镇江”建设总目标,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通过中医药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中医药服务的有效供给,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多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全市中医药服务基础不断夯实。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列入镇江市政府“十件实事、百项工作”。近年来,通过加强中医医院环境建设和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药科室标准化建设,镇江市中医药服务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特色亮点,涌现出一批国家和市级重点专科、学科和省级示范中医科、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截至2019年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占比提升到24.1%,同比增长23.5%,在维护群众健康、建设“健康镇江”等方面发挥了中医药的独特作用。

全市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江市拥有三级中医医院3家、二级中医医院3家,所辖地区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服务水平,拥有中医全科医师164人,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中医全科医师数达0.5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中医科、中药房。全市建成国家级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2个、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建设单位8个、省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单位5个。2019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人次数已占全部诊疗人次数的22.56%。

全市中医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镇江市着力打造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成率已达95%,今年年底实现全覆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中医阁”190个,“中医药就在你身边”品牌影响力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明显增强。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镇江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快速组成中医药专家组,积极研发中医药预防方剂,全程参与12名确诊患者病案讨论,科学制定救治方案,开具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等3种处方,进行省、市级中医专家集体会诊6次,“抗病毒、呼吸支持、‘中医药+心理干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中医药力量。

查找短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镇江市中医药服务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客观地讲,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突出表现为四个“不到位”。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到位。中医药服务总量和比例还有欠缺,发展不充分、不均衡情况依然存在。比如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不足,实际开放床位距离群众就医需求还有差距;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种类、方法不多,中草药处方和非药物中医疗法开展比例尚有差距,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不够;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发挥不够突出。

中医药扶持政策不到位。中医药医保支付倾斜政策不足,吸引力不强,一些治未病、疾病康复、养生等中医药项目尚未全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结算还没有完全建立,部分非药物的中医治疗项目(针灸、推拿等)价格还不尽合理。

中医药人才配套不到位。全市中医药人员数量依然不足、年龄普遍偏大,尤其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工作者年龄结构老化严重、专业素养出现断档,再加上中医药人员招录难、留住难问题依然突出,基层中医药人员队伍呈现加速萎缩趋势。

中医药投入保障不到位。对中医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方面的财政投入不足,部分中医医疗设备设施老化陈旧,常用中医药技术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当前中医药发展壮大的需求,迫切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当前状况。

守正创新,凝聚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不仅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优势在疫情防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今后工作中,镇江市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健全中医医疗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大作用。不断推进中医“治未病”工程。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核心作用,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综合服务区,通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建设,推动基层中医藥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不断推进中医信息化建设。以绩效考核为契机,推进“互联网+中医药”建设,将中医药服务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推动中医药不断走向现代化、信息化。加快推进基层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全覆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中的优势,为实现分级诊疗提供有效助力。不断推进中医医联体建设。充分发挥二级以上中医院龙头作用,积极搭建以中医院为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中医专科联盟,支持由中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技术人才共享共建,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稳步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落实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中医药健康指导。将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基层开发和推广中医药健康个性化服务包,在家庭医生团队配置中医药服务人员,确保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和0—36月儿童等重点人群均可得到中医健康指导。不断推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加强综合性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临床科室设置,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机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中西医协同机制,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充分发挥中西医、中西药协同防治传染病的作用。

大力推进中医药人才建设。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要加快中医药人员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确保中医药工作者比例不断提高、能力不断提升。强化基层人才引进。加强以中医全科为主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免费计划,力争以县(市、区)为单位基层中医药人员比例达到20%。积极推进县级中医药人员编制统筹使用,试行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措施,为进一步吸引人才提供系统政策支持,促进优质中医药人才资源留得住、用得好。强化学术经验传承。积极开展全国和省市级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基层工作站建设工作,通过带教、查房、坐诊等培养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促进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将市级以上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向基层倾斜,完善本地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机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格局。强化中医技术培训。加强对中医药工作者中医经典的再学习、再临床,形成中医经典理论思维模式和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的诊疗模式。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系统培训,提高西医药人员运用中医药诊疗知识及技术方法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技能。

积极打造中医药服务业态。探索中医药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覆盖群众多方面的健康需求。推动中医流派开发。深入挖掘整理“京江中医流派”理论学术、医案典籍,对“江南何氏”“丹阳颜氏”“大港沙氏”等本市传统中医流派开展系列研究,努力形成镇江市中医流派传承体系。对中医药历史人物、名老中医临床医案、学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形成具有镇江地方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建立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活动的常态化机制,有效增强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发展壮大中医产业。创立一批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业,创作中医文化精品,促进中医药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体育演艺等有效融合,培育一批中医、中药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将中医药融入养老事业发展规划,整合中医医疗、康复护理等资源,建设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养老服务机构。推动中医融合发展。挖掘中医药人文元素,将优质中医药服务资源融入旅游服务产业,开发中医药观光、文化体验、特色医疗、养生体验、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新产品,促进中医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持续加大中医药扶持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支持政策,科學研究细化具体措施,保障中医药事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将中医药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调配中医医疗资源,补足基层供给短板,进一步覆盖城乡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水平。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制定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补偿办法,大力支持中医师承教育、文化建设、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中医流派开发等工作。凝聚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强《中医药法》《江苏省中医药条例》宣传,开展“中医药宣传月”活动,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中医药的良好氛围,凝聚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强大合力。将中医院内制剂、治疗性针灸推拿、合规中药饮片等中医诊疗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建立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体现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劳务价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中医院。全面落实《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办法》,对社会资本开办中医诊所的,加快备案准入,努力构建社会办医多元化格局。同时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支持社会力量开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努力培养一批经营规范、服务优质、特色鲜明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作者系镇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高 利

猜你喜欢
镇江市中医药基层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吃虾记
艺林雅苑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