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为错",出自《诗·小雅·鹤鸣》,字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后来人们多用来比喻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人或意见。
他山之石自然形状各异、质地不同,可以是砾石,可以是顽石,可以是玉石,当然也可能是化石,每一块都有他的价值。如果将他山之石视为书本,古人云:"开卷有益";如果将其看作是人,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世间万物皆有其独到之处,化石亦然,既能打开认识远古生命世界的大门,又可以开启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人类对于化石好奇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对化石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随着知识的积累,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类对化石从完全好奇,慢慢过渡到了系统的采集和研究。
在很多地方,在很多人的眼中,化石都是稀罕之物,都是珍藏在博物馆中、价值连城的珍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一些地方,化石俯首皆是,人们缺乏的只是认识,只是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早在十九世纪初,生活在英国多塞特郡莱姆·里吉斯镇的玛丽·安宁,出于生活所迫,在十一二岁时就和弟弟一起在海边捡拾化石售卖来维持生计。长久的坚持,让她发现了历史上第一具完整的鱼龙化石,第一个蛇颈龙类化石……,为古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益,同时也点燃了公众对于远古生命的热情。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中国的古生物学的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起点高、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化石的知识也逐渐开始走向普通公众,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化石爱好者。他们虽然背景不同,来自各行各业,来自天南地北,有着不一样的人生轨迹,但都共同拥有一颗热爱化石的心。他们在旷野间或踽踽独行或结伴往来,一切皆为心中所爱,跋山涉水,无惧风雨,一往无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 化石爱好者。
他们通过与化石结缘,活出了多彩的人生。精彩的人生需要分享,平凡的人生更具示范意义。因此,本刊将推出一系列化石爱好者的访谈记,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化石,体会化石的魅力。
在本期中,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江西樟树陈敏老师的脚步,感受一下他对化石的“情有独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