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福星
今年7 月中旬以来,淮河上中游出现持续性降雨,防汛压力骤增。7 月22 日上午,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锦斌,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宁赴淮委调研淮河防汛工作。会议现场悬挂的超大型专题地图《淮河流域防洪形势图》格外抢眼。此图内容翔实、层次分明、色彩明快、气势恢宏,为淮委和淮河防总制定淮河流域防洪预案,确保安全度汛,治淮利民提供了重要的战略决策依据。今年6 月,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胡春华莅临淮委督导淮河防汛抗旱工作时,安徽省长李国英也是站在此图前向胡副总理汇报淮河防汛形势及准备情况。
这幅专题地图的组织编绘者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测绘信息工程院(以下简称“黄河测绘工程院”)的刘寅生——我的良师益友。
我与刘寅生相识于2003 年,那年我顶岗实习结束后,被黄河测绘工程院航测队(以下简称“航测队”)统一分配到数据编辑中心一室工作。
一室是队里较大的一间工作室,有21 名工作人员,刘工当时就坐在我的西北侧,紧邻窗台。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整齐地摆放着一排书。有些书看上去有些年头儿了,纸张已经泛黄;有些书则夹着书签,书边留下了经常翻阅才有的痕迹。桌子的一角有序地码放着一卷卷或大或小的图纸,电脑键盘旁总是放着“老三样”——红蓝铅笔、三棱尺和眼镜。
刘工平时爱打乒乓球,每天下午上班前,我总能听到他与同事在走廊交流球技时发出的爽朗笑声。打球结束后,他会走到窗台边喝水,再回到座位继续认真地写着、画着。
紫棠色的脸庞,五官端正,目光如炬,眉宇间透着睿智;认真、沉稳、开朗,爱学习、爱运动,这是刘工给我留下的最初印象。
我对刘工的了解,随着工作中的交往而逐渐增多。
刘工是地图制图专业科班出身,1987 年以优异成绩分配进入黄河测绘工程院工作至今。工作态度认真、专业功底扎实、不守旧敢创新、为人正直随和是历任领导和身边同事对他的一致评价。
有一次,我在制图过程中遇到难题,向刘工请教后,才得以了解他办公桌上那一排书的庐山真面目——都是他积攒的各类专业工具书,主要有《地形测量》《地图学概论》《地图投影》《地图设计》《地图编绘》《地图印刷》《计算机地图制图》等。 随手翻开其中一本,工整的眉批和用于标示重点内容的红蓝两色下画线随处可见。刘工常对我说:“学以致用最根本的是要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由浅入深地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学到的东西要经常揣摩,真正理解其含义。然后按照理论要求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就这样两者相互促进,逐步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一本本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专业书,一册册记得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一幅幅内容翔实、专业考究、广受赞誉的专题地图,无不倾注着刘工的青春与热血,无不是对学以致用的完美诠释。
2012 年按照水利部关于援藏工作的统一部署,黄委会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水利局结成技术援藏对口单位,充分利用黄委会自身的技术优势对该水利局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黄委会将援助任务层层分解到其下属各对口单位,编制《日喀则地区水利工程图》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黄河测绘工程院身上——摸清日喀则地区已建成水利工程数量及分布情况,为下一步合理规划、保护、开发、利用水资源,造福当地人民群众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黄河测绘工程院领导经过集体认真研究,决定由刘寅生同志全面负责此图的编制工作。任务时间紧、责任重、图幅大且没有现成的范例可供参考,但其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经航测队多方协调,刘工抽调精兵强将成立项目组,并多次主持召开项目协调推进会,明确项目组成员分工和责任,进一步把各项任务分解、压实。项目组采取倒排工期、自我加压的手段,切实保障工作进度平稳有序向前推进。
项目初期,刘工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一周就完成了《项目技术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的编写,并报黄委会审核通过。在刘工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各司其职、奋勇争先,资料搜集整理、地图综合编绘、各种数据文件格式及坐标系统的转换统一等工作都有条不紊。刘工除了日常的项目管理工作,还亲力亲为参与项目作业、质量检查以及整个图幅数据的整合和图外整饰工作,劳动强度之大、精力耗费之巨在常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经过一个多月5+2、白加黑式的艰辛工作,《日喀则地区水利工程图》顺利编制完成。在黄委会专家评审会上,此图一亮相便惊艳会场,与会专家无不交口称赞,称此图不仅填补了日喀则地区此类大型专题图的空白,更为西南地区编制此类用图树立了典范。
项目完结后,闲聊时我无意中发现刘工的鬓角比之前斑白了许多,眼角的皱纹也加深了:“前段时间您可真够辛苦的,得好好休息调节一下啊。”刘工微微一笑 :“我个人辛苦不算啥,能为藏区老百姓做点实事,心里特别高兴,很值得!”说完掐灭了手中的香烟,转身向办公室走去。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呆呆地站在原地,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情从心底升起,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也越来越高大。
三十多年测绘职业生涯,上百个大大小小的测绘项目,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造就了刘工一专多能的职业品质。
目前,他已成为黄河测绘工程院编制专题地图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先后主持完成了《南水北调西线第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总图集》《中国河湖大典——黄河卷》图书的插图和附图,《黑河流域地图》(1∶25 万和1∶50 万)和《河南黄河防洪形势图》(1∶50 万)等一大批高质量专题地图或地图集,为全国水利系统多家单位,特别是黄河流域相关业务单位的工作提供了准确、翔实的地图服务,为黄河测绘工程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刘工不但是编制专题地图的行家里手,在编绘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方面也是大方之家。在航测队有急难地形图测绘项目时,他也常常被抽调到质量检查一线,为全队严把质量关。“黄河小北干流1∶1 万地形图更新”“黄河下游河道1∶1万地形图测绘”“江苏省淮安市建成区1∶500 地形图测绘”等许许多多的地形图测绘项目都倾注了刘寅生同志辛勤的汗水,为航测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献出了一位老测绘工作者的拳拳之心。
我与刘寅生一起共事十二载春秋,一起度过了我人生中重要而又难忘的时光。我们虽无师徒名分,但有师徒之谊,因为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他都是我追逐的榜样。
他的善良与随和、正直与刚毅,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芒;他的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让我感受到了兄长般的温暖;他工作时勤勉努力、一丝不苟的作风,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职业操守;他与我闲聊时的高谈阔论、独到见解,让我意识到了什么是厚积薄发。过往的时光,我有过喜悦,有过悲伤,有过孤独,有过迷茫,但无论人生之路遇到何种坎坷,与刘寅生聊聊后,心情总会变得舒畅。这或许就是朋友之间该有的感觉,这就是朋友之间该有的力量。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2015 年7 月,天气也如今夏一样多雨。由于家庭原因,我权衡再三,决定辞职返汴。办完离职手续,与昔日朝夕相处的同事道别,再回到熟悉的办公室,刘寅生正在那里等我。我们单独聊了一会儿后,握手道别。
走出办公楼时,外面正是风劲雨急,我回头看到办公楼三楼临街的窗口,刘寅生正在用目光为我送行。我急忙挥手道别,压抑已久的情绪再难以控制,泪水夹杂着雨水顺着脸颊不住地流下。
再见刘工,再见黄河测绘工程院,再见我为之奋斗的青春岁月。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谨著此文,献给我的良师益友——刘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