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及其信息化研究①

2020-01-07 08:50田瑜基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数据库信息化信息技术

田瑜基

(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361008)

地名即地理位置的名称,地名并非是天然具备的,而是由人们命名的。地名的诞生通常只有当地少数人所使用,逐步被散播至大范围的社会大众群体中。地名在最初时期先是被赋予语言,随着文字的出现,以及后期的数学的发展,地名被赋予文字并出现用数字代码标识的地名。随着人类对地球及宇宙的探索,地名也从陆地海洋,延伸至宇宙中的其它天体。地名直接反映了人类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进程。

在历史发展征程中,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的基础载体就是地名,所以地名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有《史记》,书中记载了从轩辕时期,延伸到西汉时代的各类地名;东汉班固在《汉书》中有专门的地理志,地名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北魏朝代的郦道元著有《水经注》,书中记载了超过1500个地名;明代的《徐霞客游记》不但记载了大量地名,而且还探究了许多地名的来源及文化内涵。五千年古国文明、八千里锦绣河山,孕育了浩如烟海的地方志,给后人研究地名信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1]。

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时代性、地域性都是地名所具备的属性。正是因为地名是社会的产物,所以地名的命名和演化都跟社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从15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开启,人们通过环球航海进行了地理大发现,实现了地理知识的快速积累,例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域名称。最初的地名只有少数人知晓,经过传播后最后被更多的人群所公认。地名具备民族性是因为同一民族人群聚居在特定区域的特点,所以具备民族性的地名,一般带有当地居民的语言特色。从具备民族性的地名的命名中,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心理变化以及其他文化特征[2]。地名具备时代性是因为每个时代的政治特征和文化特色各不相同,所以具备时代性的地名,通常带有地名形成所处时代的独有特征。很大一部分地名的命名,通常来源于当地的地理人文特征和自然景观特色。

1 地名信息

地名信息能反映各类属性,包括图像、文字、声音、数字以及它们的组合,是最常用社会公共信息。作为一种公共基础信息,地名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地名的改变与行政区划、生产生活、人文语言等方面有紧密的关系。同时,地名作为其它各类信息的基础,是各类信息传递的中心媒介,国家的政治规划、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以及人民生活均与地名息息相关,尤其在国际社会的往来互通中地名重要性可见一斑[3]。

社会生产力一直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地球正变为地球村。国家与国家、人和人,互相之间的往来互通日益密切。地名作为日常工作、生活所必须的信息,其重要性愈发显著。地名最先体现在传统的纸质地图上,在地球仪出现后,地名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知,现代信息化时代,人们通过电子地图认知到地名的重要性,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都离不开地名。所以当前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来的数字地球建设更离不开地名。地名信息成为现代社会中信息沟通的基本工具和纽带,是最为基础的常用社会信息,现代社会很多企业更是将地名信息开发成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产品。地名信息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地名公共服务水平[4]。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催生了地名信息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里,城市化水平在迅速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城市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转变。近些年,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处于世界前列。伴随着城镇用地的急速扩张和新农村的快速建设,中国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地名随着城乡面貌的变化也在不断改变,并且改变速度和数量都还在快速增长,老地名消亡多,更名增加;其次,地名蕴含的信息量增加,社会对地名信息的需求空间扩大,地名作为社会公共基础信息,是当地历史与文化交融延续的产物,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其内涵体现着一个地域的自然及人文特质,信息量远远超过地名词语本身。人们想更多去了解地名承载的文化内涵,对地名信息内容的要求越来越细,对其范围、深度、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2 地名信息化

信息技术革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席卷全球,以物质为核心的工业经济时代,逐步转换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在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信息互通体验后,对信息化产生强烈的需求,信息化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全球共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20纪9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地名信息化,同时通过卫星定位和电子地图,实现定位导航服务,并且实现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定位和路线的查询。我国台湾在本世纪初完成了台湾岛的地名采集工作,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随后我国大陆也展开了地名信息化工作,北京和成都等城市率先建设了基于地名图的城市地名信息查询平台。信息化的建设推动了智慧地球和数字地球的建设,正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地名信息,人民群众对地名信息化的需求愈加强烈,反向推动管理部门提供地名信息服务,权威的地名信息是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基石。

开展地名信息化需要国家统一规划,在地名工作不同层次上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获取、传递、转化地名信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地名信息资源,进而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5-6]。在地名采集工作中,地名信息化需要依托新的技术手段,本着集约化组织、监理和实施的原则,利用地名采集一体化作业平台,确保地名普查数据的快速采集、更新。在地名管理工作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新理念、新架构、新机制、新模式,在更高层次上整合地名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将地名数据更新工作纳入各级地名管理部门的工作范畴中,与地名业务工作流紧密关联起来。在地名应用实际中,既能面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鉴由公众标注保证数据更新,又能面向其他部门提供地名共享更新服务,为城市建设、经贸往来、公安、消防、交通、旅游、邮电通讯、社会行政管理等行业提供基础性信息。

地名普查之后的工作是建设地名数据库,多地已经在开展地名地址库的试点示范建设工作。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中,地名地址数据是其它数据库的基础支撑,所以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是建设地名地址数据构成的基础数据库,作为地理空间数据库的重要支撑,构成电子政务数据库的纽带。电子政务数据库包含四大数据库,分别是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及其它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地名地址数据库,将业务信息与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进行空间集成化,助力国家业务信息实现空间化的目标,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推进地名信息化的开展将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有利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高效的地名服务,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方便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建设和交通、旅游等事业的发展。

3 结语

地名信息化是指将传统载体上的地名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媒体过程。随着新的地名采集方法的推广,一些新生地名可能天然就是数字媒体的。纵观地名信息化的发展,可以看出地名信息化发展的特点是需求牵引,IT技术驱动。社会对地名信息化的强烈需求是地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牵引力,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地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地名信息化正朝着采集自动化、存储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可视化、服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是在信息化时代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全国性的地名普查。这次普查大大推动了地名工作尤其是地名信息化工作的进展。本文笔者曾参与多处地名普查及信息化工作,深感地名信息化工作之复杂,故将点滴思考与感悟整合成文,与广大地名工作者分享,以期推动我国地名信息化工作进程,为地名信息化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数据库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