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良,余朝晖
(1.湖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
主题检索语言同分类检索语言一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中,分类检索语言的产生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刘歆创制的《七略》文献分类体系;而主题检索语言的产生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奉敕编纂的《太平御览》类书。这两种主要的检索语言,它们在电子计算机没有出现之前,人们更多是使用分类检索语言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和查找;而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后,特别是“748工程”举全国之力编制《汉语主题词表》,才逐步引起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大力加强了对主题检索语言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在中国当代主题检索语言研究领域,曾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主题检索语言理论学家,如:张琪玉、刘湘生、丘峰、侯汉清、汪东波、曹树金等,张琪玉教授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从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重点探索和研究了主题检索语言原理与性能、文献主题标引原理与方法、叙词表分面化改造、语词标识的功能与局限、文献主题结构理论、词素轮排索引编制法、隐含主题、入口词原理等诸多方面问题。为我国当代主题检索语言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并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
张琪玉教授在其专著《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二版)和论文《主题法与词表》以及《中国情报学百科全书》词条《标题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关键词法》中,对主题检索语言的原理、性能、词表编制、存在问题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探索。张琪玉教授认为,主题检索语言又可称之为主题法。它主要包括:标题词型主题检索语言、单元词型主题检索语言、叙词型主题检索语言和关键词型主题检索语言[1]。在他看来,“主题法的原理,就是以自然语言的语词经过规范处理后直接作为文献主题标识,提供从事物名称检索文献的途径……主题法的特点是按事物集中文献,用参照系统等方法间接显示概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事物名称的字顺检索途径……它在显示词间关系时,使用着区分概念间各种关系的逻辑规则;它在构造标引语句时,则使用着概念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它在应用知识分类方面,主要是应用事物分类原理。”[2]
1.标题词型主题检索语言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张琪玉教授在《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二版)“第五章 标题词型主题检索语言”专题研究中,重点研究了“标题法原理”“标题表”和“标题法性能”等三个方面问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将我国对标题词型主题检索语言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1)关于标题法原理研究
标题法,英文名为:System of Subject Headings。它是我国主题检索语言类型中最早出现的,故又称之为传统主题法。因此,张琪玉教授首先对标题法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标题法是用规范化了的自然语言,并以标题词作为文献检索标识,来直接地、精确地表达文献所论及或涉及的事物。”[3]其次,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对标题法构成原理进行了专门探索与研究,并详细阐述和说明了其构成原理,即为:“一是按主题(文献所论及或涉及的事物)集中文献;二是用经过规范化的语词直接标引文献主题;三是用参照系统间接显示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四是用字顺序列直接提供主题检索途径。”[4]第三,张琪玉教授为了加强标题法的检索效率,还重点研究了“标题词的规范”问题,他特别提醒我们要注意其“唯一性”和“定型性”,并详细阐述和诠释了“唯一性”具体要求,即为:“一个概念只用一个标题词表达;一个标题词只表达一个概念;一个标题词只用一种书写形式。”[4]
(2)关于标题表研究
