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美中同舟共济做成标题”(手记)

2020-01-07 05:15
环球时报 2020-01-07
关键词:美中哈佛大学客厅

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知名汉学家和日本问题专家、《邓小平时代》一书的作者傅高义博士的家就坐落在哈佛大学的校园边上。《环球时报》记者来到“傅老”房前时,比约定的专访时间大约早了5分钟。这时我看到一位长者从雪后初霁的校园小道缓步走来,正在犹豫是否抓拍张照片时,老人已走近,并朗声用中文和记者打招呼:“我是傅高义。”老人很健谈,一眼就看出记者是北京人。整个采访一气呵成,傅老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傅高义告诉记者,他中午是在哈佛图书馆度过的。尽管年近九旬,但他上台阶时步履稳健,记者甚至有些跟不上他快捷的步伐。傅老家的客厅洋溢着喜庆的中国红,对此他笑道:“圣诞一过,距离中国的新春佳节就不远了。”在他家的客厅里,不仅洋溢着喜庆的中国红,触目所及还有很多中国元素,如古色古香的花盆、中文书法条幅等。专访中,记者更是强烈地感受到傅高义先生对中文的挚爱,他甚至提议用中文接受专访。只是记者觉得他用母语英文表述观点会更加准确,他才没再坚持。但作为美国知名的“中国通”,傅高义的中文真是流利,甚至带着明显的北京儿化音。

傅高义坐在客厅的中式硬木凳上接受采访时,神采奕奕,侃侃而谈。一步入他家客厅,《环球时报》记者就请傅老坐在沙发上接受专访,但他坚持要坐在硬木凳上,并说:“这是我最喜爱的凳子。”当记者告诉傅老“坐在红布沙发上拍照色彩效果更好”后,他欣然配合,但拍照后又坚持坐回到他的中式硬木凳上:“拍完了?那我要坐回到我的凳子上了。”这个细节让记者感到,傅老真是一位童心未泯的老学者。

结束专访时,傅高义说:“这是我忙碌的一天。”话音未落,门铃声就响起,波士顿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鱼贯而入。2000年,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的傅高义荣休,但他一天也没闲着。荣休那年夏天,他就希望“做一些能有所贡献并能延续的事”。退休近20年,他一直是这样做的。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前,傅老刚从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归来,他说:“从日本回来的第二天,我就进入到工作状态。”

《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中,傅高义再三强调他很喜欢自己对美中关系的表述,即“美中应同舟共济”,他甚至还建议用这句话作为此次专访的标题和结语。▲(温燕)

猜你喜欢
美中哈佛大学客厅
哈佛大学46%是富二代,但决定上限的不是出身
春意客厅
理想
小帮手
看一眼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
Make dumpling
本期导读
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