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烨
(陕西省水利厅,陕西 西安 710004)
特殊的气候地形条件决定了陕西省水资源匮乏、水旱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水情,江河治理与保护是破解新老水问题的重要抓手。2009年以来,按照水利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陕西省启动了中小河流的首次大规模治理,取得了显著治理成效,也为进一步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现就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中的一些认识和思考作一探讨。
陕西省流域面积在200 km2~3000 km2的中小河流共262条,其中需治理河长约7400 km。2009年以来,陕西省有215条河流纳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全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2013年~2015年)》《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等三期国家专项规划,涉及治理项目496项,综合治理河长3075 km,规划总投资106.98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落实资金99.15亿元,其中中省投资96亿元,完成综合治理河长2521 km,占规划治理河长的82%。
总的来看,中小河流治理进展顺利,效益显著。①提高了防洪能力。治理河段防洪标准普遍提高到10年~30年,为372万人和206万亩农田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在抗御近年来发生的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14年9月6日~17日,秋汛肆虐,陕南和关中地区中小河流洪水频发,40条河流51个水文站出现洪峰219次,11条河流超警戒洪峰21次,坚固的堤防经受住了暴雨洪水的袭击考验。据统计,全省治理后的中小河流洪水年均死亡人数减少到治理前的1/3。②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在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坚持生态治理理念,注重生态治理措施,兼顾水资源利用,治水、兴水、亲水相结合,较好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③推进了河道管护。各市县结合推行河长制,因地制宜建立了中小河流管护机制,落实了管护责任、管理人员和管护经费。
围绕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全过程,创新工作方式,夯实管理链条,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获得了水利部、财政部一致好评,连续两次在全国中小河流专项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经验做法。①抓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水利部、财政部支持,累计落实中央资金81.3亿元,居西部省区前三位,全国前列。协调省财政厅明确了14.71亿元的省级补助资金,减轻市县资金压力,确保治理工作顺利推进。②抓责任落实。与各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市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完成时限、项目管理和资金筹措等责任,并纳入对市县水利工作年度考核。③抓管理制度。制定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绩效管理等办法,规范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绩效评价、项目质量、项目验收等关键环节。建立“奖惩”机制,对项目推进好的市县,在后续项目和资金支持上予以倾斜,对进度滞后、存在问题多的,严格兑现惩罚措施。④抓技术指导。出台了中小河流治理勘察设计要点、管理知识问答等指导性文件,举办4期中小河流治理培训班,累计培训基层技术和管理人员900多人次,提高基层建管能力和技术水平。⑤抓跟踪督导。建立了“逐月统计调度、季度通报分析、半年稽查研判、年度考核奖惩”四项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双月推进”“飞检”、稽察等手段,动态跟踪建设进展,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今后一个时期,中小河流治理面临着全新形势,治理任务依然较重,治理要求更高。①从党和国家的要求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中小河流治理也需按照建设“幸福河”的目标,围绕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弘扬水文化,深入研究梳理工作定位、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制定规划和方案,进一步突出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②从当前治理工作来看,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总体上管理规范、进展顺利,但由于实施主要在基层、工作链条长等原因,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对症下药加以解决。比如,有的治理河段存在人为侵占水域岸线,部分工程刚性措施过多,造成渠化河道、过度治理、与周边环境不和谐;有的项目受征地制约,建设进度有所滞后。此外,近年来非贫困县区中小河流治理资金分配比例降低,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陕西省全面完成中小河流治理规划目标。③从下阶段治理任务来看,中小河流治理程度还比较低,需治理的7400 km河长中,只有不足35%的河段完成治理,仍有超过4300 km未治理,其中,还有47条中小河流整体上处于不设防状态。在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陕西省局部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将进一步加剧中小河流洪水的发生几率和致灾程度。近年来,陕西省中小河流洪水的死亡人数在降低,但每年水灾死亡人数的60%~70%仍然发生在中小河流,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依然较为严重。
根据党中央关于推动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大重点工程,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的有关决策部署,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启动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陕西省纳入《全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小河流治理规模、建设强度都远高于“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下一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陕西省可施行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弘扬水文化“五水”建设,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让中小河流治理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1)以河流为单元整体推进,提高系统治理效益
统筹协调河流上下游系统治理,以整条河流为单元,整体推进“五水”建设,保治理一条、见效一条、受益一片,发挥整体治理效益。省上统一研究制定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大纲,明确治理思路、治理标准和防洪、生态等治理措施。各市县因地制宜编制中小河流系统治理规划,省上予以技术把关,对涉及市县边界问题进行协调。在河流整体规划指导下,由相关市县立项实施,鼓励整条河流集中组建项目法人,统一推进整条河流治理,发挥示范效应。
(2)治理与保护并重,恢复河流自然功能
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统筹推进水域、河岸、陆域生态环境并治,维护河流生命健康。河道和水域整治,维持河流自然形态,留足河湾、浅滩、深潭,预留蓄洪滞洪和生态空间;加强水系连通,打通断头河,恢复河流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打造河流绿色生态廊道。堤岸布置尽量避免侵占河道、裁弯取直,护坡避免过度硬化、过度治理,就地取材构筑生态驳岸,采用本土植物修复滨河植被,修复自然生态岸线。在陆域协调推进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治理、垃圾处理等截污治污措施,改变垃圾围河,臭水入河的局面。
(3)景观休闲相统筹,增强群众获得感
鼓励各地积极整合各类资金,把中小河流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来谋划,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景观、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营造亲水环境,提升中小河流的景观、休闲等社会化功能和工程品味,使沿岸的水更清、环境更美、生活更宜居,促进全域旅游、民宿旅游等产业发展,吸引企业投资兴业,带动农民创业致富,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4)历史文化相结合,发掘水文化内涵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谋划、设计和实施,充分考虑陕西省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历史、乡土民俗风情特点,与水文化遗产保护以及文物古迹、古集镇、古村落、古建筑保护等紧密结合,深入发掘秦水文化内涵,努力使项目成为彰显治水文化、传承地方历史的重要载体。
(5)社会化专业化管护,创新河道管理模式
结合河长制,进一步健全河道管理保护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加快考核问责。根据农村河道管理权限,推行“乡镇主管、水利部门督查、县政府考核”的三级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工程管护机制。推广河道物业化管理、保洁服务外包等专业化、标准化、社会化的管护方式,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6)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建设全过程管理
进一步完善中小河流治理各环节管理制度,强化责任监管,通过暗访、稽察、飞检等方式,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建设管理责任。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根据陕西省不同地区水文气象和河流特点,制定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技术指导文件或典型设计,加强对基层建设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快转变治理理念和提高治理水平。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当地干部群众的沟通交流,充分听取并考虑群众的需求,给当地群众带来生活便利。
目前陕西省“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正在建设收尾,通过对陕西省中小河流治理经验和成效进行总结回顾,思考前阶段工作存在问题并提出下阶段治理思路,力求为即将启动的《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小河流治理提供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