所谓标题表,在张琪玉教授看来,即为标题词表。它是“标题词规范化的工具,是对文献进行标题标引和主题检索的依据。”[4]具体说来,由“主表、副表、编制说明”三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相互印证与说明,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其主要优点表现在:“采用语词标识并采用先组式标引,含义明确,专指度高,检索误差较少,反映细小问题和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容易掌握,按事物集中文献的性能较好。”[3]
(3)关于标题法性能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法”是张琪玉教授创制的情报语言学方法论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它是由其“结构功能分析法”衍生出来的。张琪玉教授在研究标题法性能时,与体系分类法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目的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发现规律与差异,便于人们熟知和掌握这两种语言的检索性能。通过比较研究,张琪玉教授发现:标题法直接性好,比较适合人们从事物出发的检索需求;而体系分类法则系统性好,比较适合人们从学科门类出发的检索需求。标题法灵活性好,标识专指度很高;而体系分类法则灵活性不够好,标识专指度不及标题法。标题法中的标题直观性强,其字顺系统容易掌握,检索速度较快;而体系分类法中的分类号直观性差,其体系分类法等级系统较难掌握,检索速度因人熟悉程度快慢不一。标题法的体系结构,不能“鸟瞰全貌”“触类旁通”;而体系分类法的体系结构则能“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等。张琪玉教授还发现标题法和体系分类法这两种检索语言在很多方面其优缺点正好相反,形成相互补充关系,并且都存在着文献资料“集中与分散”的矛盾问题。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还以问题导入方式,从五个方面重点阐述和诠释了“标题目录、分类目录、分类目录类目索引、分类表类目索引”的选择问题,帮助人们作出正确选择,明白其中事理,掌握其中要领,提高检索效率。如:“标题目录是否可以替代分类目录”“分类目录为什么应当有类目索引”“分类表类目索引是否可以替代标题目录”“标题目录是否可以替代分类目录类目索引”“分类表类目索引是否可以替代分类目录类目索引”[4]。
2.单元词型主题检索语言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张琪玉教授在《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二版)“第六章 单元词型主题检索语言”专题研究中,重点研究了“单元词法原理”“单元词表”和“单元词法性能”等三个方面问题,为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单元词型主题检索语言提供认知和理解。
(1)关于单元词法原理研究
单元词法,英文名为:Uniterm Indexing。它是我国主题检索语言中的类型之一,故又称之为元词法。它源于我国标题法,后被我国叙词法所取代,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原理、方法和性能,非常有利于我们对叙词法探讨与研究。因此,张琪玉教授首先对单元词法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指出:单元词法“是以自然语言并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语词作为标识,来表达文献所论及或涉及的事物。”[5]其次,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对单元词法基本原理进行了专门探索与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任何一个复合概念都可分解为若干单元概念,而每个单元概念一般只需用一个单词来表达。因此,任何一个复杂的文献主题概念,都可用一些单词——单元词的组合或组配来表达。”[3]第三,张琪玉教授为了加强单元词语言的检索效率,还从13个方面阐明和诠释了单元词规范化处理原则,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解决文献资料分散问题。
(2)关于单元词表研究
所谓单元词表,在张琪玉教授看来,主要有简单级和完备级两种类型。简单级单元词表只有一个字顺词表,而完备级单元词表是由一个字顺词表和一个分类词表共同组成。它们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词汇控制,提供规范化的单元词,以保证单元词系统的统一。”[5]他还特别提醒我们,“单元词分类表不包括非单元词,也无参照和注释,只将单元词按学科、专业或问题进行粗略分类”[5],以方便在标引或检索时选取。
(3)关于单元词法性能比较研究
