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绍军
吃了一顿海鲜大餐后,你的皮肤却通红一片;本该细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你却不停打喷嚏,鼻子奇痒难耐。天啊,又过敏了!
对于过敏体质人群来说,一旦发现过敏先兆,比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抗过敏药物。但要提醒,抗过敏药物也不可滥用,患者服用抗过敏药物时,应注意以下用药事项。
用药后可能犯困,有些人群要慎用对于过敏人群,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可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慢性过敏性疾病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抗过敏药物主要分两类,最常用的是抗组胺药。虽然抗组胺药已经发展至第三代,但仍有少部分人服用这类药物后會犯困甚至是嗜睡,高空作业、驾驶或操纵机器期间应慎用。
用药不必太“专一”“我去年夏天得了急性荨麻疹,医生给我开了一种药,吃了一段时间就好了。”今年夏天快到了,小李赶紧到药店再次购买这个药品。她觉得,既然有效,那么家里常备几盒很有必要。其实,使用抗过敏药不需要这么“专一”。长期用一种抗过敏药,尤其是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可能会引起药效下降。如果服用抗过敏药后效果不明显,也不能擅自加大药物剂量。此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最好不选用同类或与其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别一见好就自己停药通常,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过敏药(即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但对于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建议先停用一种药物,再逐渐停用全部药物,这样才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临床上,一些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患者之所以病情反反复复,就是因为症状稍微好转就自行停药造成的。
抗过敏药也可能引起过敏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抗过敏药本身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在使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甚至休克,应考虑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建议及时就医。少数人甚至会发生白细胞数目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同时,用药期间还应禁忌辛辣或腥膻食物,避免搔抓皮肤或热水烫洗;服药期间不得同时饮酒或服用镇静催眠药。
当心过量服用抗组胺药物毒性小、安全范围大,但因应用广泛,药物的急性中毒亦可发生,特别是儿童误服后中毒较为常见。服药过量时最常见的症状有嗜睡、头晕、共济失调,2小时内可发生面部潮红、瞳孔扩大等抗胆碱能作用。中枢兴奋作用主要见于儿童,表现为幻觉、中毒性精神病等,最终可导致惊厥。
因此,用抗过敏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服药后仔细观察自己的症状有无变化,一旦发现药物无效甚至症状加重,立刻停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