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其标
(明光市潘村林业工作中心站 安徽明光 239400)
营造林生产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和价值,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可以改善周围生态环境,抑制多种环境问题。在营造林生产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营林技术,排除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因素,确保种植树种的健康、茁壮生长。但是客观而言,目前在营造林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难以达到预期质量水平,需要尽快做出改进。
营造林质量是营造林生产效益的直接决定因素,同时关系着营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推动林业发展,通过提高营造林质量,满足市场主体需求,生产更多优质经济树种。②发挥营造林抑制水土流失的作用,许多地区都出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需要通过提高营造林质量,发挥其土壤保肥、净化水体等方面的作用,控制水土流失恶化趋势。③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条件,营造林是人工绿肺,只有保证营造林生产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对空气、气候条件的改善作用。总而言之,为了更好的发挥营造林的功能作用,需要对营造林生产过程进行不断改进,提高其生产质量水平[1]。
目前在营造林生产过程中,由于部分单位营林技术较为落后,而且作业过程不规范,缺乏对营林生产管理的重视,导致营造林质量水平偏低。其中,营林技术水平不足是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部分林场在前期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林场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的树种不适合林场种植,导致种植后苗木生长缓慢,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在种植前,也未做好苗木检验和整地等前期工作,林场土壤水肥条件较差,不利于苗木生长。再加上种植过程中,对造林方式选择不当、播种和移栽时机不合理、没有做好种植过程中苗木培育工作,导致苗木质量偏低。此外,在病虫害防治工作方面,由于对当地病虫害发生特点不够了解,未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容易因病虫害爆发降低苗木成活率。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目前营造林生产质量偏低,需要尽快对营林生产技术作出改进[2]。
某林场有效造林面积为785.5 亩,主要树种包括大叶香樟、柚子、银杏等,配套饮水工程8160m。该营造林工程质量要求主要根据现行《造林技术规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技术规范制定。在其生产过程中,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逐渐落实领导责任,强化营林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在质量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以ISO9001 质量体系为基本框架,根据营造林工程的具体内容,编制质量计划,在营造林生产的全过程中贯彻执行。此外,该林场在营造林生产过程中,重点对营林技术作出优化和改进。针对以往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从生产质量要求出发,制定了一系列防控计划,对树种选择、苗木检查、林地翻整、栽植管理、后期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采取了优化措施[3]。
优选树种是提高营造林生产质量的首要措施,对于林业发展而言,也需要通过合理制定育种基地建设规划,选育优良品种,提高林木质量。在树种选择过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林场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优先选择适合林场种植条件的本地树种。同时为了提高对环境因素的有效利用率,需要根据林场设计情况,对不同树种进行合理排布。充分考虑山体阴面、阳面光照强度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影响、不同维度山体坡度及土壤类型的影响等。通过加强对这些细节的考虑,可以最大化的提升树种栽植的适宜性,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另外,在优选树种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经济因素以及维护方便性方面的因素,尽可能提高营造林生产的综合效益。
确定合适的树种后,还要做好苗木检查工作。在选择苗木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苗木,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根系是否发达、须根是否足够多、主根是否粗壮、茎秆是否坚硬、枝条是否充分木质化、是否存在病虫害问题。在苗木检查过程中,通过采取精细化控制措施,剔除自身性状较差、携带病原菌、虫卵的苗木,可以确保苗木后期生长质量。因此,在林场苗木管理方面,需要提高对苗木入场检查的重视,制定有效的现场验收检查方法,杜绝劣质苗木入场。在实际检查过程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现场检查过程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检查人员信息,确保质量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
林地翻整工作是改善营造林生长条件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可以通过在栽植前进行林地翻整,使其土壤结构更加疏松,从而提升土壤的通透性,能够改善其保水、透水能力。同时,疏松的土壤结构也有利于利用地温,为苗木根系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在林地翻整过程中,可以去除埋藏在土壤中的虫卵,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还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苗木吸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选择全面整地、局部整地两种方式。其中,全面整地可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对林地进行全面翻整,去除树枝、杂草等物质,保证场地的整洁性。在特殊地形区域,则可以采用局部整体方式,按照条状、块状进行翻整。通过做好林地翻整工作,能够为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合理选择苗木栽植方式,对于苗木生长有重要影响。常用造林方法主要包括播种造林、植树造林和分植造林等。其中播种造林由于操作简单,只需要在翻整好的林地播下种子即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播种造林容易出现幼苗生长发育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为提高营造林质量,需要采取专门的栽植管理措施,改善苗木性状条件,提高苗木成活率。植树造林是先在苗圃中培养幼苗,待幼苗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移栽到林地中。这种方式下培育的幼苗通常具有较强的抗逆性,但在一些山地如果不具备苗圃培育条件,则无法使用。另外一种分植方式是取性状优良的林木枝条等部分,进行扦插栽种,可以保留母株的优良性状,但是操作技术较为复杂。通过结合营造林实际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栽植技术,有利于提高林木质量水平。
在林地后期管理过程中,主要应关注于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在施肥管理方面,应在秋季整地时采用有机肥作为底肥,然后在春季采用化肥进行追肥。在施肥管理过程中,应配合做好除草工作,防止灌木和杂草争夺养分,阻碍林木生长。在灌溉管理方面,应优先选择节水灌溉措施,并根据土壤湿度、降雨量等条件确定林木需水量,对灌溉水量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应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根据往年病虫害发生特点,对病虫害发生时间、规模和类型进行预测,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同时应优先选择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防止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营造林生产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提高营造林生产技术水平,可以为营造林的整体生产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应把握好营造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推广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结合营造林生产的实际条件,采取合适的营林技术,确保苗木的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