如前所述,张琪玉教授在研究单元词法性能时,与标题法性能、组配分类法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其一,单元词法与标题法性能比较研究。在张琪玉教授看来,单元词法是为了创新和改革标题法检索性能而产生的,其主要创新点就是将标题法中的复杂概念或词组解析为单元概念或单元词,然后进行组配标引和检索[5]。通过比较研究,张琪玉教授发现:单元词法与标题法这两种检索语言最大相同点就是它们在表达概念的能力上大体一致,而对于人们从学科出发的族性检索要求则无能为力;最大不同点就是单元词法中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文献资料“集中与分散”的矛盾问题,而标题法中存在着文献资料“集中与分散”的矛盾问题[5]。其二,单元词法与组配分类法性能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研究,张琪玉教授发现:单元词法与组配分类法这两种检索语言最大相同点就是它们都应用着组配原理,都有较高的标引能力,都能实现多途径检索,都能自由扩大、缩小或改变检索范围;最大不同点就是单元词法缺乏系统性,不能进行族性检索,而组配分类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要求[5]。
3.叙词型主题检索语言研究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张琪玉教授在《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二版)“第七章 叙词型主题检索语言”专题研究中,重点研究了“叙词法原理”“叙词表”和“叙词法性能”等三个方面问题,取得了重要理论创新与突破,将我国对叙词型主题检索语言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1)关于叙词法原理研究
叙词法,英文名为:Descriptor Indexing。它是我国主题检索语言中的类型之一,故又称之为主题词法。它是在保留、吸收、采用、完善标题法、组配分类法、单元词法等多种检索语言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集各法之优点,避各法之不足而形成和创制出来的一种主题检索语言。因此,张琪玉教授首先研究和探讨了叙词法的基本原理,他发现“概念组配”是其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如果要达到较高的检索效率,必须严格遵守概念组配原则,才能保证其优异性能和高度质量,消除检索误差[6]。其次,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对叙词的性质进行了专门探索与研究,他发现叙法的优质特性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即为:“概念性和描述性、可组配性、规范化、语义关联性、动态性、直观性、词汇控制的特点、对计算机检索系统的适应性”[3]。第三,张琪玉教授为了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叙词的组配原理,还从“叙词组配的功能”“叙词组配与叙词表选词的关系”“叙词组配与文献标引的关系”三个方面,对其功能作用、组配方式、适用范围、使用要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和诠释,目的就是要达到理想的检索效率[6]。第四,张琪玉教授为了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和全面掌握“叙词规范化处理”要领,还从“采用自然语言词类的限制、叙词形式的规定、同义词和准同义词的优选、多义词和词义含糊的词等的注释、太专指词的合并”[3]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和诠释,目的就是要提高文献情报的标引和检索效率。
(2)关于叙词表研究
如前所述,由于叙词法采用了多种检索语言的原理与方法,故其叙词表的结构体系相当复杂。在张琪玉教授看来,叙词表是由“叙词字顺表、叙词分类索引、叙词等级索引、叙词轮排索引、叙词双语种对照索引、专有叙词索引、正式叙词索引和款目词索引、叙词关系图等许多部分组成”[3]。其中,“叙词字顺表”被称之为叙词表主表,可以独立存在;“其他部分”则被称之为叙词表辅表,可视具体需要与可能进行编制,不能独立存在。但总体来看,叙词表是由一个主表和若干个辅表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还专门探讨和诠释了叙词表主表编制法和叙词表辅表编制法以及叙词表使用法等诸多方面问题,为我国叙词表编制与创新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3)关于叙词法性能比较研究
如前所述,张琪玉教授在研究叙词法性能时,与单元词法性能、与标题法性能、与组配分类法性能、与体系分类法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其一,叙词法与单元词法性能比较研究。在他看来:这两种检索语言最大相同点就是它们对语词的使用都以规范化的自然语言作为标识,都以语词的组配为其主要特征;最大不同点就是叙词法严格以概念组配为原则,比单元词法具有更好的族性检索功能[6]。其二,叙词法与标题法性能比较研究。在他看来:这两种检索语言最大相同点就是它们对语词的使用都经过严格的规范化并采用多种方法显示词间相互关系;最大不同点就是叙词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从学科、专业出发的课题检索要求,其检索效率高于标题法[6]。其三,叙词法与组配分类法性能比较研究。在他看来:“叙词法与组配分类法两者性能比较接近,叙词法在文献标引上比组配分类法更为专指切题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但在系统性方面则远远不及组配分类法。”[6]其四,叙词法与体系分类法性能比较研究。在他看来:这两种检索语言各有其明显的优点和不足。其中,叙词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对同一项情报实现多途径检索,特性检索功能强大,其最大不足就是叙词法不能够满足人们从学科、专业出发的族性课题检索需求;而体系分类法功能作用强大,其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对图书分类和图书排架的双重需求,特别能够满足人们从学科、专业出发的族性课题检索需求,其最大不足就是体系分类法存在严重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问题。
