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竹编工艺的发展与创新

2020-01-07 01:28唐朝昌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竹丝脱模竹编

唐朝昌

今天我来说一下紫砂竹编壶中的一些制作工艺的改进和创新。

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纵观陶瓷的历史上面,以竹编的形式制作陶瓷工艺存在的最为精妙的应属宜兴的青瓷蟹篓系列了。是由六十年代一批清华的教授设计,王品容、瞿根年等老一辈青瓷人打样生产的最有代表性的经典青瓷作品,只是它是陶瓷类上釉作品,所以只能以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存在,体现了陶瓷的另一种美感。在工艺上面还得不到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因为陶瓷类竹编大多也是用成型模具辅助而成的缘故,而运用模具的辅助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脱模而导致它在制作的过程当中,精细度上面又大大打了一下折扣,因为陶土也好,紫砂也好,在脱模的过程当中,如果精细度比较高,会导致具有立体感比较强的陶土或紫砂印模出来的竹丝的断裂。所以早期制作的陶瓷竹编类工艺品,它的竹丝立体感不是很强,深度较浅,竹丝大多比较宽而扁,有利于脱模和简单的修复。

真正让竹编工艺得到创新改革从而达到精细以假乱真的地步,应该是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左右,由我父辈与其兄弟姐妹逐步完善而成的相对比较精细的紫砂竹编工艺,虽然那时候也没有完全全手工,壶体形状和壶身竹丝工艺也是通过半手工石膏脱模成型的形式。但是他们当时已经出现了一种“U型刀”。同时期有多为艺人想出这种修补手段,然而我父辈与其兄弟姐妹当时已经开始有规模地生产紫砂竹编壶和紫砂竹编类工艺品,所以同时期对刀具发明改进的完善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这种“U型刀 ”可以把在脱模过程当中,拉断的竹丝进行修复。这样一来可以把竹丝的精细程度大大地提高一些。“U型刀”的出现是对此类产品工艺提升的一个质的飞跃,从而有能力把一件陶瓷或紫砂作品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紧接着“U型刀”出现之后,又制作出了一种小铲刀,小铲刀的出现也是对紫砂竹编类工艺品,在制作工艺上面,又进行了一次大大的提升。小铲刀的作用是修复我们紫砂竹编工艺竖条纹中的丝与丝之间间隙往下穿梭的竖条竹篾部分。使横条竹丝和竖条竹丝之间交错穿梭的立体感大大加强。

紫砂竹编壶,准确地来说是鉴于筋纹器和花器之间,大家知道,传统真实竹编的制作是比较有规律的进行左右等分和上下等分的,所以哪怕是用紫砂的形式来仿真也几乎是跟他一样,整体是比较有规律地进行等分和雕刻. 一般制作一把竹编壶,我会把它分成至少20等分以上,因为至少要到20等分以上,这样做出来的壶在美观上面会好很多。而最多的时候我的一把紫砂壶甚至有过108等分,这样理出来的竹丝是非常非常细的。(竹编刻丝,我们行话叫理丝,也就是梳理竹丝)这里要提到一点的是,左右等分一定是竹丝穿梭竖条竹篾的倍数形式往上叠加的。因为是一根丝在竖竹篾之上,一根丝在竖竹篾下最后一圈连起来才会有交替之分。而上下等分就要根据壶的高度或者壶底到壶口的长度来定了,当然这也要根据你在制作的这把“U型刀”的宽度来定的,因为“U型刀”的宽度就代表你一根竹丝的宽度,从上到下竹丝都是并排而成。一根紧挨着一根的。所以在同一款大小的壶身上面你的“U型刀”越细,纵向等分的竹丝就越多。像这种半手工的工艺一直延续至今。也成为现在市面上几乎99%的竹编壶的制作方式。

