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军
(黄梅县农业农村局,湖北 黄梅 435500)
没有新进技术人才,现有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乡镇农机服务中心“民办非企业”机构性质,农技人员的“社会人”身份带来的后果是,农技人员虽然很优秀,但在基层既不能提拔也不能调动,加上经济收入差,政治前途无望,让大学毕业生对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望而却步,敬而远之。目前在岗技术人才年龄结构偏大,所有在岗人员中40~50岁技术人员占64.1%,50岁以上占35.9%。乡镇基层农机推广人才缺少晋升通道,老人无上进,新人不愿来。农机推广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通过“传帮带”形成良性的人才梯队,才能保证事业的连续性。
在现有农机推广人员队伍中,大部分都是中专生毕业,且年龄偏大,由于多年未新进年轻人员,文化素质存在严重问题,县、乡一级远离大城市,新技术更新换代引进滞后,人员接受新技术应用理念不新、不强,导致实际开展农机推广工作效率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域的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传统农业和农艺技术正在朝着高科技转变,相应的农机技术推广需要跟进时代发展潮流。因此农机推广技术更新,理念更新迫在眉睫。
目前,本县北部山区例如柳林、停前、五祖、独山、杉木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生产中农机化技术含量不高,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覆盖不全、薄弱区域“无机可用、无好机用”以及农机发展与农业重点工作结合不紧密,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截止2018年底,北部山区购买新机具占全县新购新机具的6.5%,购机补贴资金占全县的6%,对于北部山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导致适宜山地机械作业的农机具较少,农业生产机械化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全县北部山区农业生产的需求。虽然整体全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6%,但是覆盖不平衡、不充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农业人才队伍是直接推广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开展农业生产服务的“常规军”,也是最贴近农民、深受农民欢迎的一支人才队伍。一是加快农机推广人才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农技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愿意服务农业、献身农业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加强农机推广人员的管理,出台统一的人、财、物管理办法,在人员管理上有细化的岗位职责、奖勤罚懒和争先创优的激励机制。对基层推广人员进行职称聘任,并按照职称兑现工资待遇;三是加强农机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进一步规范培训机制,多途径地搞好农业人才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对在岗人员政治素养、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加强更新培训;四是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工资、福利及办公、设施、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各项经费足额到位,提高基层农机推广人才队伍待遇,充分调动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基层农业推广人才队伍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农业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通信方式的产生,农机技术推广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农机技术推广在宣传方面很难做到全覆盖,会有很多农机手不了解农机新技术的状况,特别是北部山区农户和年龄偏大的机手,他们接受信息的时间和速度较慢。所以做好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关键在宣传,而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已经被广大农民熟悉的微信平台,及时发布农机新技术的信息,对于农机技术推广十分有利。需要加快推动建设农机技术推广与互联网信息化融合,创建农机推广公众号,让本区域农机手关注平台,及时在公众号平台进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农机惠农政策的公示,方便机手第一时间了解新技术、新机具,进行农机新技术新理念交流,实现农机新技术推广信息化。
研究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和新产品补贴政策,对关键薄弱环节机械予以优先补贴,并且适当提高补贴标准,通过加强绿色高效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重点在北部山区进行适用本区域经济农作物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力度,优先满足山区乡镇补贴资金需求,鼓励将山区特色作物发展急需的创新农机产品优先纳入新产品补贴试点,特别对39个异地搬迁安置点后续发展产业需要的农机产品优先补贴,突出绿色、节能发展,着力推进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当前,黄梅县农机化推广部门开展特色主导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打造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典型样板县,并于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新形势下,黄梅农机推广部门,更要勇当先锋,发挥本地资源特点和农作物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为推动黄梅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