所谓主题标引,在张琪玉教授看来,主要是指“用语词标识来表达文献主题的操作过程……它包括分析文献主题和用语词标识表达文献主题两个过程。”[7-8]因此,张琪玉教授在《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二版)“第十一章 文献分析与标引问题”、《主题标引的原理与方法》《主题标引过程对主题目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关于主题型手工检索系统标引工作的几点建议》等专著和论文中对主题标引理论与方法进行了专门探讨与研究,阐明了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为我国文献主题标引理论突破和实践突破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1.关于文献主题分析和主题词标引方法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琪玉教授在《主题标引的原理与方法》文章中对文献主题分析和主题词标引方法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深入探讨。在他看来,文献主题分析是主题词标引的前提和基础,它们两者之间互为表里、相互作用,很难截然分开。在文献主题分析方面,张琪玉教授认为关键是要从本质上弄清楚文献主题分析的目的、作用、内容和程序。首先,要明确主题概念,必须具有检索意义;其次,要明确主题的构成因素与层次结构;第三,要明确主题结构的常用概念(如:事物、部分与方面,类称与特称等);第四,要明确典型的主题结构表现形式 ;第五,要明确文献的主题类型(如:单主题文献和多主题文献、单元主题与复合主题、整体主题与局部主题、显见主题与隐含主题、主要主题与次要主题、专业主题与相关主题等);第六,要对文献主题进行分析判断,形成主题概念;第七,要从“文献的情报价值、图书情报机构服务对象和成本效益等角度考虑,控制好文献标引深度,并对文献内容进行取舍”[7-8],确认最终各个主题概念(其技巧又称之为标引方式,文献主题分析最后一步,主要包括整体标引、全面标引、补充标引和重点标引)。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重点阐述和诠释了主题词标引方法的基本原则:“一是要掌握主题标引的特点;二是要选择适当的标引方式;三是要遵守主题词表的规定;四是要遵守主题词的组配规则;五是要遵守主题词串的词序规则”[7-8]。与此同时,张琪玉教授还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对“主题词标引技巧”进行了详细阐述与说明,如:专指词标引;组配标引;上位词标引;靠词标引;增词标引;自由词补充标引;用说明语标引;减意标引;增意标引;分拆标引;双重标引;轮排标引;分组标引等[7-8]。因此,张琪玉教授阐明和诠释的主题标引的理论与方法,深刻透彻,翔实具体,全面地促进、推动和完善了我国主题标引的编制技术与编制方法。
2.关于主题标引对主题目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张琪玉教授运用自己独创的归纳法、演绎法和结构功能分析法的原理与方法,专门探讨和研究了文献主题标引过程对主题目录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影响。在他看来,我们在进行文献主题标引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如:“标引方式的选择,主标题的确定,是否要做轮排或双重标引的决定,当词表中无专指主题词时标引方法的选择,词序的确定和组配符号的使用,参照的设置,是否要使用范畴词”等[9]。而我们在针对这些具体情况实施对文献主题进行标引过程中,将直接影响到主题目录结构和功能。因此,张琪玉教授在《主题标引过程对主题目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文章中,从“主题标引与检索途径、主题标引与文献聚类、主题标引与词串的易理解性、主题标引与款目群的协调性、主题标引与款目群排列的系统性、主题标引与款目冗余、主题标引记录的重要性”[9]等七个方面详细地阐述和说明了文献主题标引过程与主题目录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创造性地发现了影响和制约主题目录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原因以及正确的选择和决策方法,从而为提高和完善我国主题目录结构和功能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3.关于隐含主题标引方法