随着2000年以后国民条件越来越好,国内市场对壶的需求增多。对壶的制作工艺又有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壶友们开始逐步地追求全手工,抵制半手工。所以又在2008年左右,我又开始以全手工的形式进行紫砂竹编的雕刻创作。而在此之前我已经跟着家族长辈们制作了十年的半手工紫砂竹编类工艺品,在这期间也与长辈们一起开发出很多直至今日市场还比较流行的经典作品,如《紫砂竹编蟹篓壶》,《螃蟹竹篓瓶》、《竹编潘壶》和08年打样的,为09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准备的紫砂竹编《一篮民生壶》,这些壶的初代模具中,壶身的竹丝制作,大都由我完成。这也奠定了我后期能做全手工竹编的基础。当时只是想以全手工的形式,给大家表现出来。从而体现我的竹编紫砂壶制作在技艺上面,已经超越父辈或制作同类紫砂壶的艺人。可没想到的是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让我发现了全手工制作的比用模具制作出来的壶,竹丝更加精细挺拔。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石膏模具在脱模的时候,石膏它本身有损耗。因为干湿的原因,而使这种摸具损耗,表面又不一定是相同的。石膏模具当中的竹丝模板损耗会有大有小。换句话说竹丝有粗细。而你用来清理竹丝的“U型刀”中的间距倒是固定的,而竹丝是要一根一根梳理直的, 这样一来,你用脱模出来的壶坯再用“U型刀”来理顺,竹丝难免会有点大小不一 ,这样一来,梳理出来的竹丝会比较粗糙一点 ,而全手工因为没有模具的关系,而是在壶身光滑平面上面硬刻出来的,不存在竹丝大小的差异,所以理出来的竹丝更加的顺畅、挺拔,当然制作全手工竹编壶,本身对壶坯下刀的力度和准确性,难度是非常高的。有些做了几十年,半手工竹编壶的匠人不一定能做全手工。在制作的过程当中,横向的力度一定要平稳,不能划歪。有点类似于写书法的一字。线条一定要直,力度要满,这样才能保持竹丝的圆润光滑。上下竹丝紧挨着,也不能有间隙。要保证壶体上的根根竹丝皆是纹理清晰且伸展自如,流畅生动。竹丝之间的间隔恰当,疏密有致,穿梭竖条竹篾之间。横向竹丝和竖向竹丝要有交错感,把竹编的特点要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般壶嘴和壶把也会用竹节的形式表现出来。

紫砂竹编壶发展到今天,我前面也说过了,我为什么把它定义为花器和筋纹器之间。因为壶身已经不是单一的只做竹编几何等分的形式存在。有时候我会把它做成鱼篓的形式。而且壶盖的话会以两层镂空的形式存在。里面还会制作一些小鱼或者捏一个螃蟹,放在壶盖里面。壶身上也会爬一只螃蟹、螺丝等,也有像一个竹篮子一样,壶口边会加以果实类装饰,配以配套的竹编贴花杯和花式的干泡盘。寓意春华秋实。还有在壶身里面进行竹丝雕刻的最具代表形式的《竹编紫岚壶》意为“內外兼修”。也会使用梅花树枝的效果接近壶嘴部分,更为生动,壶钮部分做成松树枝,最富变化,显得趣味盎然。松、竹、梅组成“岁寒三友”,既富有灵动自然之气,赞美了竹的高贵文雅、虚心有节等高贵品质,又突出了松梅傲骨、迎风而立的精神。

我相信不只是在竹编壶制作和工艺的改良上面,后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会坚持走出一条有自己风格的紫砂艺术之路,并为弘扬紫砂文化、传承紫砂艺术作出自己微薄之力。

猜你喜欢
竹丝脱模竹编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竹编在室内隔断中的应用
斜顶与推块组合的脱模结构设计
注塑成型微流控芯片通道脱模的变形机理
竹编艺人
1500m2竹编人文艺术,隐于自然的轻灵简雅!
注射模螺纹脱模类型与起牙定位设计方法
绘画的新形式
竹丝镶嵌屏风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