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升翼
(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党校,上海 200435)
政德兴,则政权安。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政德问题都是关系到政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问题。如果执政者的道德素质普遍较高,那么其执政效率自然较高,其自然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其执政地位也自然会更加巩固。“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1]过去一段时间,党员干部的道德缺失问题在党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惩贪污腐败、大力整治“四风”,将党员干部道德建设问题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方面深入推进,极大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历史与实践都表明,只有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在新时代经受住“四种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保持政治定力,使党的执政基础得以牢牢巩固。
政治生态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活之基本样态和总体面貌,集中展现为党员干部在恪守政治信仰、筑牢政治价值观、规范政治活动等方面所形成的良好风尚。党员干部“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2],既是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基本途径。广大党员干部道德过硬,在品行端正、光明磊落、求真务实、虚怀若谷、心怀天下、为民排忧解难等方面表现良好,自然会得到人民的尊重,身边的人也会以其为榜样进行效仿、学习,从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良好的政治生态自然蔚然成风。反之,若某些党员干部道德败坏,则会发生“近墨者黑”效应,从而会把其他党员干部及其家人、朋友等“带坏”,这会给党风、政风乃至社风、民风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党要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就必须锻造一支对党忠诚、为民造福、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中国共产党之“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唯有如此,我们党才是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的党。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在包括道德本领在内的各方面的本领都过硬,我们党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是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之应有之义。在党员干部之“德才”关系上,“德”是高于“才”的,要注重“以德为先”。“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3]“德”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不仅是安身立命之基,更是发展进步之魂。党员干部如果在“德”上不过硬,即使有丰富的学识和很强的能力,也难成大器。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党员干部则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骨干力量。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新时代党员干部“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同时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4]。党员干部的道德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效。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之转型期、“两个一百年”之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收官期以及国内外矛盾之凸显期,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风清正气的党内政治生态,没有求真务实、品德过硬的党员干部,那么国家治理现代化是难以实现的。党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核心,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之效能能否充分显现,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良好道德素养的匹配。可见,新时代不断把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引向深入,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论述精准地概括了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之核心内容。“明大德”,即党员干部要铸牢理想信念和锤炼党性;“守公德”,即党员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私德”,即党员干部要严格约束自己和廉洁齐家。三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主旨和核心,为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对党忠诚,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大德之首。从历史来看,对党忠诚是引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以及创造无数人间奇迹的灯塔。在近百年的历程中,正是由于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铸就新辉煌和新气象。如果没有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大德,我们党不可能从弱小走向壮大、扭逆境成为顺境,更不可能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性飞跃。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其中最本质、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要坚定对党忠诚的信念,始终筑牢信仰之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就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和锤炼党性。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还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以刮骨疗伤之姿态不断地推进自我革命。只有这样,广大党员干部才能保持坚定的理想情怀和高昂的革命精神,我们党才能顺利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保持为民情怀,是党执政兴国之根本。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自觉而笃定地将“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人民立场乃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乃是党的根本执政理念,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乃是党的根本价值追求,带领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乃是党的根本奋斗方向。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勤务员,要自觉将守好“公德”作为基本追求。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而言,守好公德的核心就是要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之价值指针不断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涌现出一大批以人民为中心、无私奉献的优秀党员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道:“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6]新时代党员干部唯有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德”,方能彰显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色,方能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人无私德不能立身,官无私德不能为政。中国历代大政治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强调“为官以德”。那么,如何做到“为官以德”呢?要以“正”为要。“正心”便能“正己”,“正己”方能“正人”。正如孔子所言:“政者,正也。子帅以正, 孰敢不正?” (《论语·颜渊》)实际上,执政者的“私德”问题,从来都不单单是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政权形象和民心向背的大问题。新时代党员干部的“私德”之维,凸显的也是一个“正”字,具体体现的是“清正廉洁”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打过一个形象比喻:“孙悟空把唐僧放在那,用金箍棒划一个圈,妖魔鬼怪就进不来了,自己要给自己划一个圈。”[7]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原则,亦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宝。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提高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必要路径。要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和提高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把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穿透时空的恒久魅力,是党员干部提高道德觉悟和夯实道德根基的有益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发展,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政德淬炼的关键依凭,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同时,要加强党内学习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将新时代政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党内学习教育中,要注重党员干部道德典范的价值,树立道德榜样;要注重道德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要注重道德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错、防微杜渐。此外,要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培养党员干部之主阵地的作用,进行有针对性、多层次的党员干部道德教育培训,让政德成为党员干部的理论自觉和行为自觉。
健全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党员干部道德考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新时代党员干部德道德考评机制构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其一,党员干部的道德考评要从源头抓起。在选拔任用党员干部时,要坚守政治和道德双重高标准,始终把政治品德摆在首位,即“把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是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是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衡量干部的第一标准。”[8]其二,创新党员干部的道德考评方法,突出道德考评重点。一方面,在党员干部的道德考评方法上,要关注党员干部的日常道德表现,采用随机访谈、心理测试、民意调查、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评定,同时还要同定期考核、综合测评等方式相结合,形成最终考核结果,并将之纳入党员干部政德考核档案。另一方面,在党员干部道德的考评内容上,要将“大德”“公德”“私德”都要作为考核内容,并突出政治品德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关注党员干部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的道德表现,以及在“八小时工作”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的道德口碑。其三,对于党员干部道德考评的结果要有效运用。将党员干部道德考评结果作为党员干部培养、奖惩、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此激励党员干部自觉锻造自己的道德素养并扎实工作、积极奋进,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道德水平。
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必须要完善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体系,将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各个方面有机统一,努力形成监督合力,提高党员干部道德监督的全面性、协同性和有效性。其一,要充分发挥党内组织对党员干部道德监督的核心作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将党员干部上下级之间和同级之间的道德监督落实好。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要始终将党纪法规作为党员干部的道德红线,对于党员干部的严重道德问题要依循党规党纪进行严惩以正风肃纪,达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和持续性地涵养党员干部的道德品性之目的。其二,要充分运用大众媒体的“第三只眼”在党员干部道德监督中的作用。要注重发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大众媒体在党员干部道德监督上的积极作用,及时披露和批判党员干部的失德行为,筑牢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防火墙。其三,要让群众成为党员干部道德监督的主体力量。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群众利用互联网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监督,对于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此,要遵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原则,广开言路,搭建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监督的平台,畅通群众对党员干部进行道德监督的渠道,落实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严重道德问题进行专项举报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需要依赖党内法治的有效补充。健全党内法治,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的刚性保障。为此,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其一,建立健全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负面清单体系”。以法治思维推进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将党员干部的道德要求明晰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清单化管理,以制度化方式确认哪些失德行为是党员干部不能触犯的,夯实党员干部的道德意识。其二,强化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法治转化。将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某些要求和内容转化为党的纪律和规矩,将道德层面的某些“软要求”变成制度层面的“硬约束”,发挥党内法治对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促进和牵引作用。其三,强化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的法治配合。对党员干部的失当行为之治理和约束,不能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要及时有效地惩治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心存敬畏之心,为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