所谓隐含主题,张琪玉教授认为又可称之为隐性主题。主要是指“文献中未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需要认真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才能找出的主题或主题因素。”[10]在他看来,隐含主题与显见主题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性和相关性。通过研究发现,隐含主题只是显见主题更确切、更充分、更全面的表述,是显见主题的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衍生主题和相关主题,它们两者之间只是相对而言,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或界限,更不是另外一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还重点阐明和诠释了隐含主题标引方法,即为:“一是如果隐含主题只是显见主题更确切、更充分、更全面的表述,直接标引隐含主题;二是如果隐含主题与显见主题只是同一情报内容的两种不同用途,对于综合性图书馆和情报机构而言,隐含主题和显见主题都要标引,对于专业性图书馆而言,则只标引显见主题;三是如果隐含主题是显见主题的上位概念或下位概念,则应根据词表参照系统是否对隐含主题和显见主题已做属分显示以及是否有族性检索和特性检索的需要进行标引(如果词表未做显示,又有族性检索和特性检索的需要,则应予标引;如果词表已做显示,则不予标引);四是如果隐含主题是显见主题的衍生主题,只要隐含主题具有检索意义,就要应予标引;五是如果隐含主题是显见主题的相关主题,则要根据词表中是否已对隐含主题和显见主题做相关关系显示以及文献情报内容对隐含主题参考价值大小”[10]进行标引(如果词表未做相关参照,隐含主题参考价值大,则应予标引;如果词表已做相关参照,隐含主题参考价值一般,则不予标引)。
4.关于自由标引方法
所谓自由标引,张琪玉教授认为,它是“不依据词表,而是在标引人员对文献情报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按照一定规则自拟标引用词来表达文献主题”[11]的一种主题标引法。在张琪玉教授看来,自由标引方法与词表标引方法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自由标引方法更强调标引人员对术语知识、标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自主地用更确切、更专指的措词来直接表达主题概念。”[11]其基本方法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由标引绝不能简单地将文献题名改造为标引用词;二是自由标引措辞不必拘泥于文献作者原有用词;三是“标引人员在进行标引措辞时,不必过多考虑其标引用词的一致性,而应重点考虑其标引用词的确切性、专指性”[11];四是必须制定自由标引规则(如:主题分析、标引要求和措辞禁忌等),确保自由标引质量;五是自由标引不适合手工检索系统,主要用于计算机检索系统,在其检索系统中可配备后控制词表,设置同义、近义词参照和自动换词功能,消除标引分散。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还进一步阐述和诠释了自由标引要点:“尽量用直接性好的词表达文献主题;尽量采用文献作者所用新名词术语直接标引或做双重标引;尽量少用读者想不到的措辞标引;尽量少用‘戴帽’性质的词标引;尽量少用不起作用的堆砌词标引”等[11],其核心要点就是要求“确切、明了、简洁、符合读者检索思路”。除此之外,张琪玉教授还专门研究了“基于自由标引的索引体系和分类体系”[12]“自由标引中标引副标题概念词”问题[13]、“半控制半自由标引”[14]“入口词原理”[15]“后控制词表”[16]等方面问题。他的执着与探寻,为我国自由标引方法的理论探讨和应用研究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末期,张琪玉教授在《汉语检索词词素轮排索引编制法探索》和《字面成族原理与应用》两篇文章中专门研究了汉语检索词词素轮排索引编制法。所谓词素轮排索引,在他看来,就是“将不能处于查检入口位置相同的词素或单词使其字面成族,在查词或检索时能达到‘瞻前顾后’或‘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的一种编制方法[17]。其目的就是解决主题检索语言易用化方面问题,充分发挥词素或单词多向字面成族特征,提高文献主题标引质量与检索速度。
1.关于词素轮排索引编制原则
在张琪玉教授看来,词素轮排索引的主要功用是使词表在查词或检索时易于使用。因此,他特别提醒我们在编制词素轮排索引时,必须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尽可能全面轮排,使检索词能充分地多向字面成族;二是在全面轮排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约篇幅;三是从轮排索引转查主表或词族索引等比较方便;四是轮排索引形式的可读性好;五是索引字顺排列规则比较合理;六是采用多种检字法;七是即使词表中普通检索词和专有检索词是分开排列的,在轮排索引中也应尽可能混合排列;八是力求扩大轮排索引功能,使之与入口词表结合”[18]。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还重点阐述和说明了词素轮排索引的主要轮排方式,即为:题外关键词式、题内关键词式和倒置标题式。他的独特认知和理论探索,不仅为我国成功编制词素轮排索引指明了方向,而且还开辟了新路。
2.关于词素轮排索引特殊编制方法
