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申雨雯 张显成 王 珂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100120)
尺度的体现,在园林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园林的空间布局到小品设施,处处都体现出尺度设计的要素。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和园林景观深入生活,设计者和使用者都对美的感受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尺度与人的生理及心理的认识,例如小品的体量接近人的常见尺度,就能让人感到亲切;植物的体量围合小的空间,就会让人感觉温馨、可爱、有安全感。
在园林环境的营造过程中,设计者对园林要素尺度的把握直观地反映出其设计思维与能力。人们可以通过自身感受来判断园林尺度是否适宜,如果尺度设计与实际园林环境不符,人的本能就会对景物体量大小形成错误认识,导致景观环境对人的感染力减弱,感觉上景观没有了灵魂,失去了魅力。因此优秀园林环境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其尺度是否符合需要。园林设计想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通过环境设计来营造氛围,通过寻找需求、解决问题、赋予美学,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刚需和更多的心理情感承载需求。所以,人在户外活动的诸多需求是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尺度一词按照《辞源》的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计量长度的定制,二是标准。以尺为度,衡量万物。园林尺度研究的重点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是人类评价景观的一种方式。
园林的尺度既可以是标准化的测量和规定,例如坡度的范围、规范需求的最适宜设计准则,也可灵活的定义为人性尺度,着重体现的是人和景观环境当中所存在的多元素互相间的关系,大尺度与大空间,小尺度与小空间,小尺度与大空间。结合环境在审美、地域与文化上的分析,相应的尺度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从江南私家园林的小桥流水自然之境,到北方串家园林中的湖光山色壮观场景,不同的尺度设计体现了不同人群生活的各自需求。由于园林尺度重点体现的是人对园林景观大小的估计与衡量,所以要优先考虑以主观的视角为依据的景观定位。任何事物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喜好和需要,一千个人有一千双看世界的眼睛,结合场地环境分析,设计师要寻找到设计最大化存在理由,让尽量多的群体发现他们对环境的依赖。尺度是空间上感受,如何多元素运用表现设计的理念、营造一个空间,要依靠我们的视觉、心理去感受实际的尺度。
尺度的把握反映了设计师自身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能够直观的体现设计者对于他所设计园林空间的理解与把握。人们在判断尺度大小的时候会自然的的以个人为中心,所以园林设计的尺度不合适的时候,人处于在不对称的空间中,会形成视觉和感官上的差异,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感受到设计者的用意。而可以灵活掌握和运用尺度设计,可以让园林景观更为和谐和舒适。所以尺度的恰当运用也反映出设计师把握园林空间的能力与艺术修养。
普通尺度主要是指园林景物本身的大小,通过合理的尺度搭配,满足人的各种要求。比如园林中乔木灌木的尺度、休闲座椅的尺度、园林小品的尺度等等,这种尺度会让他们感到舒适与安全。
在园林设计中,有时需要夸大某个元素,使人产生敬畏感,通常将原有景物的尺度放大,形成全新的尺度。这种尺度主要用在纪念性园林,如天安门广场的建筑及雕塑。
与自然界原本存在景观相比,来微缩在方寸之间的园林景观要小很多,精细尺度景观会让人有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江南园林,其缔造手法,园林景物与空间尺度相比前而殿堂建筑显得更为精致,尺度更为亲人,用小空间囊括山水交融俊俏景观。所以我们可以将园林中大体量或人面积的部分划分成多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都拉进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以产生亲切的尺度感。
开封古城墙是古城垣建筑中历史文化深厚保存较为完好的,其历史研究价值高且深入,城墙环境整理再发展的空间很大。对于开封整体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就是老城区和城墙的维护和再利用。针对城市整体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分不同阶段对城墙进行了研究分析。
长期多次的城墙景观提升,使不同问题鳞次栉比的出现:内城墙海曼宽度不均且其上有大量原生植物;城墙内外土地盐碱严重,植物生长环境恶劣;整体空间环绕城墙呈带状,宽度窄小,空间营造困难。
开封的地理位置处于内陆中部地区,自然条件简单,所以植物的长势较为普通。项目场地紧邻城墙,自然无法产生宽阔视野通透的景观效果,条件的选择,形成了该项目小尺度感的设计。城墙下绿化设计既要提升景观,配合城市气质,又要解决马路另一侧居民对于绿地和美的享受的需求,所以小且精的景观定位,让城市兼具古典与时尚,有浓郁文化气息,与城墙古今呼应,成为服务开封人民当下美好生活与承载文体娱乐的休闲场所。
设计更为流畅的人流通过路线,串联可停留的空间,以满足展示和服务居民的需要;大乔木和城墙围合,形成半包围的尺度空间,使人的体验感更为安全和舒适;增加具有历史人文的小品细节,精细化完善小尺度内的细节。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位于北京西南五环,邻历史保护区宛平城和卢沟桥,地理位置特殊。2000 年建成至今,现有规模无法承载满足原本预期的活动,更深刻的人文,更肃穆的氛围,更宽广的空间需求提上城市规划目标。纪念雕塑园正北为有完整城墙围合的历史宛平城,现城墙部分重修,整体格局未有改变。宛平城历史积淀较深厚,现城内居民众多,整体环境杂乱。
如何联系城内与城外,整合完整庄严的历史纪念环境。首要目的清理保留文物、其他和宛平城的关系;其次依据纪念需求,完善整体规划形态,梳理对称的骨架,以达到对于战争纪念地的最终和对前辈的缅怀;拓展旅游需求和对历史文化景点的情怀,做到环境给予的情感纾解。
宛平城的环境梳理,要做到大尺度对空间的梳理。使用庄严的主雕塑群设置,对称规则的空间分割的手法,达到纪念园区通透的视线,注目于大尺度的雕塑,对人产生实际意义的心里敬畏。小品尺度的需求放大,因为目的与服务于品类活动不同,小品的意义变为对事件的放大和表现。植物选择为高大挺拔的雪松,银杏等,常绿植物成为纪念园区的主色调。由纪念区通向文化区的空间体现,则需要小尺度舒适的感觉吸引和舒缓人群,细致处理休憩点的环境,营造与整体协调的大空间。
不同时期城市设计的需求度也在随之不断的提升。园林景观即可成为雪中炭,亦是景上花,繁华商务中心在用地紧缺时,又需要景观绿化提升美的形象,小尺度的精细化使小空间更为精致;不发达的城乡乡镇,拥有大面积土地确无法合理利用使绿量最大化,大空间需要大视野让人的心灵尺度也随之放大颐养身心。大小空间的结合与大小尺度的转换,排列组合有许多的方式可以应用在更多的项目当中。面对多远的需求,通过不同尺度的设计,营造出有特色、多功能的景观,既满足根本需求,同时提高享受追求,改善生态条件,追求生活品质,才能更回归需要,服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