在张琪玉教授看来,我们在实施词素轮排索引编制过程中,除了遵循其编制原则外,还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编制方法,使其功能结构更佳优化、查词和检索更加容易。具体说来,张琪玉教授认为必须遵循下列特殊编制方法:“一是为节约轮排索引篇幅,可采用‘多级轮排法’;二是为扩大字面成族,可在轮排索引中插入‘同义词素指示’和‘近义词素指示’;三是对于有些检索词 ,为使其能字面成族,轮排时可添字;四是为便于从轮排索引转向字顺表、词族表等,必须对原词在词表中的位置进行编号(其顺序为‘词表某一部分代号+页码+栏码’);五是轮排索引版式必须很好设计,词素最好用黑体,以示醒目”[18]等多种特殊编制方法。他的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取得了重要理论性研究成就,为我国主题检索语言易用化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3.关于词素轮排索引编制步骤
在张琪玉教授看来,词素轮排索引必须用计算机进行编制。首先,要拟定编制规则,准备好计算机软件;其次,要将词表中全部词输入计算机进行位置编号;第三,要由计算机进行逐字轮排;第四,要由人工进行逐条检查;第五,要采用“多级轮排法”;第六,要对款目进行修改、调整;第七,要按设计排版格式进行印刷[18]。张琪玉教授阐述和诠释的词素轮排索引编制步骤,深刻透彻、翔实具体,极大地促进和完善了我国词素轮排索引的编制技术与编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所谓入口词,又可称之为“非标引-检索用词”。在张琪玉教授看来,它是“词表收录,但只能作为查词入口以引向正式词,而不能直接用于标引和检索的词。”[15]他还特别强调:入口词与正式词之间是“等同”关系,它们两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达方式是以“用”或“代”来处理。入口词既可以是单词,也可以是词组,必要时还可以带说明语、限定词或注释,它是我国主题检索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应用于标题法、单元词法和叙词法等。在此基础上,张琪玉教授还专门阐述和诠释了“入口词”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可以使标引和检索人员容易找到正式词;二是可以使标引和检索人员容易找准、找对所需要的词;三是可以降低要求,减轻标引和检索人员智力性努力;四是可以降低标引和检索的费用;五是可以极大提高检索效率(检全率和检准率)[15]。与此同时,张琪玉教授还从六个方面重点阐述和说明了“入口词”收录的基本原则及其选择决策要领,并在宏观层面,阐明和诠释了“入口词”收录的核心原则:一是对于常用入口词应当多收,否则少收;二是对于“主表”收入口词要严,而对于“入口词表”则要宽;三是对于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否定词的入口词要全部收入“主表”,而不要收入“入口词表”;四是对于专指词的入口词要在“主表”中少收,而要在“入口词表”中多收[15]。他的理论探索、独特认知及其应用研究,不仅促进和完善了我国“入口词表”的编制技术与编制方法,而且还开辟了我国主题检索语言研究新的领域,将我国对“入口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以上笔者从主题检索语言理论与方法、主题标引理论与方法、词素轮排索引编制法和入口词理论等四个方面对张琪玉教授在主题检索语言方面所取得的理论贡献和学术成就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从其探讨与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首先,张琪玉教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视野,并以提高检索效率为其终极目标,重点研究了标题法、单元词法和敘词法等主题词型的原理、词表编制以及性能比较等诸多方面问题,帮助人们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科学认知和理解它们的本质特性以及内在规律性,引导人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其功能结构特点以及改进创新的途径与方法;其次,张琪玉教授还以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创造性地研究和探讨了主题词标引方式方法与技巧、隐含主题标引方式方法与技巧以及自由标引方式方法与技巧等,全面地促进、推动和完善了我国主题标引的编制技术与编制方法,并为我国文献主题标引理论与实践突破以及主题词表类工具书编制等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第三,张琪玉教授是一个智慧型专家学者,具有超强的学术功底、敏锐的观察力和学术创造力,特别善于结合实际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主题检索语言易用化方面问题,充分发挥词素或单词多向字面成族特征,提高文献主题标引质量与检索速度,创造性地阐述和诠释了词素轮排索引编制原则、特殊编制方法以及其编制步骤等。他的独特认知和理论探索,不仅为我国成功编制词素轮排索引指明了方向,而且还开辟了新路;第四,张琪玉教授还始终用动态发展眼光,不断延伸拓展主题检索语言新的研究内容。为了适应情报检索语言词表向机编化、机读化方向发展的客观需要,前瞻性地研究和探讨了入口词理论,创造性地阐述和说明了“入口词”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收录原则及其选择决策要领,为我国情报检索计算机化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